鄉 土 情 結
教學目標:
1、 理解作品以故園之思作為線索,由“小家”到“大家”,由“離家”到“歸家”的行文思路。
2、 體會作者將鄉土情升華為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理清作者的思路,教會學生評點的方法,學生在感知文本、研習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評點,課上師生、學生之間進行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作者將鄉土情升華為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學習方式:文本研習。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 導入:由余光中的《鄉愁》導入(放《鄉愁》的朗誦錄音)
師:同學們,在初中時我們曾學過一篇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一詩,大家還記得嗎?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位海外游子對家鄉深情而優美的戀歌。(放音)(聽音)一曲悠悠地《鄉愁》,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永恒的話題--思鄉。這濃濃地鄉情打動了多少的心扉呀。今天,我們將走進另一位世紀老人為我們鋪設的鄉情之中。
二、投影課題
好,我們今天來學習柯靈的《鄉土情結》。首先,來讓我們熟悉一下作者。
三、 簡介作者及背景(結合注釋1)
柯靈,原名高季琳,浙江紹興人,現代作家。少時因家貧失學,靠刻苦自學,走上了文學道路。作品有《燕居閑話》、《煮字生涯》等。
背景:每個人都有鄉土情結。作為一位世紀文化老人,柯靈早年輾轉各地,飽受戰爭與災難的離亂之苦,對家園之思有特別的體會。因此,在《香港文學》創刊七周年之際,柯靈是懷著真摯深厚的情感寫下了《鄉土情結》這篇散文。
(學生結合注釋自答,師作補充,投影具體資料)
四、 文本研讀:
(一)、下面的請同學們快速的閱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
請注意標識一下段落。
劃出你喜歡的詩句并試著背誦它。
考慮一下,什么是鄉土情結?哪一節可幫我們來理解它。
(讀完后請抬頭示意一下。)
(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安排投影字詞,要求在文中標出,課后掌握)
1、魂牽夢縈(yíng) 忐忑(tǎn tè)不安 怯(qiè)生生 田塍(chéng) 悠邈(miǎo) 崎嶇(qí qū) 三匝(zā) 蕞(zuì)爾 鎩(shā)羽而歸 謫(zhé)居 欷歔(xī xū) 方興未艾(ài)桑梓(zǐ) 屹(yì)立 搭訕(shàn) 褪(tuì) 發軔(rèn) 濠(háo)水 翰苑(yuàn) 締(dì)造 翹(qiáo)首 殺戮(lù) 諦(dì)聽
[提問,生作答]
明確:第一節。提出話題,說什么是“鄉土情結”。該段多處引用古詩,引導讀者想像具有特定意義的場景及體現鄉土之思的具體行為表現,另一主面,也說明了思鄉情結的久遠。
(二)、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索的土地。這塊鄉土為我們打下了深深地童年烙印。請迅速閱讀每二節。說說鄉土為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明確:童年的烙印在人們鄉土情結的形成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所謂童年的烙印就是童年時代留給人們的那些最深刻的記憶。文中它包括父母親戚的愛,家鄉的山水草木,悲歡離合的家史,鄰里鄉情四個方面。結尾的兩個比喻形象說明了童年烙印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特點。
(三)、(互相討論交流)師:人是個情感動物,故鄉的點點滴滴已深埋在我們的心頭。這份情結這片烙印在人遠離故鄉時表現得更為強烈。請閱讀第3節至第5節的文字,思考下面的問題:A、寫了人們離家的哪兩種情況?B、年少離家后的遭遇可能有哪些?
明確:A、兩種情況:一、是離家創業。(不少人富有浪漫氣息,為追求理想開創事業;)二、多數人是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為維持最低的生活被打發出家門。以及災難所至,諸如戰爭和放逐。災難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戰爭不管是正義的還非正義的,都免不了使人流離失所,骨肉分離。前一種人是主動出去闖世界;后一種人是被動地被打發出門,是現實的。
B、有的一無所有而回鄉,有的流連在外,有的厭倦闖蕩、銳氣消盡,有的淡薄名利、渴慕歸隱;有的窮困潦倒,有的春風得意。
(注意第五節的作用,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這一節,這里是對鄉土之情的一種超越,因戰爭等因素而離家,再來思家已不再是想那“小家”,它已過渡由家園到國家的境界。)
(四)、至此,本文的主旨已呼之欲出。那么作者是如何完成這鄉土情的升華的呢。請同學們品讀第6。7兩節。考慮下第六節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第7節作用又是什么?
(小組合作討論)
明確:寫百余年來許多人離井別鄉、謀生異域的情景。是為了寫他們、贊揚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的精神。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那是為了把鄉土情結上升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因此,對鄉土情結的歌頌,就是對民族凝聚力的歌頌。
師闡述:外籍華人的鄉土情結,革命時、建設時、改革開放時的具體表現,第7段總結,鄉土之戀不會消失。這么分析不難看出第6段是在前面文章基礎上的遞進和加深,選擇這些材料使鄉土情結提升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具體說明了第一段“空間或時間都不能使鄉土情結褪色”的觀點。從段落之間內容上的聯系來看。這段材料既照應了全文,又深化了主題。
(五)、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現在我們結合文本,考慮一下:作者在作品中僅僅要表達的就是一種“家園之思”嗎?這里的“家”如何理解?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將鄉土情升華為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文從“一方魂牽夢索的土地”寫起,賦予了鄉土情結新的時代內涵。作者以故園之思為線索,由“小家”到“大家”,由“離家”到“歸家”,將鄉土情結升華為愛國主義。
五、根據研習,總結文章的思路
明確:1節,點題,點出鄉土情結。
2----6節,寫故園之思,愛國情懷(鄉土情結的形成、發展、表現及升華)。
7節,歸納全文,點明主旨,升華主題。一方面強調鄉土之戀不會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勵祖國強盛的時代應有大展宏圖的志向,極富時代氣息。
六、總結布置作業
“問天何時老,問地何時絕,我心深深處,終有千千結”,鄉土情結該是這“千千結”中的一結。父母親族的愛,家鄉的山水草木,都為我們打下了思鄉的烙印。天涯游子,只要想想它,心中就會涌起悲壯的豪情,迎著漫漫風沙,笑看大漠孤煙,獨品長河落日。這份情結是久遠的也是深厚的。
我們這篇散文的語言很美,尤其是引用了大量的詩句來增強了文章的抒情色彩,這是我們下一節要重點討論的話題。
[蘇教版《鄉土情節》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