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力
林語堂放開膽子去寫,用不著在繩子上跳舞了。他異想天開地把人類分成兩種:一是理想主義者,一是現(xiàn)實主義者。每一個人的精神中也都有現(xiàn)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兩種成分。它們互相牽制,互相約束。立足于現(xiàn)實,用適當(dāng)?shù)挠哪邪褖粝牖蚶硐胫髁x調(diào)配得當(dāng),就能產(chǎn)生出高超的智慧。
他列出了一個公式:
"現(xiàn)實"減"夢想"等于"禽獸"
"現(xiàn)實"加"夢想"等于"心痛"(普通叫做"理想主義")
"現(xiàn)實"加"幽默"等于"現(xiàn)實主義"(普通叫"保守主義")
"夢想"減"幽默"等于"熱狂"
"夢想"加"幽默"等于"幻想"
"現(xiàn)實"加"夢想"加"幽默"等于"智慧"。
林語堂接著他的公式繼續(xù)發(fā)揮,越來越妙。
……下面是我替某些民族的特性所定的公式:這些公式完全是我個人所定,絕對無法可證實。隨便什么人都可以反對它們,改變它們,或加上他自己所定的公式,只要他不宣稱他能用一堆統(tǒng)計的事實和數(shù)字去證明他私人的意見。以"現(xiàn)"字代表現(xiàn)實感(或現(xiàn)實主義),"夢"字代表夢想(或理想主義),"幽"字代表幽默感,--再加上一個重要的成分--"敏"字代表敏感性。再以"四"代表"非常高","三"代表"高","二"代表"普通","一"代表"低"。這樣我們就有下列的擬化學(xué)公式可以代表下列的民族性了。……
現(xiàn)三 夢二 幽二 敏一 等于英國人
現(xiàn)二 夢三 幽三 敏三 等于法國人
現(xiàn)三 夢三 幽二 敏二 等于美國人
現(xiàn)三 夢四 幽一 敏二 等于德國人
現(xiàn)二 夢四 幽一 敏一 等于日本人
現(xiàn)四 夢一 幽三 敏三 等于中國人
我們對于作家和詩人也可以應(yīng)用同樣的公式。現(xiàn)在試舉幾個著名的人物來做例子:
莎士比亞--現(xiàn)四 夢四 幽三 敏三
德國詩人海涅--現(xiàn)三 夢三 幽四 敏三
英國詩人雪萊--現(xiàn)一 夢四 幽一 敏四
美國詩人愛倫坡--現(xiàn)三 夢四 幽一 敏四
李白--現(xiàn)一 夢三 幽二 敏四
杜甫--現(xiàn)二 夢三 幽二 敏四
蘇東坡--現(xiàn)三 夢二 幽四 敏三
林語堂如此這般地把各個民族的特點比較了一番,然后開始說他自己的生活觀。他認(rèn)為:生活的最高典型終究屬于思所提倡的中庸生活。與人類生活問題有關(guān)的古今哲學(xué),還不曾發(fā)現(xiàn)過一個比這種學(xué)說更深奧的真理,這種學(xué)說,就是中庸精神,在動作和靜止之間找到一種均衡,所以理想人物,應(yīng)屬一半有名,一半無名:懶惰中帶用功,在用功中偷懶;窮不至于窮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完全不做工,或是可以稱心如意地資助朋友;鋼琴也會彈彈,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彈給知己的朋友聽聽,而最大的好處還是給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點,可是只夠擺滿屋里的壁爐架;書也讀讀,可是不很用功;學(xué)識頗廣博,可是不成為任何專家;文章也寫寫,可是寄給《泰晤士報》的稿件一半被錄用一半退回--總而言之,這種中等階級的生活,是中國所發(fā)現(xiàn)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林語堂說的是真心話。他已經(jīng)過了不惑之年,年輕發(fā)氣盛、到處罵人的時候,他也沒有忘記溫暖的家,沒有忘記山水、性靈。更何況是現(xiàn)在?勿勿半生已經(jīng)過去,他活明白了。他把自己喜歡的李密庵的《半半歌》,也介紹給了美國人:
看破浮生過半;
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閑;
半里乾坤寬展。
半廓半鄉(xiāng)村舍,
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jīng)廛;
半土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
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
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
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
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
讓將一半人間。
半恩后代與滄田,
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
花開半時偏妍;
半帆張扇免翻顛,
馬放半韁穩(wěn)便。
半少卻饒滋味,
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
會占便宜只半。
林語堂一直向往著這種生活,人活著為了什么?他的答案是快樂。為了爭取個什么,違背了自己的本性,讓自己受累受苦,讓自己良心受折磨,他是不干的。他不是把自己的書房取名叫"有不為齋"嗎?就是說有些事可干,有些事不可干、不想干。人嘛,只要不干壞事,應(yīng)該怎么舒服怎么生活。
美國人會喜歡這種懶散的生活嗎?他們拼命拼慣了,閑得下來嗎?他們可是好動的,能體會到靜的妙處嗎?
