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單元城南舊事(節選)
設計者:廣東汕頭華僑中學高二語文組 陳貝爾
【教學內容】
廣東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第11課《城南舊事》。
電影《城南舊事》是根據林海音同名自傳體小說改編,內地導演吳貽弓執導的,于1982年完成。該影片通過一個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舊北京的幾個小人物的命運,寄寓著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這篇課文節選的是該電影劇本中小英子與“厚嘴唇的人”離別的故事。
本文的教學將安排2個課時,本節課為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了解了作者林海音的創作風格及《城南舊事》的創作背景,并通讀了《城南舊事》小說原著和《城南舊事》電影劇本。
本課時的學習內容主要是:(1)啟發學生結合特定的劇情,理解人物語言的潛臺詞,正確認識和評價劇中人物。(2)引導學生感受劇中音樂對人物情感和心理變化的烘托作用及鑒賞影片的意境。
【學生分析】
本文是一個電影劇本,結合影片的播放,學生能夠比較感興趣的對人物對話進行分析鑒賞,從而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由于年代的差異,成長于九十年代的中學生還不能很好的理解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生活狀態和當時的人的心理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一定難度。
【設計思想】
通過對劇本的分析和影片的觀賞,希望能啟發學生學會觀察和理解電影的敘事技巧,能真正理解作者通過一個小孩子的眼光去觀察和理解一個“壞人”的好處:那就是以一個天真、善良的童心反襯出成人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兒童天真無邪的目光和心靈,讓讀者(觀眾)感到所述故事的真實性。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用審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人性。
傳統的教學僅限于文本的閱讀,本次教學將利用網上主題資源,播放影片,并作同步分析鑒賞,期間將穿插影評人對于《城南舊事》的評論文字,供學生參考。這樣不僅增加學生的閱讀面,還能讓學生更直觀形象的理解電影藝術的魅力。
【教學方法】
1、對比閱讀--閱讀課文節選部分的劇本原文,觀看這一電影片段,討論這二者之間的效果有什么異同。
2、學生小組討論,老師點撥。
3、利用主題資源作為教學輔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戲劇文學中電影劇本的特點;
(2)學會分析戲劇個性化的語言,培養運用簡練、準確的語言表現社會生活、在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有效途徑搜尋有關電影劇本的資料,整理為有用的學習資料;
(2)學會合作和分享,學會共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中國八十年代電影的特點,通過對比電影劇本和小說原本的不同,感受各自的美感;
(2)通過戲劇文學了解社會、了解人性,培養用審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人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風格特點。(重點)
2、分析人物對白。讓學生學會去鑒賞人物對白,通過分析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對話,讓學生體會作者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用意--孩子用其純凈的眼睛,還原了生命本來的模樣;好人和壞人只是一個標簽,在孩子眼中,就只有生命本身。(重點)
3、鑒賞影片的意境。引導學生思考故事結尾《送別》達到一種什么效果。然后結合整部片子的三個故事,讓學生盡量能體會到這部片子創造出了一種近乎中國水墨畫般的寧靜、淡泊、簡約的意境,并且明確,導演想要傳達的是一種“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憶童年” 導入 1~2分鐘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感受童年時候的心境。 在回憶中感受童年的心境。 讓學生醞釀一種回憶的心境。
配樂《送別》,朗讀幾段評論文字。(鏈接網頁中《城南舊事》的評論文字) 朗讀 3分鐘 一名學生朗誦文段。 營造一種鑒賞氛圍。引出《城南舊事》。
閱讀劇本(即課文節選部分) 重點閱讀文本中小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第一次對話,通過人物語言的分析,揣測人物心理活動。
討論回答問題。 閱讀
討論 15分鐘 提出問題(1):如何理解小英子的那句“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壞人”?
點撥(1):小英子想得極為簡單,她也沒辦法復雜,但是她的回答卻在簡單中透露著某種哲理意味。她說她分不清海跟天,但這并不影響她對那篇課文的喜愛;同樣的,她分不清好人跟壞人,她只知道跟厚嘴唇的人訂了一個“我們看海去”的約會。 小組就各個問題進行討論,并形成小組共識。由一名組員陳述觀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用意。
重點閱讀文本中小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最后一次談話,在人物對話中推測情節的發展和人物,讀懂人物的內心活動。
討論回答問題。 提出問題(2):厚嘴唇的人在小英子眼中和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是否相同?你如何看待厚嘴唇的人和小英子之間的“友情”?
點撥(2):在這里,作者和導演都故意用“孩子的眼睛”去看成人世界,借助孩子純凈的眼睛,去還原生命本來的模樣,完成他們對生命的思考。所以,涉世越深的人,就越喜歡回憶童年,其實就是想找回童年的那份純凈,就像林海音自己說的:“把它們寫下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鑒賞影片(即電影《城南舊事》) 播放上海電影制片廠1982年攝制的《城南舊事》片段。(鏈接網站中《城南舊事》影片的播放) 影片鑒賞 25分鐘 觀看影片 讓學生更直觀感受人物形象。
畫面鑒賞。在觀看的過程中,同步閱讀文本,理解導演所要傳達的意境。(鏈接網頁中有關影片評論) 鑒賞
討論 提出問題3:作者如何通過小英子的眼睛來講述舊北京的故事的?
點撥(3):指點學生注意影片中的一些重要細節,如:小英子的眼睛特寫、長鏡頭運用、畫面的色彩…… 討論并發表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透過理解電影鏡頭,理解作者和導演的意圖,把握文章(影片)的意境。
音樂鑒賞。通過音樂的欣賞,體會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鏈接網頁中歌曲播放以及對歌曲的介紹和鑒賞) 鑒賞
討論 提出問題4:故事的結尾出現《送別》的歌聲,你覺得效果怎樣?
點撥(4):本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要說出自己的真是感受就行了。 個別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 音樂是電影的第二種語言,通過欣賞片中音樂,把握文章(影片)的感情基調。
小結電影劇本的特點及鑒賞戲劇文學的基本要領。 小結 電影《城南舊事》蘊涵著的是一種懷舊的基調,它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的表現出來。導演沒有刻意追求直接的所謂“戲劇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個無言的結尾。鑒賞本影片,還應該從其意境入手。
【學習評價】
等級 小組合作情況 組員討論情況 語言表述情況
優 積極參與,充分合作,互相討論。 討論熱烈,并能及時發現問題,邀請老師加入小組討論。 觀點突出,具備邏輯性,語言優美。
良 充分合作。 討論熱烈,小組成員能達到共識。 觀點突出,語言較優美。
中 有限合作。 能參與討論,氣氛不熱烈,但基本能達到共識。 基本能說出觀點,語言基本沒有邏輯性,表達不流暢。
差 不合作。 個別討論,參與度不高。 觀點不明確,回答不能切合 提出的問題要點。
附:《城南舊事》影片內容介紹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 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 ,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
后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本片于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配角獎(鄭振瑤)、最佳音樂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鷹獎;1984年獲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1988年獲厄瓜多爾第十屆基多城國際電影節二等獎--赤道獎。
[城南舊事(粵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