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三十九歲喪偶,四十二歲給自己的《樊南乙集》寫序說“三年已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至四十六歲去世,未再娶。在東川柳仲郢幕府時,柳有將歌伎張懿仙相贈之意,李商隱寫了《李夫人三首》,第一首是 “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大意是說:一條帶子是打不出好的同心結的,而也只有雙股的釵,才能將發髻好好地固定。我也很明白這道理,很感激你貴為封疆大吏,卻來關心我的微末瑣事。然而,月亮隱沒了,星星怎么替代得了月亮那光彩?不知婚前李商隱和王氏見過沒有,馮浩說《無題》“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是寫王氏的,這樣說應該是見過面的,但對這首《無題》我倒更愿意相信劉學鍇、余恕誠的意見,是李商隱的自喻。不論見與未見,婚后雖然離多會少,兩人的感情是很好的,李商隱的寄內詩如《夜雨寄北》寫的很動人 ,王氏死后,李商隱念念不忘,比如《李夫人三首》后二首:“剩結茱萸枝,多擘秋蓮的。獨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壽宮不惜鑄南人,柔腸早被秋眸割”、“清澄有馀幽素香,鰥魚渴鳳真珠房。不知瘦骨類冰井,更許夜簾通曉霜。土花漠漠云茫茫,黃河欲盡天蒼蒼”;比如《正月崇讓宅》“密鎖重關掩綠苔,廊深閣迥此徘徊。先知風起月含暈,尚自露寒花未開。蝙拂簾旌終展轉,鼠翻窗網小驚猜。背燈獨共馀香語,不覺猶歌起夜來”;比如《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謝傅門庭舊末行,今朝歌管屬檀郎。更無人處簾垂地,欲拂塵時簟竟床。嵇氏幼男猶可憫,左家嬌女豈能忘。秋霖腹疾俱難遣,萬里西風夜正長”。比潘岳的《悼亡》、元稹的《譴悲懷》更情真意切。然而盡管是這樣的想念著,在《房中曲》的結末他卻要說“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識”:澗底的松樹將永不得見天日,而山頭的黃檗,是從心里往外苦的,他們都沒有歡愉的日子。現在是幽明路隔,等到一日天翻地轉,即使終于在地下重見了,我們也將不再認識。上面的這些詩,《房中曲》大約不會是寫得最晚的,盡管是那么念念不忘,他還要這樣說,盡管是這樣說了,而他仍是那樣念念不忘,李商隱之為李商隱,大概正在這種地方。
房中曲
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嬌郎癡若云,抱日西簾曉。
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
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