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李商隱及其詩歌創作。
2.了解此詩的藝術表現手法,品味詩歌的意境。
3.結合這首詩的多向旨意,學習開放性詩歌鑒賞的方法
4.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鑒賞這首詩,品味詩歌的意境,領會詩歌的美。
教學難點:結合詩的多向旨意,學會詩歌鑒賞中規范的語言表述。
教學方法:研討點撥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以歌曲《別亦難》為背景音樂,營造氛圍。全班一起背誦《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這詩作者是誰(李商隱)。他還有哪些有名的詩句,哪位同學能說說?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二、作者簡介
那寫出這些優美詩歌的詩人有著怎樣的一生呢,哪位同學能介紹下?(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李商隱(813-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河南人。文學史上將其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一生仕途坎坷,因無意卷入朋黨之爭的漩渦,受到兩派的打壓、排擠,終身抑郁不得志。其情感經歷也異于常人,年輕時曾有一場為世俗所不容的愛情,后與妻子琴瑟相合,但中年喪妻。四十六歲就悒郁而亡。他仕途的坎坷,情感的失意,性格的善感,導致其詩憂郁感傷,常慨嘆個人的淪落和世運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復雜的意念,其詩常避實就虛,具有象征意味。其詩想像奇妙,詞句精警,色彩濃麗,常鑲嵌典故,意境朦朧。
創作《錦瑟》時詩人46歲,罷官后,回鄭州閑居,不久病故。本詩借助典故、比興、象征等手法,極耐人尋味……
三、朗讀指導:(3分鐘)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學生結合注釋譯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大致理解詩歌主旨。
總體內容:錦瑟牽情,回首往事--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對月而泣,美夢如煙--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譯文]
錦瑟啊,你為什么竟然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都令人懷念黃金華年。我心像莊子,在清晨為夢中變成蹁躚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托給哀鳴的杜鵑,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發生之時,早已惘然。
然后教師范讀。
詩的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誦讀時要放慢速度,給人一種迷惘的感覺。
全班讀。
四、鑒賞內容
感受形象,體味意境,品味語言,賞析技巧。
導:我想大家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談談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你喜歡這首詩歌的哪一句或幾句,你從詩中捕捉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可就全詩內容談,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給你的感受來談。(分組討論后,形成個人的鑒賞文字,100字左右)
學生交流閱讀感悟,教師予以引導點評。
參考資料:
首聯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此句給人以凄涼之感。頷聯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虛度年華的感嘆。
出句用莊周夢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暗含懷才不遇之情;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詩人已經完全陷入一種難言的境界之中了。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上下銜接自然,用典工巧。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庇纸o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作者翻出新意義!爸橛袦I”,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為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嘗!。后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群山和溫暖的陽光為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于“石韞玉而山輝”,但詩人獨走蹊徑: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盡管色調不同,但是寄寓的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聯“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說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才有,所以接著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
藝術特色:
這首詩相當典型地體現出李商隱無題詩意象的空靈優美、撲朔迷離。如“滄海月明珠有淚”兩句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舉,不僅對仗工穩,而且造句精麗,詞采斐然,月、珠、淚、日、玉、煙等字的選用,無不給人以玉潤珠圓的感受。
五、情感解析
梁啟超在《飲冰室文集》有一段精彩的論述,他說:“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祠》等詩,講的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參考資料:關于這首詩的旨意,有下面幾種觀點:
蘇 軾:詠瑟抒情 朱彝尊:深悼亡妻 何 焯:自傷身世 程湘蘅:自序其詩 錢鐘書:自寓創作
1、自傷身世說
何焯:“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f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疁婧!{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保ㄕ浴独盍x山詩集輯評》)
2、悼念亡妻說
朱彝尊:“此悼亡詩也 . 意亡者喜彈此 , 故睹物思人 , 因而托物起興也 . 瑟本二十五弦 , 弦斷而為五十弦矣 , 故曰‘無端’也 , 取斷弦之意也 . ‘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 , 二十五歲而歿也 . ‘蝴蝶’‘杜鵑’ , 言已化去也 . ‘珠有淚’ , 哭之也;‘玉生煙’ , 已葬也 , 猶言埋香瘞 ( yì ) 玉也 . 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 ? 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為之惘然 , 必其婉弱多病 , 故云然也 . ” ( 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
