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外:毓君
這節課我們先來說一下“月光”,“月光”在中國古代文人的筆下是一個意蘊豐富的詞語。關于月光,大家積累了多少古詩詞啊?
生1: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思鄉之情 生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美好的祝福 生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真摯的祝福
生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對朋友的思念。
師:一縷月光能勾起文人對親人的思念,一輪月光更能引起文人們對親人的美好祝福,為什么平凡的月光竟有如此的魅力牽動著那么多人的情腸?
生:人的雅興
師:不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文章也是寫人的雅興,什么雅興呢?” 師(板書):記承天寺夜游 公元1079年,蘇軾因為被人指出用詩歌來誹謗新法,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蘇軾在黃州度過了他一生中寂寞的時光,在黃州的第四個年頭,即1083年10月12日的一個夜晚,這天晚上天氣很好,月亮高高掛在天空,大地籠上了一層清輝,蘇軾卻無法入眠,他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
好,下面讓我們跨越千年的時空,和蘇軾一起,走進那一片淡淡的清輝中,去感受當時的月亮吧。
播放課文錄音
教師板書《記承天寺夜游》
師:感受到蘇軾什么樣的心境了嗎?
生:
師:(此環節不宜糾纏)要真正讀懂蘇軾的心境,我們還要先讀懂這篇短文,這篇短文是文言寫成的,所以,在閱讀上我們稍微有點障礙,我們先來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學生資料發放:
一:你能讀準下列字音嗎:
遂(suì) 寢(qǐn) 與(yu4) 藻(zǎo) 荇(xìng)
二:你能嘗試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嗎?(想想劃分句子節奏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念/無與為樂者 水中/藻荇交橫 好,作了這樣的準備工作后,我們再來朗讀一下這篇課文。
三:下列字詞書下沒有給出注釋, 你能結合文章內容進行解釋嗎?(注意聯想以前學過的課文)
戶: 門 欣然: 高興的樣子 遂:于是
至: 到 交橫: 交錯縱橫 蓋:表推測的語氣詞
耳:語氣詞,罷了
四:你能試著翻譯下列兩個句子嗎?
①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沒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 ③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蓋,原來。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學生再讀一遍。(這一遍文章意思更加明白)
(繼續回到教學流程中來)
師:好讓我們再回到這篇84字的短文中來,這天晚上,蘇軾怎么會想到到廟里去游玩呢?他本來都已經睡覺了嘛。
生:因為月色很美,“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師:呵呵,蘇軾不想辜負了今夜的月色,在這樣的月色中,他想到和朋友一起賞月。他朋友多嗎?
生:不多
師:怎么看出來的?
生:念無與為樂者
師:哦,朋友不多,知音稀少,但好在還有一個,是誰啊?
生:張懷民
師:張懷民當時任主簿之類的小官,此人心胸坦然,初時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黃岡縣南方)。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縱攬江山之勝概,蘇軾名之為「快哉亭」,并寫水調歌頭詞相贈
張懷民這個時候睡覺了嗎?如果他睡了,蘇軾再把他從床上叫醒,深秋的晚上啊,多少有點掃興。
生:沒有啊,懷民亦未寢。
師:呵呵,張懷民似乎知道蘇軾要來約他,用一個詞來形容
生:心有靈犀
師:嗯,有了友人相伴賞月,他們走到院里,看到了優美的月色,蘇軾是怎么描寫月色的?
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全句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我們來品品這樣的句子。
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
繼寫水中之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清;
最后點出“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
(黑體字部分板書)
月色之明
月色之清 空靈 皎潔
月色之濃
師小結:夜游因月而起,處處扣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不明寫,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月夜小景確實美妙絕倫。
師:品完月色,蘇軾發感嘆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注意這個詞語:閑人,你怎么理解的?
生:“閑”相對于“忙”來說的,由于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
生:一個“閑”字包含著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閑賞月的欣喜
生:那些陷入宦海熱衷于爭奪功名利祿的人,何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更表達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板書:
抒情: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瀟灑 曠達 自我排遣的樂觀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流程(本站論壇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5.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