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平淡為神奇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專題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正常詞語搭配與非正常搭配、搭配不當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初步掌握超常搭配與語言創新的手段與規律,進一步提高語言創新的自覺性,從而提高語言表達水平。
二、教學建議
1.指導學生預習“‘我閱讀一天星辰’與詞語搭配創新”一文時,提出如下問題供課堂討論:
(1)詞語之間的正常搭配與非正常搭配各有哪些規律?
(2)如何區分非正常搭配包括的搭配不當與超常搭配(搭配創新)?
(3)除了詞語搭配創新之外,句子之間是否也有搭配創新?
(4)分析一位名家的文學作品,分析其中詞語搭配創新之處有哪些。
(5)如何理解“文無定法,句無定式”?這與通常所說的“作文法”、“句法”有無矛盾?
2.指導學生預習“語言的和諧美”,分析其中幾種“和諧美”與超常搭配創新的關系?
3.指導學生預習“煉意之法”與“語言創新小技巧”兩文,嘗試有意運用這些方法進行一兩次寫作練習。
4.建議教學時問為四課時。
三、學習指導
“‘我閱讀一天星辰’與詞語搭配創新”一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即開頭第一節。解題:給詞語搭配創新下定義,說明本文討論范圍。
第二部分:即“一、正常搭配創新與非正常搭配創新”。包括六段。
第一段,即第一節,提出詞語的“正常搭配”與“非正常搭配”兩個概念,并分別給出定義。接下來的五段分別從各個角度就“正常搭配”之“常”進行闡釋:
第二段:從邏輯、語義的普遍規律解釋“常”; 第三段:從約定俗成角度解釋“常”;
第四段:從語言的歷時變化角度解釋“常”;
第五段:從語體角度解釋“常”;
第六段:從語法角度解釋“常”。
以上從正面討論詞語搭配之“常”,實際上也蘊含著對非正常搭配的解釋,即下文的“超常搭配”。
第三部分:即“二、搭配不當與超常搭配創新”。分為三段:
第一段,即第一節,論述非正常搭配相對于正常搭配而言是一種變異,可以分化為無意為之的搭配失當(不當)和有意為之的超常搭配(搭配創新)。
第二段,自第二節開始至“不是由哪一個人說了就算的”,主要討論如何區分搭配不當和超常搭配。作者對此提出了如下四個思考角度:第一個角度:表達效果;
第二個角度:言語交際者的語言修養水平;第三個角度:言語接受者的言語鑒賞水平;第四個角度:語言社會是否承認。
第三段,自“那么,當我們在言語交際中,接收到詞語的一種非正常搭配時,我們應該如何判定它是超常搭配還是搭配不當呢?”至倒數第二節。主要討論如何判定言語片斷是超常搭配還是搭配不當。作者提出了如下三個條件:
條件一,分析詞語搭配的語言流有無特定修辭效果和詞語的語義有無變化,詞語搭配有特定修辭效果和語義發生變化者屬于超常搭配,否則即屬于搭配失當。
條件二,分析非正常搭配與正常搭配有無內在聯系,有內在聯系者屬于超常搭配,否則即屬于搭配失當。
條件三,分析言語表達者是否自覺運用語言內在規律、為了一定修辭目的、有意進行詞語超常越格搭配。
第四部分:即最后一節。總結全文。
四、參考答案
積累與應用
1.結合《孔乙己》原文,引導學生分析孔乙己的語言(包括敘述語言)所用詞語及其特點,并分析其與人物形象特點的關系。
2。(1)“休止符”屬于音樂術語,具有音樂專業色彩;作者用來與“生命”搭配表示“生命終結”即“死亡”的意思,同時也與聶耳的音樂家的身份一致。
(2)“噪音”屬于音樂術語,“能源”屬于物理學術語,作者借用兩者結合表示“媽媽”說話多、嗓門大;“中和”屬于化學術語,作者用來表示裘宗滬專注于工作,對媽媽的干擾充耳不聞;“無窮大”、“乘”、“零”和“等于”屬于數學術語,作者用來形容媽媽的干擾對于裘宗滬來說形同于無,反襯出裘宗滬的專心致志。總之,這段話用了專業術語,顯得幽默俏皮。
(3)“求愛”屬于人生婚戀用詞,作者用來表達“追求、鉆研”的意思,生動而活潑。
(4)“三軍”“司令”均屬于軍事術語,作者用來表示“雞、鴨、羊”的合稱及其飼養員,表達了人物在幽默風趣之中飽含苦澀的心情。
3.(1)隨著京西旅游河道的開通,北京的旅游服務行業又添了個新門類--水上導游。9位剛剛跨出校門的小姑娘,則成了京西水上游的一群美人魚。
(2)廣場上值勤的武警戰士英姿颯爽,成為吸引人們眼球的景致,游人紛紛與他們合影留念。
(3)將軍走進大學課堂,最近成為北京科技大學校園里的一件聞所未聞的新聞。
(4)對時代精神的謳歌,是去年國產影片中一個璀璨的亮點。
(5)時裝化了的泳裝,成為夏日--其實已遠不僅僅是夏日--的碧波中一道奪目的光彩。
[化平淡為神奇(選修《寫作》)(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10.英語選修7課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