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班 姚池
他鏗鏘有力的線條承載著大海一樣洶涌的生命世界,他風卷黃沙的氣宇震撼著陰暗潮濕的思想死角,他智慧飽滿的心靈張顯著高貴狂放的文明足跡,他暴烈高亢的呼喊召喚著千秋萬世的虔誠膜拜。
他用沉重的筆觸告訴人們:漢家寨,會活下去。
隱隱約約感到一種茫然和悠遠,那種蒼涼、那種執著,使我不知所措,看著那些飽經風霜的臉龐,那些步履維艱的古道,還有四野凄清的漢家寨,就那么默默地佇立在塵世之外的荒山野嶺、大漠戈壁上,接受著自然無情的摧殘,卻最終巍然挺立于千年的塵沙掩護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明的孤獨。漢家寨的人們在苦苦地等待,等待著有這樣一種智慧、這樣一種心境、這樣一種靈性,可以感應到他們發自遙遠深處的千古鳴響,感應到來自另一個時代的文化足跡。就這樣,執著的等待,深深的孤獨便能完成一種文化對于時間的跨越,從而召喚一種民族精神的回歸。
于是很自然,神秘古老的漢家寨等來了張承志,一路風塵仆仆、一路窮途哀叫、一路灑淚恣肆,把這個孤鴻般的生命帶到了這空曠寂寥的所在。他是幸運的,能夠走出塵世,真正踏上這只瀚海孤舟,他以蒼勁的筆鋒捍衛著古老文明的尊嚴,一句“渺小得連悲哀都是徒勞”,蓋過了一切喧囂和悲切,讓所有還沉浸在爭權奪利中的現代人汗顏,讓整個時代震顫。
也許,張承志會比我們更受感動。畢竟他親身行走在那片荒涼的土地上,感受到了漢家寨人民的兼容并蓄,正是這種性格,才是他們奇跡般地存活于天地之間,而民族既是他賴以生存的生命力,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使命。曾經的燦爛或辛酸,在一代一代地傳承。這讓我想起《千年一嘆》中講的一件事兒,說的是余秋雨在參觀波賽東神殿時,竟在一根石柱上找到了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簽名。拜倫對于希臘文明的深厚感情是不言而喻的,否則怎會有名垂千古的《唐璜》?當他面對這一精美的建筑,面對那似乎已逝去的輝煌文明,所產生的心靈沖撞,那種生命在瞬間的感悟和升華,一如張承志面對漢家寨,是那樣的真實。
突然覺得從前的旅行全是徒勞,那些供王子皇孫們朝歌夜弦、吟風弄月的雅致園林和江南水鄉的煙雨朦朧都只能帶給我們淺顯的快樂,然而我們需要的則是更多的深沉哲思,更大的心靈震撼,能把這些給我們的,只有那種遼闊和空曠。
當生命走向蒼白的一刻,漢家寨會活下去,中華民族會活下去,因為我們有屬于自己的瀟灑和智慧,會用那份執著和堅強完成理性的延續、文化與精神的傳承。
(高志清老師提供)
[讀漢家寨有感(學生習作)]相關文章:
1.大學生入黨思想匯報:讀《史記》有感
3.九寨溝閱讀答案
4. 讀《童年》有感
8.讀《詩經》有感作文
10.讀余華作品《活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