林語堂不管這些,他只是說自己的真話。不過他相信,人哪有不喜歡舒服的?
華爾希夫婦接到書稿的時候,他們等得有點著急了。林語堂以前寫東西很快的,為什么這次拖半年?不過,拿到稿子以后,他們的心里都有了底:不會比《吾國與吾民》差。
1937年12月下旬,冬日的陽光把紐約照得溫和而透明。樹木的暗綠又加蓋了一層橙黃,像是穿了一件半透明的保暖衣。下午四點,林語堂正在書齋看書,電話鈴響了。
"林先生,我是華爾希,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什么?請快點說,我對好消息來之不拒。"
"這個消息不同尋常,你聽好了!《生活的藝術(shù)》,你的大作,被列入'每月讀書會'特別推薦書目!"
"哇――"林語堂立即狂叫起來,兩腳在地板上拼命亂跺。"真的嗎?是真的嗎?謝謝你,華爾希,謝謝,請轉(zhuǎn)達我向你的夫人的問候和感謝!"
林語堂有點語無倫次,放下話筒,還在哈哈笑。
一本書一旦被"每月讀書會"推薦,等于中了彩票。因為這個讀書會在全美有10萬會員,它可以向會員廉價推銷書籍,發(fā)送宣傳品。由它推薦的書,等于做了一次免費廣告,銷路一定會大增。
好評接踵而至。
書評家吾茲在發(fā)行量很大的《紐約時報》書評副刊上撰文說:"林語堂把許多歷史悠久的哲學(xué)思想濾清,配以現(xiàn)代的香料;他根據(jù)個人獨特的創(chuàng)見,用機智、明快、流利動人的文筆寫出一部有骨子、有思想的著作。作者在書中討論到許多問題,見解卓越,學(xué)識淵博,對中西思想深刻的理解。"
《紐約時報》一年一度的"全國圖書展覽會",1938年搞得別開生面。他們組織了一次"林語堂比賽",規(guī)則是提出10位世界名人,請參賽者按照《生活的藝術(shù)》中判定人物性格的公式,估定他們的性格,主持人請林語堂也寫出他的答案,暫不公布。誰的回答與林語堂的答案最接近,就中頭獎。
林語堂的答案如下:
名人姓名 現(xiàn)實 夢想 幽默 敏感
羅斯福3 3 22
希特勒3 4 11
墨索晨尼 3 2 11
斯大林3 3 11
愛因斯坦 2 4 24
溫特莎公爵1 3 23
葛勒泰嘉寶 2 2 13
結(jié)果,紐約的一位金士伯先生獲得一等獎。
這樣,林語堂的名聲更大,幾至家喻戶曉了。
如果所有的名人一樣,崇拜者所帶來的干擾也不小,林語堂出門簡直需要化裝了。
要求拜訪他的人猛增,他們一見到林語堂就大叫:"林博士!我有一個笑話,要說給你聽。"結(jié)果,說出來的,連林語堂的女兒都感到啼笑皆非。
有一次,林語堂帶全家出去劃船,一位三十幾歲的太太竟然在岸上把衣服脫光,跳入水中, 追逐林語堂的游船,嚇得他們一家人不知所措,――原來她是一位"林語堂迷"。
《生活的藝術(shù)》影響太大了。1938年,它是全美國最暢銷的書。在美國高居暢銷書榜榜首達52個星期之久。這在出版史上也是少見的。自出版以來,在美國已經(jīng)重印了40版以上,并已被譯為十幾種文字。在西方世界,美、法、德、意、丹麥、瑞典、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也一樣暢銷。
書評家普雷斯科特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說:"讀完這本書之后,令我想跑到唐人街,遇見一個中國人便身他深鞠躬。"
廖翠鳳當(dāng)官了
"爸,你怎么啦?"
