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終南山古樓觀歷史文化概述

發布時間:2016-4-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古樓觀位于陜西省周至縣城東南十五公里的終南山北麓,東距古都西安70公里處。為周代大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說創始人-老子(李耳)講經傳道之地,道文化發祥地,中華道教祖庭。這里山水秀麗,風景優美,素有“仙都”之稱。

西周穆王時(約前900年),終南山古樹參天,林深谷幽,而古樓觀正位于終南山中心部,南北氣候分界線,古代地理學家稱此地為“地肺山”。故常有方士、隱士、修道者出沒于此。周穆王也曾慕名西巡于此訪真求道。因而春秋時此地便有“神就鄉聞仙里”之名。

據史載,周康王時,天水人尹喜好天文星象之學,結草樓于此,觀星望氣,精思至道,所以叫做樓觀。康王聞而拜為大夫,并為東宮賓友(皇子的老師)。康王辛亥年,尹喜觀得天象有“紫氣”一道自東向西,測知數年后有圣賢高人西行,遂即辭大夫之職,請職函谷關令。兩年后(癸丑年)七月間,老子西行至關,尹喜辭關令之職,迎老子至故宅(樓觀),執弟子之禮。老子乃述《道德五千言》授之,今說經臺即當年老子講經授道之壇,乃《道德經》之誕生地。翌年(甲寅年)四月,老子卒,葬于說經臺西就峪口之大陵山“吾老洞”,也是老子修煉飛升之地,樓觀由是彰名。爾后,尹喜從弟尹軌及弟子杜沖、彭宗繼其學,樓觀成為道家人物的云集地和老子學說的傳播地,為后來“樓觀道派”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傳承作用。

近三千年來風雨滄桑,樓觀留下了豐富的道教文物古跡,詞章典冊,史話軼聞。其遺址可劃分為三大部分:中部以說經臺為中心,有啟玄殿,叢林院、煉丹峰、顯靈山、聞仙谷、呂祖洞、化女泉、青溪觀、會靈觀、清廟、玉華觀、宗圣宮、尹喜墓、朱象先墓、李道謙墓;東部以元始臺為中心,有仰天池、玉清觀、十老洞、通道觀、迎陽洞;西部以大陵山為中心,有吾老洞、王母宮、琵琶洞、遇仙橋、延生觀、大秦寺。上述遺址除少數留存有殿堂、牌樓、塔、臺外,大多亦遭到破壞,尚存碑石80余通(百余篇),是研究樓觀及道教文化歷史的珍貴信實文獻資料,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學術價值。

一、道林張本之地

秦始皇登基二年后,即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封禪泰山,繼至樓觀祭祀老子,于草樓之南建清廟,殿閣恢宏,并躬行饗祀,由此開始了老子(李耳)人神化的初始,也為后來從道家、先哲的研究到道教的產生拉開了序幕。漢武帝慕黃老,好長生,建望仙宮于觀北渭水邊,增置道員,給戶灑掃。其時,道家學者,隱逸求道之士,方術神仙家云集樓觀,研習道法。因此《終南山說經臺歷代真仙碑記》中稱:“樓觀為天下道林張本之地”,道教祖庭之說亦由此而始,并隨之有“仙都”之佳稱。而且道教宮觀的“觀”字,也是從這里沿襲下來的。

二、承前啟后

樓觀派真正創始于梁諶,魏晉之際,梁諶師事鄭法師于樓觀,依托尹軌之名撰《樓觀先師本起內傳》,使樓觀道史“別為一傳”。梁諶之后,北方高道云集樓觀,使樓觀成為當時北方道教的重鎮,樓觀派成為北方道教的大宗。特別是北周武帝年間,敕建通道觀,精選北方高道、宿儒120人居于京師,命樓觀道士嚴達、王延為通道觀觀主,于通道觀校定道書,篡《三洞珠囊》藏于觀中。由此進一步確立了樓觀派在北方道教中的主導地位。

三、興盛時期

南北朝時,后魏太武帝致香燭于樓觀道士尹通,供其建齋行道,自是四方請謁不絕。道士牛文侯、尹通、尹法興等四十余人在此敷道。孝文帝太和中,道士王道義自姑射山攜帶門下弟子六、七人來此,大修觀宇,除秦始皇所建老子廟因仍舊宏麗未加修飾外,其余全部鼎新。道士還購集真經萬余卷,置于觀內。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于晉陽起兵反隋。樓觀主持歧暉道長以隋氣數已盡,李氏將興,故派樓觀道眾八十余人迎義軍于蒲津關,又以觀中草糧資助,受到李淵贊賞,并詔封歧暉為“金紫光祿大夫”。同年十一月又遣使來樓觀設醮祈福。

