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未,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前夜,佛羅倫薩誕生了位偉大的詩人,這就是被恩格斯譽為
“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阿利蓋利但丁(1265-1321)。
《神曲》代表了中世紀文學和最高成就,這樣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得以產生,是與當時意大利的社會狀況、詩人所具有的深厚學識和獨特的個人經歷分不開的。
但丁生活的時代,已不同于是世紀前期歐洲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工商業極不發達、基督教完全壟斷意識形態的狀況。13世紀時,意大利北部的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米蘭等地,由于海上貿易和工商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地區。
早期資產階級日益強大,并建立了城邦共和國,取得了自治權。盡管與整個歐洲甚至與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區比較而言,這只是資產階級取得的小小的勝利,但它卻對社會現實和歐洲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丁在政治傾向上,就是與意大利的資產階級相一致的。
當時的意大利,并不是今天意義上的統一國家,而只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稱,經濟的發展也極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 主要有兩大勢力, 一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一為羅馬教皇。所謂的“神圣羅馬帝車”,是中世紀中期遺留下來的一個歷史名稱。
962年,紅又專當時的教皇約翰十二世為德國國王奧托一世(936-973在位)加冕, 封其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領有意大利。 因此, 歷任帝國皇帝,均為日爾曼血統。由于德國本身內亂不息,其國王只是勢力或強或弱的封建主,統治中心一直在德國,對意大利的控制也時緊時松。羅馬教皇則一直把意大利視作自己的勢力范圍,與帝國皇帝矛盾重重。意大利人民希望國家統一,而教皇與皇帝的斗爭及他們各自的野心則是統一的障礙。他們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統一的意大利對其統治構成危脅。錯綜復雜的矛盾,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異常活躍,政敵之產的對產,不同階級間的利益沖突, 常以極為殘酷的形式表現出來。 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見證人之一。
從文化領域看,基督教的嚴密控制,到12世紀時已顯出辦不從心。在其神學探討過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圖、圖亞里士多得等古希臘哲學有的觀念與邏輯論證方法,證明和論述神的存在及屬性,闡述塵世與彼岸的關系。
12世紀后,更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古希臘羅馬時期著作的匯編。教會的本意是為自己的神學理論尋找方法論和依據,但研究者們卻從中發現了與基督教理論完全不同的另一重文化境界。意大利出現了西歐最早的一批古典學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學者之一。
但丁生于佛羅倫薩一個城市貴族之家,其父因家道中落,長期經商。當時該城有代表封建貴族利益、支持羅馬教皇的基白林黨和支持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貴爾夫黨。但丁的父親自然擁戴貴爾夫黨,而但丁本人后來則成為該黨的領袖之一。
但丁早年曾師從著名學者布魯內托拉蒂尼,系統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和古典文學,對羅馬大詩人維吉爾推崇備至。在繪畫、音樂領域,但丁也造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學和哲學,古代教父圣奧古斯丁的思想對他影響尤深。
但丁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在其文學創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時代,他隨父參加友人聚會,遇上一位名叫貝阿特麗齊的少女。少女的端莊、貞淑與優雅的氣質令但丁對她一見鐘情,再不能忘。遺憾的是貝阿特麗齊后來遵從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數年竟因病夭亡。 哀傷不已的但丁將自己幾年來陸續寫給貝阿特麗齊的三十一首抒情詩以散文相連綴, 取名《新生》(1292-1293)結集出版。詩中抒發了詩人對少女深摯的感情,純真的愛戀和綿綿無盡的思念,風格清新自然,細膩委婉。
這部詩集是當時意大利文壇上“溫柔的新體”詩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歐文學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跡,公開隱秘情感的自傳性詩作。
早在青年時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熱情了貴爾夫黨,投身反對封建貴族的斗爭,并參加了粉碎基白林黨的戰斗。貴爾夫黨在佛羅倫薩掌權后,但丁被選為該城行政官。該黨后又分裂為黑白兩黨,但丁屬于白黨,反對羅馬教皇對佛羅倫薩的干涉。教皇伙同法國軍隊支持黑黨于1302年擊敗白黨,掌握了政權,開始清洗白黨成員。但丁被沒收全部家產,判處終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鄉,直至客死于拉文那。
曾有學者將但丁與我國的屈原相比,謂屈原被逐乃賦《離騷》,但丁流放才有《神曲》。如果從兩位詩人在顛沛流離過程中的精神境界不斷升發,憂國憂民癡心不改的角度看,這種比附是有道理的。二十年的流放使但丁對意大利社會的現實有了更深切的了解,逐漸將自己的命運融合于對民族前途的深沉思考之中。
流放初年,但丁曾寫了《饗宴》(1304-1307)和《論俗語》兩書,前者希望以道德和知識消除各城邦之間與城邦內部各派之間的傾軋、攻伐;后者則批駁只重拉丁語、輕視意大利語的傾向。這不僅表明但丁超越了狹隘的黨派偏見,以理性意識思考民族現實與未來的胸襟,而且顯示出他對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視,這結意大利文學的發展意義深遠。
但丁有詩人的柔腸與激情,也有學者的銳利與智慧,他是當時最杰出的語言學家之一,又是在時代激流中沖浪的政治家,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問世的基礎。
《神曲》(1307-1321)是但丁于流放期間歷時十四年完成的長篇詩作,原名為“喜劇”。中世紀時,人們對“喜劇”的解釋與今人不同,其意為結局令人喜悅的故事。1555年后,人們在原書名前加上修飾語“神圣的”,既表示對詩人的崇敬,亦暗指此詩主題之莊嚴深奧,意境之巍峨崇高。在我國,則將書名譯為“神曲”。
[但丁--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上)]相關文章:
1.但丁《神曲》讀后感精選
4.上開頭的成語
6.新世紀的青年入團申請書范文
10.假期最后一天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