林語堂的二女兒林太乙放學(xué)回來,走進父親的工作室,發(fā)現(xiàn)父親熱淚盈眶,不禁萬分驚訝。
林語堂聚精會神地坐著,仿佛沒有聽見女兒的聲音。過了一會兒,他才驚愕地抬起頭,用手絹揩著淚,答道:
"我在寫一段非常傷心的故事。"
女兒們每天都要早早回家,大衣也不脫就闖進父親的書房,爭著看父親當(dāng)天寫出的稿子。今天,她們又有動人的故事看了。太乙趕快去把稿子拿來,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林語堂笑了笑,說:"'古今至文皆血淚寫成',今流淚,必至文也。"
太乙想:"天下沒有什么比做作家更高尚的了。"
林語堂正在寫的這本書,就是《京華煙云》。
《生活的藝術(shù)》出版以后,林語堂又寫了《孔子的智慧》,繼續(xù)介紹中國文化。他本打算接下來就把《紅樓夢》翻譯成英文。然而現(xiàn)實改變了他的計劃。
1936年8月10日,林語堂應(yīng)賽珍珠之邀帶領(lǐng)全家登上"胡佛總統(tǒng)號"船時,買的是來回船票,期限一年,不能延長。然而,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林語堂本想回國以后到北平定居。現(xiàn)在,北平淪陷了,上海也成了鐵孤島。他只得留在美國。
戰(zhàn)爭的陰云也一樣籠罩著美國。華僑們對于國內(nèi)的戰(zhàn)事更是關(guān)心備至。他們同仇敵愾,組織各種活動,支持抗日戰(zhàn)爭。
林語堂每天都要到《紐約時報》大廈前的廣場去,看大廈頂上霓虹燈打出的最新消息。廣場上的廣播也在隨時向人們發(fā)布新聞:
"日本進攻上海,守軍奮力抵抗。"
"中共軍隊在長城邊打敗日軍。"
"蘇聯(lián)將要進攻日本。"
……
林語堂知道的最確切的消息,是美國對于這場戰(zhàn)爭的態(tài)度。
1937年5月,美國國會修正了中立法案,規(guī)定物資出口,必須支付現(xiàn)款。并且,只能用外國的船只運輸。這樣一來,海上運輸力量薄弱的國家,可就慘了。
林語堂感到憤怒。他明白,美國雖然是在保護本國的利益,實際上卻等于支援了海上強國日本。日本有的是錢,有的是船,可以隨時購買美國的貨物,增加實力,而中國呢?
這是美國的慣用手段!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時,美國采用的就是所謂中立主義,對交戰(zhàn)雙方一律實行武器禁運。結(jié)果,意大利不怕你禁運,被侵略的阿比西尼亞則陷入絕境!
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時,美國的中立態(tài)度又來了。政府命令美國船只不得接近危險地區(qū)!
現(xiàn)在,美國國務(wù)卿赫爾宣布:美國對日本保持"友好的、不偏不倚的立場"。
林語堂火了。他立即寫下《美國與中日戰(zhàn)爭》一文。他說美國表面上保持所謂的"中立"立場,實際上,它已經(jīng)成為日本的"經(jīng)濟同盟"。他指出,美國政府僅在1937年的9、10月間,就賣給日本3.37億加侖汽油!
他開始為中國奔走呼號。當(dāng)年在國內(nèi),痛罵軍閥的勁頭又來了。
1937年8月29日,他在紐約的《時代周刊》上說:日本征服不了中國,最后的勝利一定是中國的!
同年,《吾國與吾民》將印第13版。林語堂立即補寫了《中日戰(zhàn)爭之我見》一章。他說:
可救國家的,并非我們的舊文化,而是機關(guān)槍和手榴彈。
中國最終會成為一個獨立和進步的民主國家。
1938年,他又寫了《日本必敗論》。他說,日本的軍力不足以征服中國,日軍深入長江以后,其防線達一萬華里,處處為游擊隊襲擊,必將反攻為守,軍力財力消耗太大,勢必?zé)o法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在政治上,日軍的野蠻殘暴,將促使中國人民團結(jié)起來,一致抗日。經(jīng)驗豐富、組織有序的八路軍和民眾聯(lián)合,將使日軍無法與土豪劣紳相勾結(jié),在中國廣大的土地上無立足之地。在經(jīng)濟上,日本的物資依靠進口,經(jīng)費不足,生產(chǎn)面臨崩潰,無力支持戰(zhàn)爭。在外交上,日本愈來愈孤立,蘇聯(lián)和英美必將加入對日戰(zhàn)爭。所以,日本必敗無疑!
