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體會詩人豪放詩風
2. 理解“惜”的用法,含義
3. 把握主題
4. 利用豪放詩風激起學生學習情趣
教學重點:
1. 上下闕的主題
2. 把握寫作背景,深化主題
3. 掌握重要字詞:北國風光,望,須,惜,略,只識,俱往矣
教學難點
1. 上下闕之間巧妙精彩的過度
2. 教會學生理解詩中對歷代歷史人物的評價
3. 把握主題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豪放的詩風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通過朗讀可以調動學生的激情,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
2. 探討法:將一些重點知識拿來探討,教師從旁引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3. 點撥法。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教學安排:
一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
現在是冬天了,天氣比較冷,大家要注意身體,不要感冒了。說到冬天,不知道大家有沒聽過著名詩人雪萊的一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并激勵了好幾代人。現在我想問一下大家:冬天真的這么可怕嗎?請幾位同學起來告訴我們在你印象里中國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樣的?
很好,大家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冬天之景,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筆下的中國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樣的一種景致。
作者簡介,背景介紹:
要讀懂一首詞或詩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作者和發生在作品背后的真實故事,現在有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明確: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高原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過”,過后寫下了這首詞。此時的毛澤東可謂是“意氣風發”。
課文研讀:
現在請一位同學來為我們來朗讀一下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注意思考這首詞上下兩闕各寫什么?(明確:上闕寫景,下闕抒情)
(利用學生朗讀的時間板書:“關鍵字詞:北國風光,千,萬,望,頓,欲,須 ;惜,略,稍,只識,俱往矣。)
師:大家讀完后看黑板的這些關鍵字詞,第一個是“北國風光”,也就是這首詞的第一句,現在請同學們回答我,它為什么是關鍵句,關鍵在那?
生:這是一首描寫中國北方冬天的詞,“北國風光”作為上闕的總領句,直接開篇點題,直入主題。
師:很好。大家來感受一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兩句話:千萬里之內寒冰覆蓋,天氣奇寒,一切都被冰封起來,大地好像陷入了一片死寂的狀態。而整個世界卻又飄著紛紛揚揚的大雪,雪就像白色的精靈在不斷的跳動著。從這里我們看出了作者登高望遠,極目萬里。一個“封”字寫出了大地之靜,一個“飄”字又寫出了大地之“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千”字跟“萬”字并不是真正的千里,萬里。千里,萬里都遠非人的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千”字跟“萬”字二者有成互文,既表現出祖國的幅員廣大,也反映出詩人視野的遼闊。
小結:前三句是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
師:大家看一下“望長城內外”的“望”字,是單單望長城嗎(不是),“望“字望到哪?(欲與天公試比高)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從這兩句中讀出了什么?
(明確:“望”字寫出了作者所在之處--高,長城內外--《可畫圖解說》指從南到北,大河上下--指國土自西向東,這寫出了祖國廣袤的地域。“惟余”昰“只剩下”的意思,二字強化了整個天地白茫茫的壯闊景象,同時“惟余”二字正對應前面的“萬里雪飄”,“萬里雪飄”是因,“惟余莽莽”是果。“頓失”二字寫出了變化之速,寒威之烈。讀詩詞要懂得整體把握,前后聯系,“頓失”二字跟前面的“千里冰封“相呼應,千里之內全被冰封可以想象天氣之冷,冷到可以讓洶涌的河水頓時結成冰。這四句話用視覺形象,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問:“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用的是什么手法(比喻),講什么比喻成什么?(山--蛇,原--象)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更表現出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這里化靜為動不單是因為詩人在漫天大雪中放眼遠望,眼前的山勢和丘陵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此時意氣風發,情感的躍動使北國的冬天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小結:這七句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的北國,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
師:從第一句到現在,詩人總共寫了那些景?(飛雪,冰封,長城,黃河,群山,高原),這些景是實景還是虛景?(實景),那“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里描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虛景),怎么看出來的?(須:等到)
應該怎樣看待“須”字統領下的三句話?(寫虛景,想象雪后晴日當空的景象。“看”字與“望”字相照應;“紅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相交輝映的艷麗景象。“分外妖嬈”一句使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師:同學們,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當你們走在路上時前面出現一條河,你要過河,這時你要怎么辦?( ),過河我們需要一個東西來“過度”,那一首詞它的上下闕之間需不需要找個東西來“過渡”?(要)。那要找什么來“過渡”呢?(過渡句)
現在大家來找找這首詞的過渡句是那一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看看這用過渡句用的怎么樣?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
(明確:過渡的好,好在過渡的天衣無縫,渾然天成。一句“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了上闕的北國之景,一句“引無數英雄盡折腰”直接“引”出了下闕,而這兩句之間也是互為因果,正因為“江山多嬌”所以才會引得“無數英雄盡折腰”。,它在全詞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全詞渾然一體)
師:大家看一下關鍵詞“惜”,看看“惜”字惜到哪一句?(只識彎弓射大雕),大家說說自己對“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的理解,(一個“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定下了對歷代英雄人物既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蘊含了后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對歷代英雄人物有褒有貶。“略”,“稍”兩字來形容親王漢武,唐宗宋祖,對他們既肯定又批判。“一代天驕”是詩人對成吉思汗偉大功績的肯定,而兩個“只識”道出了詩人的無限惋惜之情,跟“略,稍”相比,“只識”顯得具有諷刺意味,再加上“彎弓射大雕”直接形象鮮明的道出了成吉思汗只識武功不思文治,詩人先說“一代天驕”,這是欲揚先抑的手法,這七句話是“評古”)
師:詩人為什么對歷代英雄人物展開批評?
(這首詞所表達的是后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小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引出主旨句
師:大家來說說自己對“俱晚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三句話的認識,體會
(“俱晚矣”指的是歷代英雄人物都已成歷史,它將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意在用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來突出今人,點出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一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而且“今朝”的“風流人物”也定將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中國的和平安定作出貢獻。這三句話是“論今”)
總結:這首詞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他的抒情是寫景,議論有機結合。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為一爐,使主題非常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上闕寫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下闕抒情,寫出了詩人“天下大任,舍我取誰”的英雄豪情。
作業:1.背熟課文
2.。找出你認為課堂沒講到的知識點或寫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3.(選做)。如果不做第二項作業,就完成課后練習
[沁園春雪點撥法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