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 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3、 品味作品純潔明凈、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重點:理解作者對哪幾種人生態度的否定。
難點:象征手法的運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板書設計
更浩瀚的海洋
鄙棄:悲觀厭世者 輕浮樂天派 虛偽慈善家
溺于幻想者 虛無空想家 舍本求末者
我和我的心 逃避生活者
追求:純潔、愛與美,理想境界
第一課時
一、介紹紀伯倫
二、初步閱讀課文
1、配樂讀課文(配《南極物語》)
2、學生自由質疑
三、思考:
“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種人,這些人有怎樣的表現?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呢?
1、把鹽撒向大海的悲觀厭世者。道具是鹽,鹽的味道是又咸又苦的。坐的巖石是“灰色的巖石”
2、手捧珠寶匣,往海里扔糖的人。道具是糖,糖只有甜的味道,這是一個沒有體會過生活的全部味道的輕浮的樂天派。坐的巖石是“白色的巖石”。
3、撿死魚放回大海的虛偽的慈善家。道具是死魚,行為是“憐憫地把死魚”放回大海。
4、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行為是在沙灘上一遍遍重復地勾畫自已的想象。
5、追求虛無的空想家。道具是泡沫和一只瑪瑙缸。
6、不懂得什么是真正價值的庸人。道具是一只貝殼,行為是背對大海,聽一只貝殼的輕微聲響當作是大海的聲音。
7、為拒絕痛苦而逃離生活的懦夫。行為是把頭埋在沙子里。
四、作業
字詞積累
第二課時
一、進一步研習課文
可要求學生圍繞下列問題進行討論:
1、體驗反思:聯系實際,針對上述若干種人生態度,發表自已的感想。
2、“我和我的心”對這些人懷著一種怎樣的態度和情感?
通過對“不配”、“離開”、“無法沐浴”、“要小心”、“遠遠的”、“不宜”等詞語聽分析,“我和我的心”對這些人的情感是鄙棄和否定。
3、“我和我的心”不愿意和這些人呆在一起,所以“我們走了,去尋找更浩瀚的海洋”,其中“尋找更浩瀚的海洋”應該怎樣理解?“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結合作品中關鍵句和關鍵語段來分析,如“要用海水小船洗去大地沾在我們身上的灰塵和污垢”;我一次次離去,與那種種人生態度的格格不入等等
“尋找更浩瀚的海洋”象征豐富的人生和無限的未來,表達了“我”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紀伯倫追求的是一片真善美的凈土,一種純樸簡單的生活,他曾說過:“心靈本是純樸簡單的,心靈的表現也是純樸簡單的”。
紀伯倫對愛和美也有如饑似渴般的追求。“我愿意為追求而死,不愿無聊而生。我希望在內心深處有一種對愛和美如饑似渴的追求。因為我觀察后發現,沒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們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傾聽了,聽到那些有抱負有理想的人在嘆息,他們的嘆息是那么甜美,勝過管弦合奏。”
“我”是一個追求純潔、追求愛與美,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4、讀了這一篇文章,你有怎樣的人生感悟?
二、作業
搜集紀伯倫的經典作品進行擴展閱讀。
[更浩瀚的海洋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更浩瀚的海洋課件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