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讀書觀,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讀書習慣。
3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2)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難點: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你能說出幾條關于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讀書的趣事嗎?
(1)名言警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
好(hǎo)讀書時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時不好(hǎo)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到用時方恨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名人論讀書: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朱熹談讀書時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 一面幫著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了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會沉沒在這片爛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蘇】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 無限廣闊的海洋。--【瑞士】凱勒
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之高尚。--皮果夫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德】歌德
(3)名人讀書的趣事:
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
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囊瑩映雪、鑿壁偷光的刻苦讀書。
二、簡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后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三、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語音
1、狡黠 “xiá”不能讀成“ jié”
2、咀嚼 “jǔjué”不能讀成“ zuǐjiǎo”
3、詰難 “nàn”不能讀成“ nán”
4、滯礙 “zhì”不能讀成“chì”
5、死摳 “kōu”不能讀成“qū”
6、豁然 “huò”不能讀成“ huo”
7、相似 “sì”不能讀成“ shì”
8、曲解 “qū”不能讀成“ qǔ”
9、大而無當 “ dàng”不能讀成“dāng”
10、迂腐 “yū”不能讀成“ yú”
◎字形
1、怡情:“怡”不能寫成“移”。
2、傅彩:“彩”不能寫成“采”。
3、策劃:“劃”不能寫成“化”或“畫”。
4、蒸餾:“餾”不能寫成“溜”。
5、辯論:“辯”不能寫成“辨”。
6、辨異:“辨”不能寫成“辯”。
7、胸肺:“肺”不能寫成“月市”。
8、濫加粗暴:“濫”不能寫成“爛”。
9、要訣:“訣”不能寫成“決”。
10、獨到:“到”不能寫成“道”。
◎詞語
1、藻飾:修飾文辭。
2、狡黠:狡詐。
3、詰難:詰間,為難。
4、滯礙:不通暢。
5、味同嚼蠟:形容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6、吹毛求疵:細致到煩瑣挑剔的地步。
7、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讀書只領會主旨,不死摳字眼。現多指只滿足于了解個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認真推敲字句的意義和正誤。有時含有貶義,指過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領會精神實質。質。
10、豁然貫通:形容(久思不解的問題)一下子明白過來,迎刃而解。
11、學究:迂腐的讀書人。
12、開卷有益:讀書有益處,有收獲。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1、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1)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學生集體回答)
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2)后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
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
(學生通過看書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4)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5)提問體會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聲名猶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
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
闡述讀書的方法。
(1)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明確: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1)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反面指出)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四、學習論證方式
象這種論證方式,叫做立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提出觀點,逐層論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這類文章。與之相對應的一種論證方式,叫做駁論,即先樹立批駁的靶子,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闡述自己的主張。我們即將學習的〈〈不求甚解〉〉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都是駁論文,區分的關鍵就看在文章的開頭是否有一個作為靶子的錯誤觀點。
五、品味文章語言
黑格爾說過:“他(培根)的著作雖然充滿著最美妙、最聰明的言論,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拿著當作格言。”英國文學家雪萊也說:“他的文字有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以動人的美感,他的論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
下面,就請同學們將你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六、體驗反思
對作者的讀書觀,你是怎么來評價的呢?你對讀書有什么看法呢?請大家各抒己見。
六、布置練習:
1、把《談讀書》中的有關“讀書”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來,擴大寫作素材庫,積累寫作經驗。
2、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讀書名言?請以它作論點,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300多字的議論文。
[15短文兩篇(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
10.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