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系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①掌握記敘的順序。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學生回答。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致觀察,然后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七、教學步驟
導語 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一)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潭的結構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第五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3.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寫景的優美文字,找出欣賞點,講明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坻、嶼、嵁、巖,形狀各異,寫出了潭的奇特可愛。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三句描寫潭邊景物。“蒙、絡、搖、綴”觀察入微,刻畫精確。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特寫游魚,游魚空游無依,實則旁襯水清。
(4)“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寫魚的情態。“佁然”“俶爾”“翕忽”寫得惟妙惟肖。“樂”字寫魚,也是寫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明、滅,描寫溪水因岸勢曲折而時隱時現的狀態,寫得真切、形象。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筆意飄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補述出“望”的對象。
(7)“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凄、寒、悄愴,寫出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系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①掌握記敘的順序。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學生回答。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致觀察,然后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七、教學步驟
導語 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一)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潭的結構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第五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3.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寫景的優美文字,找出欣賞點,講明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坻、嶼、嵁、巖,形狀各異,寫出了潭的奇特可愛。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三句描寫潭邊景物。“蒙、絡、搖、綴”觀察入微,刻畫精確。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特寫游魚,游魚空游無依,實則旁襯水清。
(4)“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寫魚的情態。“佁然”“俶爾”“翕忽”寫得惟妙惟肖。“樂”字寫魚,也是寫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明、滅,描寫溪水因岸勢曲折而時隱時現的狀態,寫得真切、形象。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筆意飄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補述出“望”的對象。
(7)“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凄、寒、悄愴,寫出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
(1)先聲奪人。如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采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雞珮環”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后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點,用比喻。寫潭的構造形態,緊緊抓住特點來寫,先挑出“全石以為底”,從而照應了“水尤清冽”一語,然后用比喻“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
(3)正面描寫。寫岸上景物,則采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寥寥數語,寫得宛如圖畫。
(4)正面、側面相呼應。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游無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對比描寫。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能顯出魚的活潑。
(6)擬人。“似與游人相樂”,采用了擬人的修辭筆法,更把游魚的神情寫活了。
5.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讓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寫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貶的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到了偏遠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懷恐懼,這種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滲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樹環會的境界,別人身臨其境也許會感幽美宜人,流連忘返;而對他來說則是“湊神寒骨,悄愴幽邃”,認為不可久居。《小石潭記》結尾部分的感情調子的低沉,原因就在這里。
(二)總結、擴展
總結: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麗,潭中游魚的活潑,通過作者精描細繪,圖畫般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擴展: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溪流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寫景抒情散文。
八、布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2)青樹翠蔓
(3)日光下徹
(4)其岸勢犬牙差互
(5)以其境過清
2.翻譯下列句子
(1)如鳴珮環,心樂之。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4)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5)其岸勢犬牙差互。
九、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小石潭記教案
4.小石潭記復習教案
5.小石潭記的教案
6.小石潭記教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