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詩經》的內容及表現手法,感受其古典韻律;把握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其婚姻悲劇的原因;學會在朗讀中理解詩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2、情感與態度:理解詩中悲劇產生的原因,體會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確評價詩中的主人公。
3、方法與過程:誦讀體會,指導背誦,利用注釋讀懂詩歌,整體把握詩的內容,重點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悲劇產生的原因。
教學課時:二個課時
教學預設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教師配樂朗讀,讀準字音,把握詩歌節奏與情感基調。
二、利用注釋讀懂詩句。
1、概括詩歌情節,整體把握內容。
女主人公經歷了戀愛結婚、婚變、決絕三個過程,她的身份也隨之發生變化:由戀人到妻子,再到棄婦。
戀愛
(1)男子求婚,女子許婚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2)男女戀人相思、結婚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婚變
(3)勸誡女子不要癡情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4)控告男子移情別戀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5)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決絕
(6)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重點字詞
通假字:說--脫 泮--畔 于--吁
古今異義:氓,古義指民眾,百姓,課文指那個人;今義指“道德敗壞的人
宴:古義指歡聚,今義指宴會
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夙興夜寐”中的“夙”和“夜”,分別指在早晨、在晚上
使動用法:“士貳其行”“二三其德”中“貳”“二三”。
形容詞用作名詞:“三歲食貧”中的“貧”,貧苦生活
特殊句式:秋以為期,賓語前置,子無良媒,判斷句
三、理解詩中的比興手法
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先描
寫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題。
◆第三節里將女主人公比作“鳩”為了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女性容易動情,且難以自拔,就如鳩一樣貪吃嫩桑葉會致醉昏迷 。同時抒寫了內心的痛苦,告誡他人不要輕易涉入感情。
明確:說明女性容易動情,且難以自拔,就如鳩一樣貪吃嫩桑葉會致醉昏迷 。同時抒寫了內心的痛苦,告誡他人不要輕易涉入感情。
明確:形象描繪女子因經歷苦難、悲慘的生活而失去了青春的光華。
◆第三節第一、二句和第四節第一句起興分別有何作用?
明確:⑴第三節以“鳩食桑葉”起興類比說明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為后文起鋪墊作用。⑵第四節以桑葉的“黃而隕”起興烘托女子年長色衰。
四、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練習: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
1、來即我謀 2、匪我愆期
3、將子無怒 4、乘彼垝垣
5、以爾賄遷 6、士也罔極
7、靡室勞矣 8、言既遂矣
9、靜言思之
二、檢查背誦
三、合作探究:完美女人與永恒悲劇
1、“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詩經》中的名句意思是:你我生死在一塊,立過的誓言不會改。深情牽著你的手,與你到老不分開。
2、朱熹曾就此詩的內容說過這樣一句話:“此淫婦為人所棄,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3、當代著名學者鮑鵬山說:在《詩經》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為便是那位衛國女子。
探究一:《衛風氓》中的女子形象
探究二:這一樁婚姻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討論分析
1、女主人是如何充當自己三種社會角色的?
作為戀人的她浪漫,多情、溫柔
作為妻子的她賢慧、勤勞、善良
成為棄婦的她自尊、自愛、自強(或:剛烈、清醒)
2、面對愛情走向婚姻,她是否具有理性?
3、氓的婚前婚后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
婚 “氓之蚩蚩”
前 “信誓旦旦”
――心情急切、熱烈
婚 “二三其德”
后 “至于暴矣”
――用情不專、暴虐,沒有責任心
引鮑鵬山語:女性的美德與可愛,往往與男性的惡德與可恨的對比中,才更顯得鮮明。
4、是什么導致這場婚變的?
(1)氓的用情不一,沒有責任心。(2)男權制。
明確:“導致愛的消失的力量,正是當初導致愛的產生的力量。”“悲劇之令我們恐懼,不是由于它必然發生,而是它可能發生。”
(3)在這場失敗的婚姻中,“我”也有責任。
5、如何看待課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女主人公婚變后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1)愛情,值得追求,但不可沉溺;
(2)愛情與家庭幸福需要雙方奉獻與付出。
“仲春三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地宮媒氏》)那是一個兩性關系自由開放的時代。作品中的女人公婚變后是有可能獲得幸福的。
五、完成“導學”練習,并背誦全詩。
[《氓》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詩經氓教學設計范文
3.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4.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