這樣透辟的分析,竟出自一個身在異鄉(xiāng)、與政治拉開一定距離的林語堂之口!
林語堂的宣傳,使對中日戰(zhàn)爭不甚了了的美國人開始明白地球那一邊發(fā)生的事情了。
早在1936年,"西安事變"發(fā)生的時候,美國人對于中國的事情還是一無所知。報紙、電臺不斷傳出"張綁架了蔣"、"西安事變是日本人的陰謀"等等報道。
一個星期以后,哥倫比亞大學(xué)組織一個討論會,林語堂公開演講。他先告訴美國人,誰是張,誰是蔣。因為,這兩個字在英語中只差一個字母,Chang(張)、 Chiang(蔣)。
林語堂說:張學(xué)良軟禁蔣介石目的,是為了抗日。共產(chǎn)黨領(lǐng)袖朱德和毛澤東,誠摯愛國,胸襟闊大,度量豁達。蔣雖曾向朱毛血戰(zhàn)八年,并高懸賞購他們的頭顱,但他們豪俠大度。
事態(tài)的發(fā)展,使人們不得不佩服林語堂的眼力。他也因此而更有影響力。
最關(guān)心這些問題的,當(dāng)然還是華僑。那時,旅美華僑約有七八十萬人,集中在紐約、華盛頓、舊金山、波士頓、芝加哥等城市的唐人街里,他們大多從事洗衣業(yè)、制衣業(yè)等低級的體力勞動。然而,正是他們,成為在海外支持抗日的中堅力量,他們抵制日貨,進行募捐,游行集會。活動聲勢浩大,有聲有色。
每一次活動都少不了林語堂。他的著作那時正風(fēng)靡全美。他的出現(xiàn)和言論立即成為民眾關(guān)注的焦點。大多數(shù)美國人是通過林語堂的口了解中日戰(zhàn)爭的背景和前途的。中國對日宣戰(zhàn)以后,美國輿論的結(jié)果。林語堂的老朋友徐訐后來回憶說:"當(dāng)時日本輿論界覺得他們沒有一個林語堂這樣的作家可以在世界上爭取同情為憾事"。
廖翠鳳也行動起來了。紐約的華僑婦女組織了中國婦女救濟會。廖翠鳳擔(dān)任副會長。
美國人怎么也無法理解,遠在地球一邊的戰(zhàn)事,對這些人不會有什么直接影響,他們?yōu)槭裁磿幌伦佣技芯ν度脒@件事情?他們平時斤斤計較,互相拆臺,勾心斗角,現(xiàn)在,怎么又像水泥一樣凝聚在一起?
而且,像廖翠鳳這樣的家庭主婦,也投入到這樣的工作中來了!
"堂呀,我能做點什么呢?"廖翠鳳發(fā)愁說。
"募捐呀!讓救濟會請人來演唱京戲,另一些人去拍賣古董。成績肯定不錯!"
第二天,廖翠鳳把這個主意一說,立即贏得滿場的掌聲。
從那以后,廖副會長每天上午八點到紐約57街的救濟會去辦公,中午就那在那里吃飯,下午五六點鐘才下班。
林語堂學(xué)習(xí)管理家務(wù),孩子們也會自己做飯了。
成績真的不錯了。第一次她們就匯給中國政府3萬美元。
不久,廖翠鳳又在救濟會建議,利用各種機會向貴婦們宣傳抗日,抵制日貨。由貴婦們帶頭,不穿日本產(chǎn)的絲襪。
同事們拍案叫絕。這個活動又容易開展,對日本的打擊也很大。因為,日本出口的生絲85%都是銷往美國的,在日本的絲貨中,婦女穿的絲襪又是主要的品種。如果全美國的婦女都不穿日本的絲襪,日本的生絲出口就垮了一大半!
