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詞教學中的情感與態度培養
摘要: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作品的情感與態度和價值觀的體驗和培養,因此加強詩詞教學中的情感培養與態度體驗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教育。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本文主要探究了鑒賞詩詞的思想內容。
關鍵詞:詩詞教學 情感培養 態度體驗
一、新課程中詩詞教學的主要要求
1.了解作品中作者的主旨
任何人寫作品都有其目的都是為了宣傳某一種思想,造成一種輿論,去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為。這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觀點。它是作品內容的靈魂,題材的統帥。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會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和感染,并從中獲得對社會生活的理性認識。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深化傳說和自然現象;(2)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3)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4)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
2、分析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優秀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表現為藝術美,而通過藝術美的形象表達作家的思想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讀了能使人受到教育與啟迪,從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理解思想感情要注意以下幾點:
1)情感類別,如哀怨、激憤、憎惡、憂愁、欣喜、歡快、向往、離愁別恨、懷古傷今等;
2)情感載體,如楊柳、菊花、圓月、落葉等;
3)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觸景生情等。
3、把握作品的情調。文學作品無不滲透作者的思想剛強,而其思想感情是與作者的生活時代、階級立場、道德操守、個人經歷分不開的,因此作品的格調就有高雅與庸俗、振奮與頹唐、健康與不健康之分。
總之,文學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態度與價值觀,具體的就是判定某一篇文學作品的政治內容、思想傾向,這是任何時候文學鑒賞的首要任務。
二、古詩詞中常見的重要思想主題
古典詩詞主題主要有:迷戀、熱愛、憂傷、惆悵、孤獨、寂寞、煩悶、恬淡、仰慕、思念、諷刺、批判、堅守節操、孤高傲岸、憂國憂民、懷古傷今、保家衛國、建功立業、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羈旅天涯、思鄉念親、相知相思、別恨離愁、昔勝今衰、滄海桑田的變化等。1.憂國憂民:戰亂離散的痛苦;同情人們的疾苦;反映社會黑暗,揭露統治者的腐朽;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心;對山河淪落國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統治階級的橫征暴斂窮兵黷武;2.建功報國 :保家衛國的決心,建功立業的豪情;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悲苦;懷才不遇的寂寞,報國無門的激憤;年華易逝的感慨,壯志難酬的悲嘆; 3.思鄉懷人:天涯羈旅的愁思;思鄉念友的孤獨;邊關征夫的思鄉;閨中怨婦的懷人;情深意長的勉勵,依依惜別的深情; 4.超塵脫俗 :寄情山水的悠閑,退隱田園的淡遠;對險惡官場的厭惡,對歸耕隱居的向往; 5.感時傷逝:昔盛今衰的滄桑,時世變遷的感慨;青春易逝的傷感,時不我予的焦慮等。
三、詩詞教學中的具體探討
1.詩詞教學中的情感培養
古代詩詞的思想內容,是指詩歌所表達的意思,所蘊含的意義,所創造的意境,所表現的主題,所流露的感情等。準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需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要從整體上認真辨讀詩詞中的字句
對文言詞語的詞義理解尤為重要,因為古代詩歌中的一些詞語跟現代漢語在意義上有很大差別,若不理解詞義,便很難把握詩句表達的意思,如“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和“江月去人只數尺”的“去”等,就是這樣的一些詞語。
(2)要揣摩作品的深層含義
詩歌創作講究含蓄,講究意蘊,因此,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思想和抒發的感情往往不是直露的,而是通過具體的意象來寄托,借助巧妙的藝術手法來傳遞,這就需要結合語境仔細推敲,透過字面意思挖掘深層含義,如《約客》中“閑敲棋子落燈花”一句,從字面上看貌似閑適,實際上表達的是詩人內心的煩躁和焦慮,若不結合語境仔細揣摩,便很難看到字面后隱藏的這一深層含義。
(3)要對作品進行客觀的分析
任何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生活時代的產物,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烙印,因此,要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不要故意拔高或貶低,更不要將今人的觀點強加給古人。
(4)要力求做到古人所說的“知人論世”
就是說要了解清楚作者所處的耐代及作者的生活經歷,這就要求我們真正讀懂這首詩究竟寫了什么,理解作者寫詩的目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此外還應注意從標題了解詩歌豐富的內涵。如杜甫《春夜喜雨》這一標題中的“喜”字;抓住詩詞中傳達主旨的關鍵詞、關鍵句,即詩眼、詞眼;從注釋中捕捉信息,注釋往往解釋詞語和典故,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等,有利于對內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
(5)要整體把握作品的基調
就是說要在認真辨讀詩詞中的字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如何遣詞立意,品味作者如何營造意境,領悟出其中蘊涵的感情。比如說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我們可以透過疏雨、驟風,濃睡、殘酒,綠葉的“肥”、紅花的“瘦”這些字眼,去體味作者所寄寓的那股濃得化不開的傷春、惜春的感情;從“不消”“應是”等詞語,去領悟委婉曲折的情感世界。
2.古代詩詞教學中的態度體驗
古代詩詞中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表現方式有別,手法各異。有直白張揚,或含蓄隱晦,有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因此,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建立在廣泛閱讀和準確理解的基礎上,必須準確分析詩歌的具體內容,這樣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觀點和態度。一般而言,詩文作者表達觀點態度有兩種方式:
一是直接表達,如杜牧的《山行》一詩先寫景后抒情,語言直白暢達,對秋景的贊美和對自然的喜愛之情表露無遺。觀點態度很鮮明。這類詩歌,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與詩歌內容的鑒賞處于同一能力層面,有了正確的鑒賞,也就有了對作者觀點態度的準確評價。
二是間接表達,作者觀點態度的間接表達也有兩種方式:①寓情于景: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通過對眼前“殘陽”“霹”和“月”等自然景象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九月初三夜”的喜悅之情。詩人當時外調離京,脫離官場的排擠傾軋,不由覺得一身輕松。其觀點態度已滲透在對自然之景的描寫之中了;②側身詩外,暗寄褒貶。如金昌緒的《春怨》這首詩中,作者與詩歌的抒情主人公并不同一,詩人側身詩外,將褒貶之情暗寄于“妾”這一形象上。詩人通過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了“思婦”的相思之苦,巧妙地借思婦的形象,婉轉表達了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戰爭的厭惡。
[淺談詩詞教學中的情感與態度培養(人教版九年級)]相關文章:
1.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3.淺談態度閱讀參考答案
5.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