唐武德二年(619年),高祖李淵為抬高門第出身,尊老子為其遠祖,極力推崇道教。并敕令設專官在草樓觀大修土木,擴建觀宇,歷時七載告竣,建成一座規模空前,金壁輝煌的宮殿群落,又賜田十頃。并令岐暉主持觀事。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高祖親詣樓觀老君祠,降詔改樓觀為宗圣觀。賜白米二百石,帛一千匹,以供修補。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十月,帝又來親謁。武德八年二月,建《大唐宗圣觀記》碑,命歐陽詢撰書(碑尚存)。高宗李治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親至樓觀祭祀,敕封樓觀主持道士尹文操為“銀青光祿大夫”。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玄宗以夜夢老子真容為由,命人尋至樓觀,掘得老子玉像一尊,迎至興慶宮供奉,并在說經臺東側建會靈觀,以志其事。有唐一代,樓觀被尊為皇家祖廟,臻于鼎盛。其時,老子廟遍布全國,《道德經》為朝野所習誦。京城設崇賢館,規定道選制度,以《老子》等道家經典,開科取士。并以道士、女冠隸屬宗正寺(掌管皇家宗教事務的機構),視道士為皇族宗室。因之常有朝臣、皇親棄官辭宮,入觀修持。唐睿宗兩公主玉真、金仙來樓觀修持,均受詔封。武宗時,更取締佛、景諸教,獨尊道教。樓觀地位崇隆,無與倫比。

這一時期,共計六百四十三年(公元264-907)是樓觀的興盛時期。中間唐高祖武德三年,改樓觀為宗圣觀。

四、興衰交替時期: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詔改“宗圣觀”為“順天興國觀”,并賜匾額一面。

金哀帝天興年間(公元1232-1234),樓觀在嚴重戰亂中,累代宮宇,焚毀殆盡。

元大宗八年(1236年),全真掌教大宗師清和真人尹志平由大都至樓觀,見祖庭一片廢墟,為之愀然,遂任命李志柔為主持,對殿宇進行修復,歷時七載告竣,樓觀基本恢復至唐時規模。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詔敕樓觀復名“宗圣宮”。至是,樓觀道派歸入全真道,樓觀成為全真道重要基地。重建后的宗圣宮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門列祖三殿,紫云、景陽、寶章三樓,真官、齋心二堂及下院宮、觀、館、圃、亭、臺、池、洞四十余處,鱗次櫛比,錯落有致,一派繁盛輝煌的景象。至元二年(1265年),朝庭又三下賜書護持樓觀,至正元年(1341年),又批準在宗圣宮設立五品道教提點所,頒發銅印一枚。

元至順二年(1331年),山洪暴發,樓觀受災慘重。洪妙庵、會靈觀蕩然無存,宗圣宮被泥沙淤塞,面目全非。

這一時期共計四百六十年(公元908-1368年)樓觀是盛衰交替階段,中間有金哀帝天興年間大破壞;又有元太宗端拱年間的大興復,重修后的規模,不減于唐朝興盛時期。

五、衰落時期:

明初重修樓觀一次。明寅宗成化年間(1465-1487),皇家宗室秦簡王曾倡導對樓觀進行整修,雖規模略具,但未完全復舊。明嘉靖乙卯年(1556)關中地震,宗圣宮三清殿,說經臺上靈官殿、救苦殿等被震殘,主持仵明宮道長率道眾募資復修。明萬歷元年(1573年)太峰秉杉,長清秉祥、永清秉宗等皇親協同周至縣令,繼續修復地震致殘的殿宇,并新建了玉皇閣六楹,內鑄銅像三尊,增建雷神殿、三官堂、靈寶殿、演化庵、八卦亭、七星閣等建筑。

清初,滿人入關后,據民國末年纂輯的《樓觀志》記載,清帝強命漢民“剃發易服”,嚴重傷害了廣大漢民的自尊,遭到強烈反對。由于法命森嚴,漢民大都屈從,唯全真道士死守古制,避居山林,刀耕火種,過著艱難的自耕自養生活。此時樓觀道教產業被當地伙居道乘機占據,使著名的道教祖庭淪為鄉村社廟。

雍正三年(1725年),全真派梁一亮真人由北京來樓觀,目睹祖庭淪落,發愿恢復樓觀道業,與伙居道力爭,遭到群起反對,以致被歐傷半死,后返回北京白云觀,此間遇一親王來觀閑游,梁一亮乘機稟告了樓觀祖庭之情況及自己為恢復祖庭險遭斃命的經過,親王代為不平,本奏雍正帝。雍正帝敕命大將軍年庚堯率部前來樓觀,血襲伙居道,死傷百余人,于雍正七年收回樓觀產業還于道教人士。由于道士對“剃發易服”強烈反抗,清帝知道人心不可移,且非多數,乃準道士著漢服古裝。所以終清之世,皇帝稱道士為老民。

事后,梁一亮再來樓觀并主持觀事,廣招四方道侶,建立較為嚴密的管理體系及道教法規。又整修殿宇,歷時八年,墾荒種田,誦經祈禱,展開講習道法的宗教活動。雖廟宇難復舊觀,然宗教活動恢復了正常。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周至縣知事章泰捐俸對說經臺又補修一次。

[終南山古樓觀歷史文化概述]相關文章:

1.福建古樓土樓導游詞

2.

3.美洲概述課件

4.歷史文化手抄報

5.接待禮儀常識概述

6.人生觀價值觀語錄

7.會計職業道德概述論文

8.科技論文的關鍵詞概述

9.蠶的歷史文化手抄報資料

10.歷史文化手抄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