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素質教育與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10-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鄭中海  

  

          素質教育與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

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   鄭中海

內容提要

主  題  詞

葉圣陶先生曾把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確定為教學生達到“自能讀書”、“自能作文”引文除另有注明之外均出自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這種“自能”之境界,就是語文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

當今的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過于強調或強化了語文的應試作用,而真正忽略了語文應有的讀書和作文。我們的教育應該是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決不能只是文化成績優秀的“書蟲”,這其中,語文教學承擔著人的素質培養的首要的和重要的任務。中國教育學會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章熊認為,當前,語文在觀念上處于轉變時期,出現很多的不適應,一是社會需求的變化引起語文教學任務的變化,傳統教學以寫作為中心,現代社會不僅僅需要協作能力,而且注重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教學目的要“以寫作為中心”向聽說讀寫全方位轉變,教學觀念要從注重“傳授知識”向注重“培養能力”轉變。張志公先生對“語文教學科學化”的培養目標作了深刻的反思,他說,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中學生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即“如歷史描寫智力超常的‘才子’們那種‘出口成章’的能力”;“那種‘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閱讀能力”;“那種‘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寫作能力”。“處理生活和工作中實際問題的敏捷準確高效率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能力,將成為每個人的需要。”(《關于改革語文課、語文教材、語文教學的一些初步設想》)

無論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自能讀書”“自能作文”,還是張志公先生強調的“敏捷準確高效率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能力”,其基本的要義就是要求今天的語文教學應該努力掙脫“應試”的束縛,還語文教學以輕松和諧的環境。

我們從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出發,充分發掘語文學科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可操作因素,對于改變語文教學中“少慢差費”的現象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擬就讀書和作文兩個方面談談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中體現素質教育的問題。

  讀書 -- 感悟語言

關于讀書之道,自古以來多有論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記》中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我國古代的許多語文教育者都十分重視讓學生反復誦讀。但要清醒地認識到,誦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手段和方法,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過程,而教學的目的是感悟語言。荀子在《勸學》篇中把為學之術慨括為“始乎誦經,終乎讀禮”,他認為,“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戶四體,形乎動靜”,必須“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原則指導下,可以實現“自能讀書”、“自能作文”的最高境界。當然,教學生讀書以自得為原則,并不排除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所起的引導與啟發的作用。

談到誦讀的作用,葉老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至于怎樣誦讀,葉老說:“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吟誦第一求其合于規律、第二求其通體純熟。”“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感悟語文大致有四個階段:識字--辨析--品味--研究。這一過程大致遵循從低級到高級的思維發展規律。針對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特級教師洪鎮濤提出語文教學要變“研究語言”為“學習語言”,要構建“學習語言”語文教學新體系。他說:“學生語文能力(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語言實踐。在聽說讀寫實踐中,‘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這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一條正確途徑。”(洪鎮濤《構建“學習語言”語文教學新體系》見《課程   教材   教法》98年第3期)

品味語言,必須建立在對語言的甄別辨析的基礎之上。品味感悟,既可在反復誦讀中實現感悟的升華,又能通過一字一句的點染而體會語言的妙處。如一“鬧”字,出現在許多有名的詩句中,“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紅。”(晏幾道《臨江仙》)“水北煙寒雪似梅,水南梅鬧雪千堆。”(毛滂《浣溪沙》)“車弛馬驟燈方鬧,地靜人閑月自妍。”(黃庭堅《次韻公秉、子由十六夜憶清虛》)“鬧”字,把事物無聲的姿態說成好象有聲音的波動,仿佛在視覺里獲得了聽覺的感受。正是這樣對語句的品味感悟,展現出語言特有的藝術魅力。

品味感悟就離不了讀。葉圣陶說:“出聲念誦固然是讀,不出聲默誦也是讀,乃至口腔喉舌絕不運動,只用眼睛在紙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謂‘目治’,也是讀。”“說理的文章,大概只需論理的讀,敘事敘情的文章最好還要‘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著無非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美讀的方法,所讀的若是白話文,就如戲劇演員讀臺詞那個樣子。所讀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讀文言的傳統讀法,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這一段關于“美讀”的說法,也就是品味語言的基本要領了。

讀書之后,便是語言的實際應用問題--

寫作-- 語言實踐

現今的作文教學,許多人把它當作一種技巧來對待,把教作文等同于數學中講例題。為了應付考試,要求學生掌握的是孤立的協作技巧。葉圣陶先生就作文教學說過這樣的話:“我想勸大家不要把作文當技能看”,說或寫似技能,實際是其人的表現”.(人教社94年版《葉圣陶教育文集》卷三551頁)他強調說話寫東西要“適應日常生活和本職工作的需要”,批評“多數的語文教師不知道教語文做什么,盡往不切實際的道路上去瞎鉆研”。(同上539頁)對這些話可作兩個方面的理解,其一,作文本質上不是一種技能,因而采用統一的訓練模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把作文能力的提高理解為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養成過程。其二,學生作文應當為實際需要服務。“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維初學作文,意在練習,不得已而采命題作文之辦法。”

怎樣作文,要重視源頭和文風。作文的真正源頭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思想情感和充實的生活,其中人的思想情感又從生活中來,因此,作文的最根本源頭就是生活。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自己的話,其要義就是閱歷得廣,明白得多,有發現的能力,有推斷的方法,情性豐厚興趣富饒。生活的充實是沒有止境的,“這并非如一個瓶罐,有一定容量,而是可以無限地擴大,從不嫌過大過充實。”

思想情感與充實的生活,這二者之間是互相關聯的,“要使生活向著求充實的路,有兩個致力的目標,就是訓練思想與培養情感。”

“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

文風   受應試作文的影響,學生的作文已形成枯燥乏味的文風,千篇一律的“八股”,是最典型的形式。怎樣才能端正文風呢?葉圣陶說:“教師命題的時候,必須排除自己的成見與偏好;惟據平時對于學生的觀察,測知他們胸中當積蓄些什么,而就在這范圍內擬定題目。”具體說,不妨采用“定量”與“定向”的作文練習。

所謂定量,不由教師出題目(包括給寫作材料),只規定寫作數量的要求。在一個時期內,放手讓學生去寫自己認為值得一寫的東西,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困境思考,要求學生在充分發展其健康情趣的基礎上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做到有話可說。所謂定向,引導學生從生活、學習的實際出發擬定專題,有目的收集材料,分析整理,寫成文章,發表切實的見解,以此解決言之有物的問題。

素質教育,不是在空中樓閣中建立起來的;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我們完全可以從葉圣陶先生博大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啟示,更多的從葉老關于語文教育的論述中找到我們行動的指針。所有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們,還是多看看葉圣陶先生關于語文教學的諸多論述吧!

                                              二00一年四月 作者郵箱: zhonghai1234@sina.co

[素質教育與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關于葉圣陶的故事

2.葉圣陶教育名言

3.語文教育專家論文

4.語文教育教學故事

5.語文教育的論文

6.語文教育研究課論文

7.語文教育專業論文

8.語文教育研究論文

9.葉圣陶先生兩三事教案

10.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優秀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