3、自比文才說
汪師韓:“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 , 二十五弦之瑟 , 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 , 不為時尚 , 成此才學 , 有此文章 , 即己亦不解其故 , 故曰‘無端’ , 猶言無謂也 . 自顧頭顱老大 , 一弦一柱 , 蓋已半百之年矣 . ‘曉夢’喻少年時事 . 義山早負才名 , 登第入仕 , 都如一夢 . ‘春心’者 , 壯心也 . 壯志消歇 , 如望帝之化杜鵑 , 已成隔世 . 珠玉皆寶貨 , 珠在滄海 , 則有遺珠之嘆 , 惟見月照而淚 . ‘生煙’者 , 玉之精氣 , 玉雖不為人采 , 而日中之精氣 , 自在藍田 . ” ( 摘自《詩學纂聞》 )
4、戀情難忘說
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于幾十家吧,其結果自然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扒f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曾經有夢想,曾經害相思。“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按饲榭纱勺窇,只是當時已惘然”,現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于六經皆我注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
教師談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這首詩歌是追憶人生感慨愛情兼而有之的。
我們同學的鑒賞和一些名家“英雄所見略同”。有一些同學甚至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都非常好!耙磺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作品閱讀本就應該是讀者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經驗以及審美趣味等因素,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積極感知、體驗并補充作品的形象,從而把閱讀的作品創造性地轉化為帶有讀者個體色彩的更加具體、生動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說,我們同學的理解,雖然能有自己的個性色彩。但在表述上,卻不夠規范,讓人聽來缺乏合理性,不能自圓其說。
近年來一些側重考查考生古詩閱讀鑒賞個性表達能力的開放題型漸漸在高考中在占了相當的比例,且分值較高,一般在5分-8分。此類題目一般不設置指向鮮明的標準化的唯一答案,而是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運用高考古詩鑒賞的解題方法作出個性化的回答,而且大都要求評價詩人思想感情。那接下來,我們就結合高考詩歌鑒賞試題中的思想感情評價類試題來談談在做此類題型時如何規范自己的語言,讓自己的表述更加合理。
六、開放性詩歌鑒賞中綜合評價類題型的答題策略
這種題型的主要設問形式或標志性詞語是“你認為……”、“你是否同意……,為什么”、“你覺得……”等,或者在題干中明示“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等。
做此種題型的根本是審清題干,緊扣文本,規范表述。
(一)審清題干信息,明確亮出個人觀點。切不可模棱兩可,觀點不清不楚。 認真審題,抓住題干中的顯信息和潛信息,明確要求作答的角度。關鍵看問號,做到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忌亂答一通。
(二)緊扣文本,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
知人,即要了解詩人生平及主要作品風格。社會時代背景不同,詩人的身世經歷不同,人生理想、價值追求及其審美習慣不同,都決定了作品的風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點。
緊扣文本
1、把握意象意境的感情傾向
在回答表述時要就意象和意境來談個人理解。詩歌中的意象意境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旨,寄托著復雜的情感,暗示著深刻的哲理,承載著詩人強烈的主觀色彩。所以,在表述中緊扣意象和意境的感情傾向是極為重要的。
2、用心揣摩字詞的傳神性
古人非常講究語言的錘煉,而對詩歌的鑒賞也同樣建立在準確理解詩歌語言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對詩歌中的一些傳神的動詞、副詞、形容詞和數量詞等更要用心揣摩,因為開放性詩歌鑒賞的考查內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比較字詞的不同的表達效果。所以,我們在回答表述時,關鍵一點就是要結合某些字詞的傳神性,來分析詩人的意旨。
3、結合表現手法的功能效果
在鑒賞和闡釋時一定要明白詩歌整體或局部所采用的表達技巧,并能夠根據不同的表達技巧準確闡釋其不同的作用。
4、分析詩歌內容的關聯
一定要理清詩歌前后所寫的分別是什么內容,這些內容之間又有什么聯系。
一般情況下,前后內容之間的關聯主要表現為拓展、加深、提高等等。只有在明確了這些關聯的基礎上,對詩歌的闡釋才不致于迷失方向。
(三)規范表述,條理清晰
規范表述
總體模式
詩的 句(上闕或下闕),運用 手法,起了______的效果,借助_____意象,描繪出 情景(塑造了 形象) ,語言___(語言風格)表達了__ _ 的內容,(內容)從而表現了詩人 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條理清晰
注意表達的條理性、簡明性。
1、 最好依照題目提問順序一問一問地答。
2、 最好采用數字序號或字母分點來答
3、 最好按照先總說(或具體分析)后分說(總說)的思路來答。
4、 注意用語準確,書寫規范。
答題示例:
2004年遼寧卷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蹦阃馑目捶▎?為什么?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5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傊,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盡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審美體會,通過聯想、想像,對詩歌進行了再創造,或多或少地從不同角度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說明,美是多方面的,文學作品是多向性的,文學作品本就需要個性化解讀的。希望我們同學能化知識為能力,在今后的詩歌鑒賞中能緊扣文本,個性化地去賞析作品。規范合理地抒發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八、作業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春 興
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這是一首思鄉之作。有人認為該詩表現鄉思的悵惘無奈、沉痛悲傷;也有人認為這鄉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種心靈的慰藉,甚至還流露出欣喜愉悅。那么,你是怎樣認為的呢?為什么這樣認為?
[《錦瑟》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