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聲聲慢》課堂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陳會設

摘自:三槐居網

師:今天我們學習《聲聲慢》。李清照的詞,屬于婉約詞,婉約詞應該如何去讀?(學生齊讀。整體效果尚好,故教師不做點評,即直接點出朗誦的技巧與方法。)

不錯。兩個字音需要注意:一是乍難還寒的“還”(huán),一個是怎生得黑的“得”(dé)。朗誦的時候要注意詞中的財務處感嘆號很特別,請同學們體會一下這三處感嘆號該如何去讀。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師:另外這首詞使用了大量的疊詞。疊詞有什么好處?朗讀時該如何去讀?我們一起來體會體會。

(師范讀,隨后學生放開聲音自己朗讀,最后師生齊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師:哪位同學談談體會。

生:讀感嘆號時會有一種往下墜的感覺!

生:有學生之感!

生:用疊詞時表達的感情和氛圍好像會更濃厚。

師:是的。從意思上講,疊詞和單個詞表達意思是一樣:尋尋覓覓的意思是尋覓,冷冷清清的意思是冷清,凄凄慘慘的意思就是凄慘。但一旦疊加在一起,情感意義就顯得更加突出。這就是疊詞的效果。

生:我覺著這首詞和前面學過的《醉花陰》一樣,都是表達出作者的愁。

師:是啊,詞的末句講得很明白:“怎一個愁字了得!”但這兩處愁有什么區別嗎?請從它的內容、程度上來看一看,兩處愁究竟有沒有什么區別?

生:我覺得《聲聲慢》這首詞的愁比《醉花陰》的愁更深一些。

師;具體一點。

生:兩首詞都說到“黃花”。但是《醉花陰》說黃花時只是說瘦,而這里的黃花卻是“憔悴損”,說明花已經凋零、枯萎、殆盡了。

師:很好。《聲聲慢》被稱為千古第一悲情詞,寫愁寫悲寫得最深,大家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生:從第一句可以看出。這里她用了疊詞,讓人感到這“愁”更加豐富、深沉。如果結合作者生平,我覺得她的尋覓、冷清、凄慘應該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師:愿聞其詳。

生:因為李清照寫《聲聲慢》時她的丈夫已經去世,她一個人感到很孤獨,就開始尋覓。尋覓過后沒有結果,或者說她尋覓的結果就是冷清;感覺到冷清之后,她自己內心的感受一定是凄凄慘慘。

同學們看課本49頁,剛才他講的那個意思其實和文學大家唐圭璋講的意思是一樣的。我想問問,你剛才看這段話沒有?

生:沒有。

師:所以同學們應該自信啊,要相信自己的閱讀鑒賞能力啊。開篇十四個疊字,她(指生)剛才講到非常富于層次感,我們不妨再仔細分析一下。尋尋覓覓明顯是李清照的一個動作。之所以尋尋覓覓,是因為心中若有所失。但尋覓之后結果如何呢?

生:是冷冷清清。

師:這里的冷清是描寫什么的?

生:環境。

師:有層次嗎?

生:我覺得這里的冷清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周圍的環境的確冷清,二是還反應出內心的冷清。

生:如果說中間的“冷清”還只是暗示出作者的心境,那么最后的“凄凄慘慘戚戚“,就純粹是寫心情,這時作者的心理純粹的是一種悲傷。

師:剖析得好。有人這樣分析《聲聲慢》起句十四字疊字的妙處。(投影)

總言心情之悲傷。中心無定,如有所失,故曰“尋尋覓覓”。房櫳(教師插話:櫳lóng是“窗戶”的意思)寂靜,空床無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六字,更深一層,寫孤獨之苦況,愈難為懷。

前人對李清照連用十四個疊字評價非常之高,說是“出奇制勝,匪夷所思矣”(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那么我們怎樣從寫作上來借鑒它?

連用十四個疊字的,可以說前無古人,暫無來者。我們寫作并非一定要連用這么多疊字,有時只是連用幾個疊字,就有無限的妙處。

師:除了疊詞的運用,詞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反映了李清照的愁情?

生:“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可以聯想到一個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著一個永遠回不來的人。

教師:這個想象很好,等待一個永遠回不來的人。

生:而且還是獨自,一個人怎樣才能挨到天黑。

師:這怎樣表現她的愁情的呢?

生:每天覺得時間過的非常的慢――“獨自怎生得黑”,都不知道看樣捱過一天了。

師:人們一般在什么情況下才會覺得日子難捱?

生:凄涼,空虛,悲愁,痛苦……

師:是的。人在幸福中常覺時間飛駛,只有在痛苦中才會有度日如年之感。剛才提到的《醉花陰》中其實也有類似的句子――

生:薄霧濃云愁永晝。

師:很好。李清照寫的是一種人人皆有的常情。只不過她寫得是如此委婉深沉令人動容動心而已。表達詞人之愁的句子還有哪些呢?

生:“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當時李清照丈夫已經去世,加之國破家亡,作者的心情更加的惆悵,“滿地黃花堆積”,就讓人看到一副更凄涼的畫面。

師:還有嗎?

