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學習敘事、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文章敘事詳略得當、首尾呼應的組材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并善于觀察、積累生活的習慣,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敢于認錯,勇于自責的可貴精神。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老師引導,有感情朗讀等。
教學重難點:1、文章敘事詳略得當。對第三只貓的描述最為詳盡,也最能表現作者的感情。因此第三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2、感悟作者的感情及文章蘊含的哲理。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在生活和學習中誤解過別人沒有?發現誤解別人以后,心情是
怎樣的?(痛恨)人都有誤解別人的時候,當我們發現誤解了別人,就要設法用
行動彌誤解而給別人帶來的痛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我”誤解貓而痛悔
的故事,這就是現代作家鄭振鐸的《貓》。
二、介紹作者和背景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生字詞障礙。
生字 污(wū)澀(sè) 慫(sǒng)恿(yǒng) 悵(chàng)然(rán) 蜷(quán)伏(fú) 郁(yù)悶(mèn) 綾(líng) 懲(chéng)戒(jiè) 相(xiāng)稱(chēng)
詞語 郁悶:煩悶,不舒暢。
慫恿:鼓動別人去做(某事)。表貶義。
懲戒:通過處罰來懲戒。
妄下斷語:輕率地下結論。
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害怕。
畏罪潛逃:犯了罪怕受制裁,偷偷地逃跑。
悲楚:悲傷痛苦。
污澀:弄臟,不光滑。
相稱:事物配合起來很合適。
2、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順序。
一 (1-2)寫養第一只貓的經過。
二 (3-14)寫養第二只貓的經過。
三 (15-34)寫養第三只貓的經過。
體裁:小說
順序:時間先后順序 (“有一次” “隔了幾天” “冬天早晨”)
人稱:第一人稱。但是作品中的“我”并非作者本人(即使他有過類似的經
歷),而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作者在這個集子的《自序》里曾特地作了如下說明:“他們(指集子中
的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憶錄,其中或未免有幾分是舊事,卻決不是
舊事的紀實。”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線索。
①文章的開頭拋出本文線索總領全文: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
亡。
②第一只小貓的來歷是:從隔壁要的,它死后我們家人難過、酸辛。
③第二只小貓的來歷是:從舅舅家要來的,它死后我悵然憤恨。
④第三只小貓的來歷是:被人遺棄,“我家”出于憐憫拾來的,它死后,我懺悔莫及。
⑤文章以“自此,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篇首。
提示:養貓是本文記敘的中心。作品圍繞這個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
事都以養貓與亡失為線索展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局,具有相對的完整性。這個故事又按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貓悲劇史:
得貓→養貓→亡失;
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
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
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第二課時
內容:學習課文
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過程:
一、 速讀全文,圈點勾畫出有關我家三只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家人喜歡程度,結局及家人感情變化的句子。
第一只貓 第二只貓 第三只貓
來 歷 要來的 拿來的 撿來的
外 形 花白的毛 黃色 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毛燒脫,胖
性 情 很活潑 更有趣、更活潑 憂郁、懶惰
家人喜歡程度 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為它提心吊膽 都不喜歡它,不加注意,若有若無
結 局 病死 亡失 含冤死去
家人感情變化 難過,一縷的酸辛 悵然憤恨 更難過,后悔莫及
1、 分三組朗讀關于三只貓的內容
2、 以貓的身份自述每只貓的情況
3、 討論:三只貓在同一家庭中的不同地位
(第三只貓同前兩只貓相比,可以說是相形見絀,算不上是一只好貓。這與前兩只貓被全家視為珍寶的地位形成鮮明對比。)
提示寫法:作品中寫了三只貓,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性格。這些描寫,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幾只貓的不同神態狀貌,突出了自己的特點,歷歷如在眼前。貓本來是家庭常養的動物,也受人喜愛,但若寫起來,往往空泛平淡,沒有特色,沒有個性。而作者筆下的貓,卻個性如此突出,逼真傳神,活靈活現,這與作者善于觀察,善于比較,通過觀察和比較抓住特征,捕捉獨特的細節分不開。
寫三次養貓,疏密是遞增的,第二次比第一次詳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又詳一些。從篇幅上看,作者對第一只貓寫得比較簡略,文字只占全文的五分之一,對第二只貓寫的文字比第一只貓長,寫第三只貓幾乎占了全文的二分之一的篇幅,由此可見,作者的感情是一層一層加深的。感情色彩也越來越濃,而且波瀾起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作者寫前兩只貓是為寫第三只貓作鋪墊和襯托,強調說明作者對第三只貓的感情之深。
所以說,作者通過情節結構的巧妙安排,一層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強烈地抒發了感情,從而使作品中的感情色彩層層推進,步步加深,進而深深地打動讀者。
二、 品讀寫第三只貓的內容
1、 作者養了三只貓,對第三只貓的死,為什么更難過?
