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理解本詞通過前九句與末一句進行對比、以壯襯悲來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這首詞用夢境來抒發報國之情的抒情方法,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重點:理解這首詞用夢境來抒發報國之情的抒情方法,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抗敵報國、建功立名、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小組交流賞析
教學設想:1、一首著名的宋詞,作者系豪放派詞人,詞的意境廣闊、深遠,要求學生想像詞中那戰火紛飛的場面,從而進一步了解詞的主旨。
2、本詞用字簡煉,短短的62個字,給我們勾畫了一場塞外戰爭圖,故本詞不宜作太多字面上
的解釋,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詞意。
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注重想像能力的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生一起背誦學生曾經學習過的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前一首詞里我們已經接觸了辛棄疾這個人物,南來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有關。他的詞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意境高遠、風格以豪放悲壯為主,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派詞風,成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詞《破陣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饒閑居時期的創作,是寫給在抗金主張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陳亮的。這首詞在風格上與《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學習的時候注意體會。
二、介紹小序、作者及時代背景。(請學生介紹,了解預習情況)
這首《破陣子》是辛棄疾贈給他的好友陳亮的,二人均為南宋著名詞人,又都堅決主張抗金,收復中原,這共同的志向使他們成為知心朋友。辛棄疾作這首詞時,已辭官在江西上饒農村閑居,但心中時時不忘殺敵立功,統一祖國。
三、請同學朗讀,體會詞的內容。范讀、齊讀、點評,整體感知。
1、小組自由朗讀、交流、有自己的話說說對詞的內容的理解。(概括內容、感情)
師生點評、交流。詞中形象地描寫了抗金部隊的壯觀軍容,豪邁的意氣,道出了愛國英雄的一片愛國之心。
2、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語氣,并在書上劃出斷句位置。
3、學生讀。(小組讀、個人讀,要讀出豪情壯志。有點評)
四、分析(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一)上闋:
1、一、二句寫了“我”的哪些活動?夢見了什么?(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明確:第一句連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征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醉”和“夢”表現出戰斗的場景是回憶出來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什么?
對偶。突出表現了雄壯的軍營,表現了將軍及戰士們高昂的戰斗情緒。
3、“沙場秋點兵”中哪個字用得好?(分組討論,根據詞意,想像出此時的場面)
明確:“秋”,寫出了肅殺的氣氛和作戰時的季節。
(二)下闋:
1、哪些句子寫戰爭的畫面?哪些句子寫了作者統一祖國的愿望?
2、作者為什么會發出“可憐白發生”的慨嘆?
明確:作者一生抗金收復失地,連夢中也不忘抗金的戰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無能,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當看到兩鬢新生的白發,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壯志,“報國欲死無戰場”只能在沉醉后馳騁沙場,心中不由涌起壯志未酬的悲情。
五、賞析詩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寫了醉里還挑燈看劍,念念不忘的是殺敵報國,(當時作者已經閑居已久,請纓無路,都受到南宋投降派統治集團的排斥和打擊。在現實生活中,韜晦之不暇,不可能觸發他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只有在喝醉酒的時候,使他能暫時忘卻現實,而通過“挑燈看劍”的舉動,生動地表現出來。)在迷離的恍惚的醉態中,英雄酣然入夢,一夢醒來,各軍營里連續響起了雄壯的軍號聲。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軍營里,“吹角連營”意味著動員令已經下達,軍心振奮,這是詩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備戰。下兩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兩句,意氣激昂,形象闊大,這應該是具體描繪動員令下達的情況,部下的官兵們分食烤熟的牛肉,軍隊奏起雄壯的戰歌。進一步渲染了軍中的戰斗生活氣息,官兵斗志昂揚。“沙場秋點兵”。人們仿佛看到了這支隊伍的赫赫軍威,秋天在沙場上檢閱軍隊,陣容威武雄壯秋高馬肥,秋又是肅殺之氣,都和“沙場”、“點兵”結合得很密切,把殺氣騰騰的氣氛渲染得符合實際。“點兵”意味著就要對敵人下總攻擊令而進入戰斗的陣地了,只用五個字,就筆酣墨飽地對上文所描寫的情況作出了出色的小結。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兩句是說馬飛快如的盧(的盧,良馬名),弓弦驚如霹靂。馬作的盧飛快:是運用典故,“的盧”是古代著名的快馬,相傳一躍三丈,這里用來比喻戰馬都像的盧那樣飛速奔馳。
其所以如此組合,是為了突出“快”和“驚”,英雄們騎著快馬,拉著有力量的弓,飛馳戰場,英勇殺敵,生動地描繪了驚險激烈的場面,進一步刻畫了沖鋒陷陣、殺敵報國的抗戰英雄形象。使讀者對愛國將士們沖鋒陷陣,所向無前的英勇氣概,歷歷如在目前。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軍王統一大業,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兩句意味著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躊躇滿志,從而發出愉快的歡呼聲,連調子也是輕松而又大氣磅礴的。這是作者的壯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間洋溢著愛國的熱情。這兩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頭表現得很明顯;但我們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看,封建時代的愛國主義事業是離不開“君王”和“功名”來實現的。
