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現在,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辛棄疾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二、作者簡介: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有關。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生矛盾,曾兩次罷官。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蘇辛”。
這首詞是他罷官后隱居的一次夜行經歷,比較容易讀懂。詞牌下原有小題:“夜行黃沙道眾”。黃沙,即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詩中描寫農村夏夜的優美景象,抒發詩人的閑適心情。作者長期的農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村,和農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同情民間疾苦,因而才寫出了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了解這些,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詞的妙處。
三、知識簡介:
詞是一種韻文形式,是配合曲子歌唱的歌詞,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曲子詞”“曲詞”“樂府”“琴操”。句子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詞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其實并無根據,但習慣如此。長一點的詞還可以分段,有雙調、三疊、四疊之分。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讀雙調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闋、下闋)之間的聯系。
一,課前背誦
1.老師: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的一顆巨鉆,她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2.學生自由背誦.
二.解題初讀
1,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誰來讀讀題目 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自由說,如這首詞的詞牌名,黃沙道是哪里,整個題目的意思,對作者的了解等)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指名讀,正音,齊讀.
四、研讀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后,教師明確解答: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容?
答:上片:寫景。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笑談著今年的豐收。
下片:避雨。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邊。(學生自己表述上述內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答: 這首詞描寫了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閑適心情。
3、詞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答:“蟬鳴”可見天酷熱,所以夜行;夜行的時間長,從天氣的變可以看出:開始有“明月”“清風”后來烏云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詩人找避雨地可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
4、“說豐年”的是誰?
答: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是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農民在談論今年的豐收,而另一種則認為此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青蛙也為今年的豐收年景而高興,在呱呱地談論著呢!可引導學生自由談論自己的見解,見仁見智,不必要求統一。
5、“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夜行遇雨,要尋找避雨之處,避雨之處“忽見”,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興?表達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
教師分析全詩:先以驚鵲寫明月,明月出來了,樹枝上的鵲兒一見到光驚飛不定。次寫鳴蟬,半夜還有蟬鳴,可見天熱,為下片寫雨伏筆。
這兩句點明了季節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揚花的時候。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又鬧又靜,鄉土氣息更濃厚了。詞人為農家感到由衷的喜悅。在這作者把蛙擬人化了,寫蛙懂得“說豐年”,既生動地渲染了連蛙也為之歡唱的豐年景象,使之更為突出鮮明,也映托出人逢豐年的喜悅。
上片寫晴,下片寫雨。這兩句描寫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的氣象。詞人寫明星而不寫烏云,只用七八個星星來暗示烏云布滿天空。“兩三點雨”說明雨點很大,不緊,疏朗,將驟雨的前奏寫得逼真。
大雨將至,急忙避雨,本來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時竟找不到了,可見詞人剛才是怎樣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轉了一轉,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嗎?“忽現”把夜行人急尋茅店不著而突然見到的驚喜神態全都表現出來了。
五、問題探究:
1、關于“七八個星天外”的不同見解:
有的意見認為“七八個星天外”是“寫云層之密”,只是從云層里透漏出來七八個星星。但從整首詞看,我認為這樣解釋缺乏情致。這一句是和詞的首句相照應的,寫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實景。黃遵憲《早行》詩:“東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點兩點星。”寫的也是這種情景。如果云層很厚很密,那么醞釀時間必然較長,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個,那么月亮定是黯淡無光了,這樣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準備,這與上闋所描寫的悠然恬適的心境是不相稱的。再說,作者經常來往于黃沙道中,對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準備,那結句的“忽”字就無著落。盛夏時節,天氣多變,剛才還是月明星稀,清風徐徐,想不到剎那間飛來幾片烏云,接著撒下“兩三點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轉溪橋”,“舊時茅居”才驀然出現在眼前。“忽”字在這里用得是很傳神的。所以我說這是“夜來飛雨”,是盛夏的陣雨。如果是未雨綢繆,大雨將至,那就未免有點大煞風景了,而與整首詞輕快活潑的情調也不和諧。五代盧延讓《松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詩亦云:“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辛棄疾在遣詞用字上顯然是受了他們的影響,但不能據此斷定“七八個星”是由“云層之密”所致。
2、關于“明月別枝驚鵲”的不同見解:
這首《西江月》上下闋開頭兩句對偶都很工穩。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關于“別枝”的解釋問題。據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種解釋:一種是釋“別”為“離開”,這里又有兩種細微的不同說法,一是說月光“離別了樹枝”,一是說烏鵲“離開枝頭”;第二種是釋“別枝”為“斜出的樹枝”;第三種是釋“別枝”為“另一枝”。我認為第三種解釋是比較好的。因為“明月”兩句對仗十分工穩。“明月”對“清風”,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謂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驚鵲”對“鳴蟬”,“驚”“鳴”都是動詞,而且都有使動的意思,“鵲”“蟬”皆屬能飛善鳴的動物;“別枝”對“半夜”,“枝”“夜”都是名詞,“半”在這里作形容詞用,“別”亦應是形容詞,若作動詞,則與“半夜”不對偶。再說,詞的下闋開頭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量詞對數量詞,名詞對名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對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夠設想,精通詞學的辛棄疾會在同一首詞的對偶處出現不對偶的現象呢?
五,設計作業
1,師:《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但是這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村田野風光的熱愛,這源于詞人自然清新的語言,真摯樸實的情感,精湛的創作技法.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從詩詞美妙的語言中領會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學習他獨特的創作技法.
2,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學完了,你想為自己設計一份怎樣的作業呢
3,學生交流(如配上意境畫,寫一篇散文,創作詞,學習其他田園詩和辛棄疾的其他詞……)
4,師總結:相信同學們在認真完成自己設計的作業的過程中會有更大的收獲.讓我們再次帶著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西江月 教案(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人教版《雪孩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