女大學(xué)生們首先起來響應(yīng)了!最先是史密斯女子大學(xué),然后擴展到全國的各所大學(xué),女生們一律改穿棉襪。
后來,廖翠鳳透露,這個主意也是林語堂出的。
林語堂自己也沒閑著。他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在此國難當(dāng)頭之際,應(yīng)該把自己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lián)在一起。來到美國,他本來的計劃是向西方宣傳、介紹中國文化。而今,他明白,"只有當(dāng)我們將日軍從我們土地上趕出去,或者強迫它撤退,我們才會再費時間,思索所有這種文化論底大混亂是什么道理,并考慮又將如何來保存我們舊有的文化。"
早在1936年,林語堂離開中國前夕,上海文藝界就發(fā)出《文藝界同人為團結(jié)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主張"全國文學(xué)界同仁應(yīng)不分新舊派別,為抗日 救國而聯(lián)合","不必強求抗日立場之劃一,但主張抗日的力量即刻統(tǒng)一起來。"
21位代表不同傾向的知名作家簽了名,其中有罵過林語堂的"普羅文藝家",也有林語堂罵過的舊派文人。但是,他們都是主張抗日的,個人恩怨,文藝觀點,都不在話下了。
林語堂也簽了名。
身在海外的林語堂是一個使者,他在把中國的戰(zhàn)事向美國人作宣傳,也把美國人,尤其是華僑們的抗日熱情及時傳遞回國。他在一篇《海外通信》中寫道:
三月來美國華僑所捐已達300萬元,洗衣鋪、飯館多按月認(rèn)捐多少,有洗衣工人將所儲3000小幣(值五分者)全數(shù)繳交中國銀行,精神真可佩服。所望維何?豈非中國國土得以保存?國若不存,何以為家?此華僑所痛切認(rèn)識者。
林語堂對美國人又是這樣說的:
中國抗戰(zhàn)的意志系來自民間,是由民眾著力迫使政府前進,擱置延長時間的政策。
全國人民終于覺悟過來,若再妥協(xié),當(dāng)危害無窮。他們既看出日人野心永無止境,也看出日人一心想征服中國,決難途中翻改,更明白再讓予中國一寸土地,決非一個自尊自愛的民族所能容忍。全國人民已了決心抵抗日本的一點,即使甘冒大戰(zhàn)之危險,亦義無反顧。
演說、宣傳、政論,林語堂都嘗試過了。他仍然覺得有點缺憾。這些活動雖然能起到一時之功效,但畢竟太短暫。他希望能寫出一本作品,讓所有的人在靈魂深處都得到震動,留給人們永恒的記憶。
于是,他決定寫小說了。
林語堂以前從未寫過小說,能行嗎?
"能行!"他告訴女兒自己為什么如此有把握:"以前,在哈佛大學(xué)上'小說演化'課時,白教授的一句話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就是西方有幾位作家,40歲以上之時,來試一部長篇小說。而且不寫則已,要寫必寫一部人物繁雜,場面寬廣,篇幅浩大的長篇。所以這回著手撰《京華因煙云》,也是非意出偶然。"
寫《京華煙云》時,林語堂已經(jīng)43歲了。這段時間,林語堂本打算用來翻譯《紅樓夢》的。然,抗日的烽火使他無法沉入那個遙遠的故事中去,玩味愛情滋味與家庭糾紛。他是敢走上街頭投石塊的林語堂,不是躲在苦雨齋中喝茶的周作人。
"作事須認(rèn)真"的林語堂認(rèn)真地寫《京華煙云》了。從1938年3月起,他便開始醞釀故事與人物,把人物的年齡、性格、經(jīng)歷和關(guān)系都用圖表畫出來。為了節(jié)約開支,也為了避免崇拜者的干擾,他帶領(lǐng)全家移居法國。
1938年8月8日,《京華煙云》在巴黎正式開筆。林語堂每天早晨即伏案寫作,他寫得很投入。工作的時候,任何人不得打擾。即使不寫,他也常常凝神構(gòu)思,廖翠鳳和他說話,他根本聽不見。
為了不受任何干擾,他索性一個人搬到巴黎城外松樹林中的夏令營木屋中,隱居起來。廖翠鳳去看他,見他的頭發(fā)蓬亂,有3寸長,像個野人,又心疼又好笑,立即催他去理發(fā)。林語堂說:"等寫完《京華煙去》再去吧!"