問:作者在結尾處為什么說“可憐白發生”?轉筆使感情從極高點跌落下來,剩下的只有悲憤,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感慨,壯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國沒有統一,自己沒有功名,卻已經年紀大了,生了白發,沒有機會了。作者從21歲起投筆從戎,從軍殺敵,23歲時,集合突入軍營,生擒叛將,智勇雙全,氣吞山河。40歲以后一直閑居在農村,“可憐白發生”,把自己的悲憤展現在人們眼前。在理想與現實的強烈的對比下,使千百載下的讀者對作者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憤慨,還覺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六、構思特點:夢境和現實相結合,來抒發抗金救國的遠大理想及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小結:全詞寫“壯”,基調豪邁高亢、大氣磅礴。通過夢境中的戰爭場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收復失地,抗金衛國的遠大理想,抒發了現實中的壯志難酬的悲憤。
七、語文活動,暢所欲言
1、情景再現:假如你就是詞中的將軍,請你用第一人稱描繪馳騁沙場那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
2、問題情境:《木蘭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巾幗英雄;《破陣子》的作者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值得紀念的民族英雄。請你找出兩者行為品質的共同點,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定義“英雄”。小組合作討論派代表發言
在和平時期,什么樣的人是英雄?你準備成為哪方面的英雄。 思考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
3、辛棄疾最后感嘆“可憐白發生”,請你寫一封短信,站在朋友的立場上體會一下辛棄疾當時的心情。
八、拓展思維練習。
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詞派的代表,《破陣子》和《江城子》分別是他們的代表作,請同學們試著把這兩首詞和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較,看看他們在內容上,寫作風格上有什么不同之處?
九、課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破陣子》。
2、仔細品味課本中《木蘭詩》和《破陣子》中的插圖,你喜歡這兩幅插圖嗎?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3、自選一首辛棄疾的詞賞析,描繪其中的意境。
4、把《破陣子》或者《江城子》改寫成一篇抒情散文。
板書設計:
破陣子辛棄疾
夢境(戰爭場面)抒發抗金救國的遠大理想現實(白發生)
及壯志難酬的悲憤。(結合)
附賞析:
原文:破陣子 為陳同父賦壯詞以寄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奔馳,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后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
這是辛棄疾寄給陳亮(字同甫)的一首詞。陳亮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歲才狀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倆同是被南宋統治集團所排斥、打擊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是后來他們的計劃全都落空了。這首詞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后的作品。
這詞全首都寫軍中生活,也可以說是寫想象中的抗金軍隊中的生活。上片描寫在一個秋天的早晨沙場上點兵時的壯盛場面。開頭兩句寫軍營里的夜與曉,“醉里挑燈看劍”一句有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點出時間,醉里還挑燈看劍是寫念念不忘報國。次句“夢回吹角連營”,寫拂曉醒來時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壯的號角聲。上句是看,此句是聞。接下三句寫兵士們的宴飲、娛樂生活和閱兵場面,詞的境界逐漸伸展、擴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晉書》載: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剩常瑩其蹄角,王濟與王顗賭射得勝,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軍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聲”,指各種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軍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隱詩:“錦瑟無端五十弦。”這詞里的“五十弦”,當泛指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指演奏。“塞外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
下片寫投入戰斗的驚險場面:“馬作的盧飛快”,“的盧”,駿馬名。相傳三國劉備在荊州遇厄,的盧馬載著他一躍三丈,越過檀溪(《三國志先主傳》引《世說》)。“作”,作“如”解。“弓如霹靂弦驚”,比喻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雷震。“了卻君王天下事”兩句,描寫戰斗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復中原。收復中原,不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關心的大事。末句一結,卻轉到在南宋統治集團的壓抑下,恢復祖國河山的壯志無從實現的悲憤。這一轉折,使上面所寫的愿望全部成為幻想,全部落空。
這首詞題是“壯詞”,前面九句的確可稱得上是壯詞,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詞的感情起了變化,使全首詞成為悲壯的而不是雄壯的。前面九句是興高采烈、雄姿英發的。最后一句寫出了現實與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幻滅。這是辛棄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憤,也同樣是陳亮的悲憤。
辛棄疾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宗師。在這首詞中表現的藝術風格有兩方面:一是內容感情的雄壯,它的聲調、色彩與婉約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這首詞結構布局的奇變。一般詞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別寫景和抒情,這個詞調依譜式應在“沙場秋點兵”句分片。而這首詞卻把兩片內容緊密連在一起,過變不變(過變是第二片的開頭)。依它的文義看,這首詞的前九句為一意,末了“可憐白發生”一句另為一意。全首詞到末了才來一個大轉折,并且一轉折即結束,文筆很是矯健有力。前九句寫軍容寫雄心都是想象之辭。末句卻是現實情況,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幾十個字。前九句寫的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決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mihailin@yahoo.cnQQ:422813284
[《破陣子》(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