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內容
1.教材簡析:《蘇州園林》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帶有文藝性的說明文。說明了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即“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文中的生字詞,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體會語言的準確、簡潔。
過程與方法:誦讀課文,理解課文的結構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筑美,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說明文的知識,主要是明白什么是說明的對象;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了解本文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準確的特點。
二.說教學法
本次語文課的主體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認識能力,但欣賞能力有限。鑒于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閱讀教學,情境教學,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法,通過教師有機的教,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來、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和藝術鑒賞力。
(一)閱讀教學法
1.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
在導入之后,立即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讀完全文,并思考,這篇課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注意:這篇課文所要說明的,不是蘇州某個園林的特色,而是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
2.定向閱讀,提取文章信息
通過定向閱讀,把握課文的說明結構,即總分結構。文章總體說明蘇州園林的重要地位和總的特征。從文中提取說明特征的一個句子--“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是總的方面。
這個特征又體現在多個方面--“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等。這是分說的方面。
這里既要有教師的教,更要突出學生的學,由學生有目的的讀,找出文中最有價值的信息,進一步熟悉課文。
(二)情境教學法: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又是文筆優美的典范之作,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并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主要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的教學。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此種方法主要是在欣賞、品味蘇州園林的美的時候所采用。先讓學生找到表現美的句子,然后共同探討蘇州園林的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說教學理念:
1、摒棄傳統的“串講”教學模式。設計“課前積累--創設情景導入--快速自由式閱讀--定向合作式解讀--探究式拓展”五大環節。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的自感、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這是初次接觸說明文,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明確說明對象是什么;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
四、說教學程序
本文采用分課時,分階段,分層次進行教學。
(一) 情境導入 激發興趣
用多媒體導入,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二)含英咀華,夯實基礎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解決生字詞,夯實字詞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重要的和常用的生字詞。
如:1、注音:軒榭( ) 嶙峋( ) 丘壑( )
重巒疊嶂( )
2、結合課文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
(三)心系園林 身感其美
這一環節通過學生多形式的閱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成對課文的理解。是本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本課教學的高潮。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讓學生合作探究完成好閱讀提綱,使文章層次分明。
總體特征:(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分項特征:
A、(亭臺軒榭的布局不講究對稱,講求自然之趣)
B、(假山池沼的配合講求自然美)
C、(花草樹木的映襯給人圖畫美)
D、(近景遠景的層次給人景致美)
E、(每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F、(門和窗都是高度的圖案美)
G、(極少用彩繪給人以色彩美)
2、學生畫出描寫蘇州園林美景的語句,共同欣賞。
3、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貫穿語言準確性的教學,讓學生仔細體會。讓學生懂得寫說明用詞既要準確,又要生動。
4、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前面學過的課文對說明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本文要進一步的理解。本文所用的說明方法有作比較,舉例子等。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都使說明的事物給人留下更深刻、具體、生動的形象,使人對事物有了更精確的理解。
(三)遷移訓練 學以致用
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盡力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鍛煉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完本課之后可以帶領學生到一些旅游景點去參觀,然后完成寫作任務,使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要求根據學生知識層面合理的提出。
[《蘇州園林》說課稿(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蘇州園林》教案
7.蘇州園林教案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