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學 常紅杰
這是一個學生為《項鏈》中瑪蒂爾德得知假項鏈的真相以后所編寫的結尾:
“什么?假的?”伴隨著一聲嘶啞的叫喊,瑪蒂爾德的世界徹底塌陷了,她又看到了那個燈紅酒綠的夜晚她的旋轉的紅裙,那掛美麗的項鏈為她贏得了多少艷羨的目光啊;她又看到了那個她生命中的最寒冷的夜晚,那輛破舊的馬車,那條路瓦栽先生在沉重的夜色里一寸一寸地搜索過的街道;她又看到了她十年的漫長的苦難的歲月,看到了“油膩的盆沿、黑色的肥皂水、陰暗的、潮濕的、狹窄的小閣樓”,她看到了現在的自己:一個蒼老的、粗笨的、疲憊的婦女;看到了那掛一模一樣的標價三萬六千法郎的鉆石項鏈。
她拚命地逃了,仿佛要逃進永遠不可能返回的舊日的時光。她沒有聽到佛朗斯節夫人困惑的呼喚。小徑上的落葉也仿佛被她瘋狂的腳步喚醒,輕輕地飛在下午的陽光里。
第二天,在某一家舊的閣樓上,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女人坐在窗口,眼睛空洞無神。她望著這個她已經不認識的的世界,口里喃喃著:“假的,假的,全是假的。”
這是一個典型的張愛玲的“一個蒼涼的手勢”式的結尾,它以蒙太奇式的鏡頭串連起了這個不幸的女人的一生,以瑪蒂爾德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中崩潰的結局,為《項鏈》畫上了一個冰冷的音符。
但是,這是一個必然的結局,也就是說,這是這個故事最為合理的走向嗎?讓我們再回到莫泊桑的故事中最后這個情節的開始:
“路瓦栽夫人無限感慨。她要上前去跟佛朗斯節夫人說話嗎?當然,一定得去。而且現在她把債都還清,她可以完全告訴她了。為什么不呢?
她走上前去。”
請注意這里的“走上前去”,這是一個富有豐富的象征意味的動作。這是用十年的苦難之火而鍛燒出來的堅強、坦然、善良和誠實。很顯然,此時的瑪蒂爾德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認為自己“生來就是為過著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因此不斷地感到痛苦”,不再是“再也不想去看有錢的女朋友,因為看望回來就會感到痛苦。由于傷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的小女人。
“十年”,為什么恰恰是“十年”?這兒的“十年”也應該是有著其深刻的意味的,“十年”足以使一個人的個體生命實現一種質的變化,十年是一個完整的成長階段。《論語》中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夫子的眼中,每一個十年,人都在完成一次自我的超越。而對瑪蒂爾德來說,十年前她還是一個沉溺在絢麗的夢境之中不可自拔的小姑娘。如果那個時候她沒有丟掉項鏈,那么現在是怎樣的一個境況呢?是如包法利夫人或安娜卡列尼娜那樣,在上層社會的紙醉金迷之中無法自拔,最終完全地失去自己,而只能用自己的一死完成對這個社會的最后的無奈的拒絕和反抗?還是如同她的朋友佛朗斯節夫人,在上層社會完成了自我的蛻變,并最終成為這個社會階層的一部分,倘若真的如此,便是快樂嗎?安娜已經用自己的麻木的婚姻和錯誤的愛情作了最好的證明,在那個社會里,固守麻木的愛情或都是想突圍而出都可能是悲劇。當然,還應該有一種更大的可能,那就是經歷了那一個“云上的日子”,經歷過那個“最美滿最甜蜜的勝利”,然后,再進入在她看來如此可怕的現實生活,然后用整個漫長的后半生的時光去追憶那個夜晚,再枉然地用這種回憶的快樂稀釋現實中無法真正擁有的傷悲。當然,所有的可能都只是可能,因為命運雖然給了我們無數的可能,但是卻只給了我們一種現實。
“但是,有時候,她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令人傾倒啊!”如果說在十年以前,對那種流光溢彩的上層生活的羨慕充斥了她的生活,成為她生活的大部分和痛苦的理由,那么,在現在,這種對往昔的回憶卻已經成為她現實生活的點綴了。魯迅先生說:做夢的人是幸福的,人最大的苦痛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對瑪蒂爾德來說,當她十年前有夢的時候,她是痛苦的,因為夢境的華彩正好映照出了現實的黯淡。現在,因為命運的偶然,夢醒了,而她也在生活的磨難之中,在相濡以沫的愛情之中找回了自己。因此,對十年后坐在窗前的瑪蒂爾德來說,這已經不再是一種痛苦的現實了,舊夢的痕跡自然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這個夢已經不可能使她為之感傷了。
