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板題】: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 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5、小組匯報交流。
點撥: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⑵、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⑶、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⑺、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⑻、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別。
6、理解詩意:
⑴、學生根據理解講解詩句內容。
⑵、教師點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作業布置】:畫一幅秋色圖
【板書設計】: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云深處,人家居住
山行 熱愛自然
喜愛楓林,難抑驚喜
點明原因,揭示中心
[《山行》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