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培養吟誦習慣
2、感知詞的欣賞方法
3、了解詩詞產生的特定背景、更準確地把握詩詞內涵
4、將自己融入特定的環境中,設身處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緒
5、激發學生學習古代詩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了解詩詞產生的特定背景、更準確地把握詩詞內涵
2、將自己融入特定的環境中,設身處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緒
教學難點: 對學生學習詩詞興趣的激發和培養。
教學設想: 介紹作者,當時背景,學生設想作者會有些什么感觸、其心緒會如何,展現詞、學生熟讀成誦、抽生朗誦、聽朗誦、學朗誦、賞析詞:意象--意境--情感--技巧--名句,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聽朗誦、集體有感情地朗誦、聽音樂。總結賞析步驟,學生練習
學法指導: 誦讀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于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后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于是設宴款待,并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后,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棵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道:“咦,這話怎么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這是蜀帝劉禪的故事,那么,是不是每一個帝王在淪為階下囚時都能像他那般灑脫?如果我們處于那樣的位置,會有何思,有何想?
二、了解背景和李煜民、激發學生的思維
如果你是當時的李煜,你處在那樣的情景之中,會想到些什么,會有想什么樣的情緒。
大多數同學都提到了會有愁,會有些什么愁,作為一個帝王,那種愁緒如何表達才能達到極致,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誦讀詩詞。
展示詩詞,注意個別字音。
1、學生熟讀詩詞,達到能背誦。
2、抽生朗誦(結合自己剛才設身處地的所感所思)
3、點評,并作誦讀提示:字音、
4、聽朗誦錄音
5、跟讀錄音
6、集體朗誦
四、賞析詩詞
1、作者在這首詞中寫了哪些事物?
春花 秋月 往事 小樓 東風 故國 雕欄 玉砌 朱顏 愁 春水
2、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么美好的事物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結呢?)怕觸景傷懷,想起往事。作者寫樂景正是為了以樂景襯哀情。
春花秋月本是兩種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詩人為什么用“何時了”而生發感嘆?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對于亡國君主李煜卻、勾起他對往事的傷心懷念,更更感到今天的無比凄涼。這種美景反成為惹人的煩惱,甚至可詛咒的了。因為他過去的那些快意的享樂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聯系在一起的。現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歡樂卻一去不回,所以他發出哀怨的感嘆。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A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尊榮
B精神層面: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等
歸納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樓昨夜又東風--(“又”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季節變化引起作者無限感慨:春有再來,循環無際,而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發出哀嘆。。。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憶過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強烈的今昔對比讓
作者這位敏感的詞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這月明之夜。本詞兩
次提到“月”,大家說說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試舉帶月詩詞名句)
歸納:亡國之恨
(5)雕欄玉砌應猶在--南唐宮苑應該還在吧
(6)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投影,選擇題)A詞人的容顏
B國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 (“只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嘆惋口氣,物是人非的悵恨之感。
歸納:物是人非的感慨
分析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通其意:問君究竟有多少愁緒,正像那滾滾的春江水向東流去。
悟其情:修辭-比喻、夸張(春江水有何特點?)水多流急而且無窮無盡。(說明作者的愁緒如何?愁緒多而且深厚強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達。(可聯想)
3、分析寫作手法
4、集體朗誦課文
5、再聽錄音感知
6、集體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五、總結
六、相關聯想與比較
1、問:這首詞的詞牌名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確: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軍隊圍于垓下。夜飲中,
項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漢軍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項羽拔劍自刎,虞姬亦拔劍自刎。后來,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后人為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詞牌名源于項羽得虞姬的悲劇故事。
2、問:我們不妨在此將李煜和劉邦對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絕筆之詞,《垓下歌》與《虞美人》風格有何不同?
明確:項羽,一代梟雄,他有萬夫莫開之勇,可是有勇無謀,最終兵敗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蕩盡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壯語。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敵手,就死吧!無非一死,夫復何求!兵敗烏江,沒有一絲的奴顏婢膝;面臨絕境,沒有半點的屈膝求饒,而是慷慨悲歌。他寧愿死,也不愿回去見江東父老,其死得實為壯烈!更動人心魄的是鐵漢的柔情,他和虞姬的愛情在最后的關頭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愛,蕩氣回腸!這就是項羽,他對江東父老有情,對虞美人有情,連對那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間,不僅讓我們目睹了他英雄壯烈的一生,更讓我們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兒女情長。可以說,他死的時候,既是一個豪氣沖天的英雄,又是一個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項羽的絕筆雖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壯,是情,是美!難怪宋代才女李清照為這位英雄俊才擊板叫絕,“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之所以兩千年來為后人所追憶,懷念,多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總結:潮起潮落,沒落了多少塵埃,在千年的風中,王者遠去的身影已無處可尋,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渾,或豪邁,或凄冷,或悲壯,留待后人去細細咀嚼,去細細回味!
七、音樂欣賞
八、作業
附板書:
虞美人 李煜
思想感情:表達了一個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
寫作技巧:⑴以樂襯哀
⑵以特定的意象表達自己的情感
⑶對比
⑷比喻、夸張的運用
⑸虛實結合
分析詩歌的程序:詩人→背景→讀詩→析詩
分析詩句的程序:意象→意境→情感→技巧
教學反思:
[《虞美人》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