十年的時光,已經使得瑪蒂爾德“拋棄了嬌氣和任性,遠離了虛幻的遐想,而成了為明確生活目標而一步步地攀登的奮斗女性”(方位津《錯位到復位的女性》)。她獲得了心靈上的平靜和安寧,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體驗。因此,其實對她的人生來說,項鏈是真的還是假的已經不再重要了,她的人生已然在這次影響她生命走向的變故之中獲得了最為寶貴的成長的經驗。當然,我們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心中會再次閃現莫泊桑的感慨:“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人生是一個神秘的故事,每一個人都在期待最精彩的情節。人生中有太多的偶然,每一次偶然都可能改變我們生命的走向。泰戈爾說:“上帝的左手是仁慈的,而他的右手卻可怕。”而我們每一個人(也許還可以包括上帝本人)固然無法知道在人生的下一刻,上帝會給我們左手還是右手,但是我們唯一可以決定的,就是在命運的給予面前,我們可以選擇怎樣的方式去面對。一掛假的項鏈似乎斷送了一個女子的青春,可以卻以另一種方式拯救了她,使得她擁有了最為可貴的成熟。郭宏安先生在《誰是“少數幸福的人”?》中曾經如此分析于連這個主人公形象:“內容豐富分量沉重寓意深遠的《紅與黑》實際上寫的是一個年輕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如何從迷誤走向清醒,說到底是寫了‘悟’字。”自然,成熟本身就意味著失去和擁有,于連為了他的幸福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讓我們看看另外的一種結局吧:
這似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夜晚。
瑪蒂爾德又一次坐到了窗前,看著窗外點點的燈火。
路瓦栽先生輕輕地走進來,疲憊的他沒有竟然感覺到妻子的異常,平常的這個時候,她應該正胡亂地挽著頭發,高聲大氣地說著話,用大桶的水沖洗地板呢。
然而,今天,她面對著窗外模糊的風景,淚流滿面。
他有多少年沒有見到過她的眼淚了?他忽然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怎么了,親愛的?”
事實上,這是十年來她第一次如此認真而深情地看著他。
她看著他的臉,這么多年,他老了許多,而他本來是一個不能經歷大風大浪的小職員。然而,為了她的一個夜晚,他一直表現得像個英雄。
他有些不安了,因為她的這種神情他太陌生了,即使在他終生難忘的婚禮上,她似乎都沒有認真地看過他。
“哦,沒什么。今天晚上,我做了你最喜歡的肉湯。”
窗外,夜色如此溫柔。
這是一個“什么也沒有發生”的結局,它甚至沒有涉及到令主人公命運發生翻來覆去的變化的項鏈,它的平淡出于人們的意料。然而,就在這波瀾不驚的敘述之中,我們看到了成熟的瑪蒂爾德,看到了她的溫情、關愛、善良,也看到了一直默默地站在她背后的丈夫(這個角色其實也是瑪蒂爾德能夠走向成熟,而沒有如包法利夫人一般走向毀滅的重要因素)的善良,也看到了一個被命運“成全”的幸福的家庭。而這種溫情,都流淌平淡如水的文字中,可謂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作者郵箱: changhj2@163.com
[談談莫泊桑《項鏈》結尾的續寫(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莫泊桑項鏈教案
2.項鏈讀后感莫泊桑
3.莫泊桑《項鏈》讀后感
9.莫泊桑項鏈的讀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