生: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相識,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大雁還在,而她的丈夫已經不在了,所以很傷心。

師:我們知道古代有魚雁傳書的故事,這只舊時相識的大雁,也許過去曾經給丈夫傳過書信。如今呢?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

生:物是人非。

師;李清照另一首寫愁寫大雁的詞同學們應該熟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那只舊時傳遞書信的大雁還在,但丈夫已經不在了,所以是“雁過也,正傷心”……

生:我有一個疑問。“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菊花是秋天開的,這里的黃花不應該是落的一地的菊花,而是開得很茂盛的菊花。我猜……

師:繼續

生:憔悴損,有可能是因為秋風把這些菊花的花瓣吹得一地,因此感到很凄涼。但是我覺得“憔悴損”還有一層意思,是寫自己憔悴。“如今有誰堪摘”也是的,不一定只是說菊花凋零一地,沒有人憐愛,也有可能是說到自己,丈夫去世之后,自己也是人老珠黃,(教師插話:“人老珠黃”有些用詞不當)沒有人來憐愛。

師:她的疑問,加深了我們的理解。這里的堆積可以是綻放的花朵的堆積,也可能花飄零之后的堆積。秋風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積。確實此處明寫菊花,也是暗寫自己,是以花寫人。我以為還有一個精彩的句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哪位同學能談談自己的呢?

生:小雨纏纏綿綿,暗示詞人內心的纏綿郁悶。

生:到黃昏點點滴滴,說明她坐了很長時間,看了很久,愁了很久。

生:看了李清照這句詩,我很快就聯想到了秋謹的詩――“秋風秋雨愁煞人”。還有《紅樓夢》里的《紅豆曲》,感覺這些詞句都可以用來描述李清照后期家破人亡那種情感:“展不開的眉頭,挨不完的更漏。”“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覺得“點點滴滴”的愁情和李清照后期種種愁苦總是纏纏綿綿在環繞著自己。

師:我問一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它不是滂沱大雨,而是點點滴滴的細雨,你能聽到嗎?什么時候才能聽到?李清照聽到這種雨打梧桐的聲音到底怎樣的感覺?梧桐細雨是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經典的意象……

(見學生沒有醒悟,教師投影展示如下詩句)

我們來看一些詩詞你就會明白了。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

碧紗秋月,梧桐細雨,幾回無寐。(晏殊《撼庭秋》)

窗在梧桐葉底,更黃昏細雨,枕前前事上心來,獨自個,怎生睡。(歐陽修《一落索》)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

可堪疏雨梧桐,空階絡緯,背人處,偷彈淚珠。(張元干《祝英臺近》)

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黃升《酹江月夜涼》)

結合這幾首詩,我想請同學談一談,梧桐秋雨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秋天梧桐葉子落了,打在上面,給你一種凄冷的感覺。黃昏給人的感覺也一樣。

師:對,黃昏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意象。

生:我是借助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去感受的。“春風桃李花開日”是一種萬物盛開的景象。“秋雨梧桐葉落”秋天的綿綿細雨打在這已經發黃梧桐葉上,梧桐葉隨風慢慢地落下來。顯得十分的凄涼,有一種深秋的孤獨與寂寞。

師:最后我想把這個意象和《紅樓夢》中林黛玉最欣賞的李義山的詩句比較一下……

生(插話):留得殘荷聽雨聲。

師;我們班同學水平的確非常高。那就請你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吧。

生:我們知道秋夜漫長,雨聲敲打在已經敗落的荷葉之上,那種聲音,只有夜深人靜,難以入眠的時候,只有心中極端苦痛的時候才會聽得如此真切,那一滴滴的雨聲,敲打在荷葉上,也敲打在梧桐葉上,更敲打在詞人的心里。于是,李清最后一句詩便噴薄而出,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就是李清照無法言說、也說不盡的愁情。

師:無論是《醉花陰》,還是《聲聲慢》都反映了詩人李清照內心無端的悲苦,我們能否結合她的身世、生平來談談她的愁到底是什么愁情?

生:李清照寫《聲聲慢》時,丈夫已死,沒有她沒有人憐愛,她后來嫁給了張汝舟,一個非常差的人,加上外族入侵,宋朝遷都,整個就是國破家亡。

生:這首詩寫了詞人家破國亡,年老色衰(教師插話,這個詞也不恰當)的感情,日晚倦梳頭。內心自然惆悵感傷。

師:“日晚倦梳頭”,引用得好。這里包含了多少無語之痛啊!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還是丈夫趙明誠,所有的一切都變了,我們可以說是人非物亦非。詞人只有“欲語淚先流”,這該是一種怎樣的悲痛啊!

最后我想補充幾點:

一是她另一首詞《永遇樂》可以和本詞相互照應來讀:(投影)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李清照晚年飄流異地,人老憔悴,白發蓬亂,雖值佳節,哪還有心思出外游賞?“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更反襯出詞人傷感孤凄的心境。

二是作者李清照的一生,經歷了一個女子所能得到的最甜美的幸福,也承受了一個女子所無法承受的苦痛,其中既有個人身世的苦痛也有國家的破滅的悲痛。人生之旅中最美最痛的兩個端點構成了李清照詞的兩種心緒,從而使她寫出了如此凄美的詞句。

三、李清照寫這首詞的時候應該是在晚年,丈夫趙明誠已經去世多年。晚年當她看到丈夫趙明誠所編寫的《金石錄》,其中這樣一句話最能表達她的心情:“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金石錄后序》)

這種物是人非的傷感貫穿在李清照晚年的整個生活之中。

四是李清照在這國家與個人災難性的打擊下依然不屈,依然頑強的展現出自己全部的美。請看后人如何評價這位曠世奇女!(投影)

如果李清照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是一個已經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爭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地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李詞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纏綿之中有執著堅韌的陽剛之氣,雖為說愁,實為寫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讀下去。

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說:“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于一群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么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的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當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梁衡《亂世中的美神》)

最后留一個作業:《我眼中的李清照》。下課。

[《聲聲慢》課堂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采薇教案及課堂實錄

2.高二語文《聲聲慢》教案

3.魯迅故鄉教案課堂實錄

4.藏戲教案分析課堂實錄

5.紫色風鈴教案課堂實錄

6.水滸傳的教案和課堂實錄

7.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課堂實錄

8.《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9.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