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進行了《臺階》一文的教學,下面我從教材、學生、教法與手段、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效果五個部分說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說,小說以“臺階”為線索,用第一人稱,敘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斗,終于將自己的三級臺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臺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復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以“愛”為主題的,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杜_階》前接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和朱自清的《背影》,后接楊絳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與《背影》一樣,《臺階》正是訴說著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從人教版初中語文六冊教材的編寫看,《臺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后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溫情”的主題和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關注人類”的主題以及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體味人生”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啟示學生語文來源于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回歸寫作本源。
3.課程標準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單元導語對單元教學的要求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讀這些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4.教學重難點
本節的課一個重點是借幾個與小說內容相關的三個問題的討論,感知“父親”的形象!案赣H”是小說的主人公,圍繞“父親”的形象展開討論,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小說情節,分析人物性格,也可以在此過程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味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另一個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寫自己的父親。讓學生寫自己的父親,可以啟示學生關注可能平時已經被自己忽略了的父親,引導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增強學生寫實的意識。
難點是引導學生體味那個特殊時代下的“父親”“謙卑”的性格特點,F在已經和“父親”那個特殊年代不同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對“父親”對九級臺階的追求感受不深,對“父親”苦難的生活、艱辛的經歷和復雜的內心世界很難理解,因而也就很難理解“父親”那“謙卑”的性格。
二、說教法與手段
依據《課標》和單元提示要求,結合小說《臺階》的內容和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是這樣確定教學方案的。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掌握小說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在寫“父親”的過程中增添寫作熱情、提高寫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感懷自己的父親。
2.教學時間:1課時
3.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誘思探究法。
4.教學輔助:使用PPT制作的多媒體課件
三、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問題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父親”形象的分析可以通過學生的討論完成,只是給學生揣摩的時間要充分些。
3.對學生的學情不甚了解,因此對提問的難易度和各環節所使用的時間估計不準確,有許多可變因素。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導引,緊緊圍繞著“讀父親,寫父親”來展開。
1.導入:用崔京浩的歌曲《導入》,創設教學情境,使教學能緊緊圍繞這篇課文來進行。
2.默讀:默讀其實是自學探究的一種方式,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每分鐘讀500字是《課標》的最低要求。
3.合作探究:
首先屏幕投影三個合作探究的問題:
⑴. 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⑵. 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品質?
⑶. 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這三個問題抓住了小說的主線――“臺階”,也緊扣小說的主人公――“父親”,由課文內容的梳理到人物性格品質的分析,水到渠成,自然達成,許多問題也會隨著這三個問題的突破得到解決。
三個問題中前兩個問題較簡單,有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父親的要強和勤勞,對于父親的“謙卑”,學生就很難理解了,所以是教學中的難點。
那個時代和現在相去較遠,學生年齡尚小,“謙卑”這樣的詞語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所以要想讓學生準確地用“謙卑”這個詞語來回答“父親”的性格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這里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運用誘思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分別體味“父親”謙遜和自卑的性格特點,然后告訴學生“謙卑”這個詞語,使學生對“父親”謙卑的性格有較深的理解。只有這一點突破了,才能真正達到單元提示中讓學生關愛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目的。
小組合作探究之后是全班交流小組的研討結果,這也是合作探究的一種常見方式。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發言、補充、贊同、反對,使答案更為明晰,使問題的探討更為深入。
4. 拓展延伸,實踐演練:
首先屏幕投影寫作提示:最難忘的是父親牐牐牭氖焙潁他 。面對父親,我要說:“________________ !边@里寫作的重點是第二個空,需要學生展開敘述和描寫,提示學生明確寫作重點后就讓學生寫作,配上劉和剛的《父親》是想引起學生對父親的回憶和感激之情,教師只是巡視,幫助學生排除寫作中的疑難。
用填空的形式來寫作,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尋覓到寫作的材料,直接進入到對“父親”的敘述和描寫中,便于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兩段精彩的敘述和描寫進行寫作,同時對學生以后的寫作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五、說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教學重點得到了落實,完成了從內容到人物的分析,讓學生對父親的形象有了一個簡明而準確的認識,教學難點的突破良好,在老師的引導,學生達成了學生對父親謙卑這一性格的理解。但也有不足,比如課件制作中忽略了生字部分字體上的選擇,選擇的是隸體,因為隸體在筆畫安排上與楷書還有一些出入,在學生對字的結構的把握上可能會出現誤導。在執教過程中,我還是有些顧慮,有些地主讓學生展示的還不是很充分,體態可能有些不夠自然。在話筒運用方面還不是很熟練,老師和學生的語音擴出來可能忽大忽小,不太穩定。
鎮安慧源學校 郭華強
[《臺階》說課稿(人教版八年級)]相關文章:
3.《臺階》的課件
10.人教版少年閏土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