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一、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及其堅持原則、當仁不讓的人格。
二、理解掌握十幾個詞語的意義。
三、歸納“是、疾、止、見、過”等詞的義項。
四、掌握文言句式“無乃…與?”與“何以…為?”。
五、理清課文層次,熟讀成誦。
自主積累:
一、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1)顓臾( )( )(2)社稷( )(3)何以伐為( )
(4)虎兕( )(5)櫝( )(6)無乃爾是過與( )
(7)冉有( )(8)柙( )(9)固而近于費( )
二、孔子,名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時代人。他是我國偉大的_____家、_______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的言行,大量記載在《 》一書里。其特點是:詞約義豐、言近旨遠。
字斟句酌:
1.詞類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詞語,并說明活用的情況。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2.特殊句式
翻譯下列句子,并注意斜體字的用法。
①無乃爾是過與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3.你知道賓語前置句有那幾種情況嗎?能不能各舉一例?
4.一詞多義
1). 是
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將深 (《扁鵲見蔡桓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季氏將伐顓臾》)___________________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觸龍說趙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 (《西門豹治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勸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 (《史記孫臏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止
陳力就列,不能止者(《季氏將伐顓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見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木蘭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劌請見 (《曹劌論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伐顓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誠恐不可得,徒見欺 (《廉頗藺相如列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 (《失街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過
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誰之過與 (《季氏將伐顓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乃爾是過與 (《季氏將伐顓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爾言過矣 (《季氏將伐顓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嘗與過宋將軍 (《大鐵椎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探究
1. 孔子不僅反對討伐顓臾,而且認為冉有和季路對此事有責任,當即對冉有的辯解予以反駁。這是孔子和兩位學生的第二次對話。孔子在反駁時,引用了哪些話,又用了哪些比喻?
2. 課文中哪里能體現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
歸納總結:反對攻打顓臾,說明孔子反對武力(板書:反對武力)。
引周任的話: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兩個比喻,說明孔子提倡做事要盡職盡則、忠于職守,要自知、自醒。(板書:盡職盡則、忠于職守、自知、自醒)。
批評冉有強詞奪理,說明孔子提倡為人真誠(板書:為人真誠)。
提出自己的政治觀點,說明,孔子提倡以國家為重(板書:以國為重)。
結尾指出季氏之憂在蕭墻,說明孔子提倡要有憂患意識(板書:憂患意識)
拓展延伸
閱讀比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與《季氏將伐顓臾》
子路、曾 皙 、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日:‘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日:“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 后。曾皙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思考問題:孔子教育弟子的態度有不同,為什么?
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教學小結:可以從孔子對學生的稱呼和說話時采用的語氣兩方面加以比較。孔子歷來主張溫、良、恭、儉、讓。但冉有、季路違反了他的政治原則,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評了他們,《季氏將伐顓臾》一文中寫出了孔子對學說認真執著、對弟子愛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寫出了孔子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一面。
附:《論語》選讀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國 ,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 愛眾而新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木虧 也,于予 與何誅。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損矣。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古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齋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季氏將伐顓臾(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