1939年8月8日早晨,林語堂向全家宣布:下午6點半,《京華煙云》將全部完稿!
這一天,他寫了19頁。當(dāng)寫到抗日軍民齊聲高唱"不到山河重光,誓不回家鄉(xiāng)"時,他激動得熱淚盈眶,那是一個民族心房發(fā)出的聲音啊!
晚上,林語堂駕車帶全家去一家中國飯館,吃了一頓家鄉(xiāng)的龍蝦飯。
第二天,他去理發(fā)了。
《京華煙云》以姚木蘭、姚莫愁、孔立夫、姚思安等人的感情糾葛為主線,描繪了姚、曾、牛三大家族的興衰浮沉,展示了中國從庚子年間義和團事件起至"七七"事變?yōu)橹?0年的社會生活畫面。明顯地借鑒了《紅樓夢》的寫法。
于是,謠言、非議、曲解便不期而至了。
有人說,這是一部十足的才子佳人小說,林語堂在國難當(dāng)頭之際,仍在吟風(fēng)弄月,幽默閑適。
有人說,這部小說充滿老莊思想,是消極無為的不抵抗主義和失敗主義。
……
林語堂立即站出來為自己辯護。他說:《京華煙云》是為"紀(jì)念全國在前線為國犧牲的勇男兒,非無所為而作也"。
他在給郁達夫的信中又說:
弟客居海外,豈有閑情談?wù)f才子佳人故事,以消磨歲月耶?但欲使讀者因愛佳人之才,必窺其究竟,始于大戰(zhàn)收場 不忍卒讀耳。
他雖然寫了男女情愛,但又豈是為愛情而愛情?
大女兒林如斯就看出了門道。她說:《京華煙云》是道家思想的傳聲筒。
此書的最大的優(yōu)點不在性格描寫得生動,不在風(fēng)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繪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學(xué)意義。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后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后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fēng)云,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也?而我乃稱嘆叫絕也!未知他人讀畢有此感覺否?故此書非小說而已!或可說,"浮生若夢"是此書之主旨。
……此書的第三部題為"秋之歌"(即第三個題目),取莊周"臭腐化為神奇,神奇復(fù)化為臭腐",生死循環(huán)之道為旨:秋天樹葉衰落之時,春已開始,起伏循環(huán),天道也。故第三卷描寫戰(zhàn)爭,可謂即描寫舊中國衰老,就是新中國的萌芽。……
林語堂把《京華煙云》殺青的消息拍電報告訴賽珍珠夫婦。他們回電說:你沒有意識到你的創(chuàng)作是多么偉大。
1939年9月,林語堂一家回到紐約。迎接他的是一個喜訊:《京華煙云》又被"每月讀書會"選中,成為12月份的特別推薦書。
《時代周刊》的書評說:"《京華煙云》很可能是現(xiàn)代中國小說之精典之作。"
林語堂自己也說:"我寫過幾本好書,尤其以寫《京華煙云》自豪。"
《京華煙云》在美國轟動之后,林語堂很想讓中國的同胞也能讀到它。但是他自己太忙,無法花大量的時間去翻譯它。他找到了好朋友郁達夫,請他代為翻譯。然而事與愿違,適逢郁達夫與王映霞婚姻破裂。譯事只有了個開頭,就停止了。直到幾十年以后,郁達夫的兒子郁飛才完成了此事。
不過,《京華煙云》華竟是寫給美國人看的。林如斯說:"《京華煙云》在實際上的貢獻,是介紹中國社會于西洋人。幾十本關(guān)于中國的書,不如一本道地中國書來得有效。關(guān)于中國的書猶如從門外伸頭探入中國社會,而描寫中國的書卻猶如請你進去、登堂人室,隨你東西散步,領(lǐng)賞景致,叫你同中國人一起過日子,一起歡快,憤怒。此書介紹中國社會,可算是非常成功,宣傳力量很大。"
誠哉斯言!
(全文完)
(鄭元浩整理)
(責(zé)任編輯 張繼華)
[眾說紛紜林語堂]相關(guān)文章:
1.林語堂的寫景散文
4.林語堂經(jīng)典的語錄
6.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