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陽縣鄱陽中學 詹保勝
七年前我在江蘇教書。
一次,在講述記敘文的細節描寫時,我動筆寫了一篇關于母愛細節的文章。
文章寫到兒時家貧,我們兄弟姐妹七人每天張開嘴就要吃,母親差不多每天都要為我們填飽肚子而犯愁。記得那時還是搞大集體,生產隊集體吃飯,集體勞作。母親每天都要給我們帶些吃食回來。母親從不多吃多占,帶回來的是她自己省下的那一半。每天傍晚母親回來便是我們的新年,可我們并不知道母親為此承受了多少饑餓。只記得母親臉上總是在微笑中有沉重的憔悴,還會經常捂著肚子。我們問她是不是生病,母親總說可能是吃撐了。……
在給學生范讀那篇文章時,我邊朗讀邊哽咽。有時由于想努力克制激動情緒而中斷朗讀,這時學生們便報以熱烈的掌聲。在讀到關于母親痛苦表情的細節時,我實在無法自持,失聲痛哭……
臺下學生們唏噓一片……
那堂課只開了個頭就結束了……
后來英語老師告訴我學生們寫英語作文“難忘的一課”,幾乎全部學生都記敘我上的那堂課。他問我那堂課講述什么,為什么感動了所有學生?
我苦笑著搖搖頭,只在心里回答他--用浸透母愛的淚水!
母愛如鄱湖水,浩浩湯湯;兒淚似江南雨,纏纏綿綿。
在江蘇的那幾年,只要在夢中想到母親我就會小聲哭泣,一直到妻子把我搖醒來……
后來我干脆回到故鄉江西鄱陽教書,離母親近些!
三年前的某個秋日,我教高三畢業班。在給同學們談高考記敘文要以情動人時,我為大家推薦當年廣東卷的滿分作文《芬香永存》。那篇文章寫一個小姑娘在經歷失恃之痛后突然長大了的心理歷程。母親走了,小作者生活中賴以依托的那棵樹倒了,于是自己便長成了一棵樹。小作者用樸實的語言描述那令人肝腸寸斷的哀傷。透過字里行間,我聽到的是作者的心碎裂的聲音。
在讀第一節時我的心便被作者抓住了;讀第二節時,我的心被揪得很緊;讀到第三節時,我已是淚水盈眶了。
我讀第四節……
第四節是這樣寫的:
“媽,您走后我就把頭發留長了。為紀念您,從不留長發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兒決定把頭發留長,留得長長的,像您當年一樣。走在村里,他們都說這孩子越看越像她媽呀。媽,以前您總怪我把頭發剪得那么短,說一點女孩子的味都沒有,叫我把頭發留長,我死活不肯,總說往后一點再說。現在我的頭發長了,真的很長了,而媽媽您卻不再在身邊,您卻看不到了。媽,我多想您能看到。”
當我變聲變色地讀到“現在我的頭發長了,真的很長了,而媽媽您卻不再在身邊,您卻看不到了。媽,我多想您能看到”時,我再也無法控制自己了,那句“媽,我多想您能看到”幾乎是哭著喊出來的……
我匆匆轉過身逃到教室外面,扶著欄桿繼續流淚……
好不容易才平靜下來,進教室發現學生們也在伏案抽泣……
母逝如日月沉海,子哀似天地覆雪!
從此以后,學生們似乎與我更貼心了。
去年十月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為史鐵生苦難的母親,我又泣不成聲,當著高一新學生的面。
苦難作家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講述自己的苦難在母親身上總是加倍的,講述母親為他憂慮乃至在49歲的年頭不幸早逝。他說:“只是在母親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設想,當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那時他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替代。……--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母親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么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
母心是血淋淋的期盼,兒情是淚連連的懺悔!
我的淚水浸濕了學生們寫母愛的文章,學生們的淚水開始為大愛而灑。
天底下貧困的母親都是最苦的!
我的母親也是其中之一。兒多母苦!母親生育了我們兄弟姐妹七人,還扶養了她那無父無母可憐的弟弟妹妹們。我們村方圓幾十里都贊揚母親的美德,可我心里清楚母親為此吃了多少苦。
有幸母親在經歷千般磨難之后依然精神矍鑠,這也是我每天快樂的源泉。
愿普天下的母親都老有所養,愿普天下的母親都能健康快樂!
母親永遠是我內心深處最易于撥動的一根絲弦!
母愛湯湯,兒淚綿綿!
作者郵箱: zbs20060012@126.com
[淚灑講壇,情滿乾坤(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只留清氣滿乾坤
2.講壇閱讀答案
4.瀟灑的反義詞
6.形容瀟灑的詩詞
7.揮灑汗水的語錄
9.傷感流淚美文
10.百家講壇武則天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