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 張紅宇
教學目標
1、 了解狀物散文的一般寫法,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意。
2、 研讀文本,理清線索體會作者對灶頭和母親的情感。
3、 找出文中的細節,分析其表達效果。
重點和難點
1、 理清線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2、 作者是怎樣狀物并將物與人聯系起來的。
教法學法預設
1、以點撥與討論為主要教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
2、以品讀與探究為主要學法,培養學生合作研究意識。
一、了解作者
金曾豪,江蘇常熟人,中國現代作家。在小說、散文、戲劇諸領域均有建樹,主要文學成就在兒童文學,著有300多萬字作品,出版專著20多部,并有《金曾豪文集》(4卷本)。其中《迷人追捕》獲全國新時期優秀少兒文藝讀物一等獎。長篇小說《 狼的故事》、《青春口哨》和《蒼狼》連續獲得中國作家協會第2、第3、第4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家里的灶頭》選自其散文集《藍調江南》。
二、檢查預習
1、讀準字音
柴爿( ) 飯鑊( ) 飯粢( ) 遜色( )
落難( ) 漏屜( ) 螃蜞( ) 茭白( )
盥洗( ) 砧板( ) 汏腳( ) 壁龕( )
黏 ( ) 粘住( ) 煨山芋( ) 礱糠( )
孵灶塘( ) 脂肪( ) 涮鍋( )
2、解釋詞語
疏密有致 莫名其妙 下車伊始 臨時抱佛腳
3、認清字形
清秀悅目 電飯煲 喜鵲登梅 五谷豐登 煙熏火燎 垂涎 浪聲漫調
三、 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
1、 看過全文后,你對灶頭是否有個完整的印象?能說出它的構造嗎?
明確 灶臺(大鐵鍋、小鐵鍋、湯罐)
灶沿
灶壁(格子、灶畫、壁龕)
灶塘
2、 灶頭的構造分別是由哪幾節來介紹的,據此你可以給文章劃分層次嗎?
一(1)對灶頭作總體介紹
二(2--7)灶臺
三(8--11)灶壁
四(12--18)灶塘
五(19--21)總結
也可將本文分為三部分 一(1) 二(2--18) 三(19--21)
四、 研習課文,體會情感
1、 圍繞灶頭作者續寫了哪些童年往事?
學生討論、補充,教師小結
明確 逼飯粢
蒸糕
蒸菜(紅燒肉、拼盤、“一品鍋”)
媽媽做的家常菜(黃豆芽炒咸菜 螃蜞豆腐)
送灶 母親在灶間的教育
發生在灶壁邊的故事( 母親在灶上忙碌 姐妹燒火 姐姐的模仿
煨山芋 “填腳爐”爆黃豆)
2、 這些往事的描寫中有很多細節描寫,你能指出來并說說它的表達效果嗎?
如 逼飯粢“飯后大張旗鼓……開心死人!”
蒸菜“‘一品鍋’是蒸菜中的一只--……鮮得人掉眉毛。”
螃蜞豆腐“哎呀,那個鮮啊!……就滑到肚子里去了。”
送灶“這州官把老百姓……燒好東西吃。”
“吃過晚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太平。’”
母親在灶間的教育“我們小孩子在外頭‘惹厭’……多半就只好實話實說了。”
發生在灶壁邊的故事( 母親在灶上忙碌 姐妹燒火 姐姐的模仿 煨山芋 “填腳爐”爆黃豆)
效果:這些細節的描寫將物與人有機的聯系了起來,同時構成了一種家常的、世俗的、溫馨的、親情的、詩意的氛圍,表現了人間煙火味和溫馨的家庭氣氛。
3、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討論后明確: 灶頭--母親 (板書)
4、 灶頭對我們家而言有什么意義?母親呢?
明確(板書) 灶頭:使家庭充滿溫暖和溫馨
伴隨孩子成長
母親:使家庭充滿溫馨
教孩子明白事理和學會做人
5、 文章最后三節有何作用?你能體會作者對灶頭和母親的情感嗎?
討論后明確 作用 :一是對全文內容的概括與提升,點出了灶頭的逝去,點出了灶頭的作用,它貧窮與荒涼也充盈了溫暖。二是全文線索的總結,那就是母親,灶頭與母親分不開,是母親使家庭充滿了溫馨,也是母親教會了孩子如何明白事理,學會做人,哪怕是灶頭,也是孩子成長的地方。
(板書)情感 對灶頭:眷念 感激
對母親:眷念 感激
五、 總結全文
母親、灶頭幾乎成為了一個不可分的組合。本文既是一篇記錄江南文化的優美散文,更是一個回憶母親、贊美母親的優秀篇章。
讓我們齊聲輕讀文章的最后三小節。
六、 布置作業
見學案
[家里的灶頭(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