(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我”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傷而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2、從哪個詞語看出是憑“我”的主觀臆斷?(妄下斷語)理解詞義,“我”為什么會“妄下斷語”?
3、“芙蓉鳥事件”中,芙蓉鳥被咬死,“我”懷疑是第三只貓的根據是什么?這個根據是否充分?
(“似乎”、“好像”兩詞說明“我”的推斷根據不是很充分。)
4、 思考:既然根據不很充分,那么“我”為什么認定鳥是第三只貓咬死
的而大打出手呢?
(對第三只貓有成見--它不是一只好貓。“我”對這只貓存有偏見,
心存厭惡之感。)
5、 討論:假如養第二只貓時也養了鳥,鳥也被咬死,“我”將怎樣想?怎
樣做?
6、 可憐的第三只貓蒙冤客死與“我”息息相關,“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和第三只貓自身情況有沒有關系?
7、 指導朗讀。注意要讀出“我”心靈的懺悔和負疚感。
三、 賞析課文
1、 文章重點寫第三只貓,前兩只貓不是重點,不如去掉,好嗎?為什么?
(不好,原因:①形成對比,做必要的鋪墊;②讓故事層層推進,增加蘊含;③突出“我”個人的好惡導致了冤案的產生,從而更好地表現主題。)
2、 文中還有第四只貓--別人家的一只黑貓,去掉關于它的描寫,好嗎?為什么?
(不好,只有寫出這第四只貓偷吃了芙蓉鳥,才使第三只貓沉冤昭雪,才會引起“我”內心深深地自責,文章的主題才得以升華。)
3、 指導朗讀。根據“我”的不同心境,選擇不同的語氣、語調、語速。
第三課時
內容:賞析課文
目標:揣摩文中刻畫形象的方法,感悟作者感情及蘊含哲理。
過程:
一、 復習課文,結合文章內容填空
1、 第一只貓丟失后,作者感到難過,一縷的酸辛,做出的決定是再向別處要一只;第二只貓丟失后,作者感到悵然、憤恨,做出的決定是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只貓丟失后,作者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都是針,刺我良心的針!做出的決定是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2、 思考:“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 賞析課文
1、 文章是怎樣具體刻畫三只貓的?試找出有關文字作分析。
① 主要運用了細節描寫,突出了三只貓的特點。
第一只貓:“三妹常常……撲過去搶。”
第二只貓:“有時蝴蝶……去捉。”
第三只貓:“那只花貓對于……凝望著。”
② 十分嫻熟地運用了白描手法。
③ 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第一只貓和第二只貓側重于正面描寫,第三
只貓側重于側面描寫。
④ 作者描寫貓,首先做到了“形似”,只只都賦予了個性化的特征。第一
只貓很可愛,第二只貓更可愛,第三只貓很可憐,第四只貓真可惡。
2、 有時候,我們在讀鄭掁鐸的《貓》會有這樣的感慨:這不是在寫貓,
而是一幕世態人情的寫真!結合背景,說說文章寫到了社會上的哪些人?談談你的看法。
①“我”是一個會單憑印象,主觀臆斷冤屈死第三只貓的知識分子,同時
也是知錯就改和實事求是,受到人生平等觀念影響的知識分子。
②像第三只貓那樣的弱小者。
③奪走我們所愛東西的損人利己的人。
④像鄰居家的丫頭那樣一點不仗義,事不關己,冷眼旁觀的人。
⑤ 像妻子那樣的對冤案推波助瀾的人。
⑥ 像前兩只貓那樣得寵身世悲慘的人。
三、 總結拓展
1、 結合“我”的教訓,說說作品給我們的啟示。
2、 結合作品中的第三只貓的不辛遭遇,說說作品給我們的啟示。
3、 圍繞啟示,說說有哪些格言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自己也可以擬上一兩句。
四、 聯系生活,感悟升華。
1、聯系課文結合自己的認識,寫話 我想對你說,你
以此來表達你學習課文后的感受。
2、第三只可憐的貓死前一定有許多話要說,請以“可憐貓”的身份擬寫
一段獨白。
3、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像“可憐貓”那樣的委屈嗎?請寫出來。
板書設計
貓
----鄭掁鐸
首尾呼應
養貓--總是失蹤或死亡(總領全文)
白貓活潑→消瘦→死了,難過酸辛
黃貓更有趣,活潑→捉鼠→亡失,悵然憤恨
丑貓憂郁難看→“吃鳥”被打→死了,良心受傷難過→敢于認錯勇于自責
永不養貓,議論抒情(總結全文)
前后連貫
[貓(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貓》優秀教案
7.音樂劇貓教案
10.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