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月英
目前,新一輪課程改革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迅猛之勢在全國各地順利推進,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不要墨守成規,必須盡快轉變教育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但教學方式的轉變需要一段時間,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實踐,如果我們急于求成,刻意追求形勢上的雷同,就會對課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頗,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請允許我在此稍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新課程中不再需要老師講了嗎?
最近,各種課改活動此起彼伏,調研課、示范課、評比課接二連三。稍作注意的話,你就會發現,目前的語文教師一味地追求學生地參與,上課很怕講,能“少講”則“少講”,能“不講”則“不講”,盡量多讓學生講,多讓學生活動。因為越來越多的老師誤認為,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就必須做到“少講”,甚至“不講”。于是,課堂上出現了學生泛泛而讀,冠以“自讀自悟”;濫用多媒體課件,名曰“用好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想方設法追求課堂活動的熱熱鬧鬧,千方百計在教學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顧及教學的實效,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地從滿堂灌走向袖手旁觀,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從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好好研究“講”,正確把握“講”的作用。語文教學并不是一概地反對老師講,而是主張“精要地講”,有利于培養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的講。因此我們不能當講的不講,該挖掘體會的不去挖掘體會,這樣的教學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這一職能,恰當而精要的“講”還是少不了的。
二、這樣的合作學習有用嗎?
走進課堂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影子。我們會看到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放下了教師的架子,不再“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確實接近了,學生的確是“動”起來了。但是稍作注意,我們就會發現有些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很多,合作學習的效率不高。有的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形式,一種點綴,只用兩三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狀態,就草草收場;有的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好學生一統“天下”,學困生“袖手旁觀”;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不會傾聽,不會合作,課堂幾乎處于失控狀態,教師缺少組織教學的策略;有的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其實思維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視對合作結果的評價,忽視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導……
雖然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無疑是一種極佳的教學方式,它能使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互補”,達到共同提高。但如果運用不當,合作學習的這些作用就無法發揮。因此,領會合作學習的精髓,正確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當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為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做到準確掌握合作學習的規則。教師應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采用相應的策略:或1 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2 要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3 要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課堂上,教師要真正關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教師還應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導他們,從而靈活地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
三、怎樣提問更有效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在課堂上這樣問學生:“你讀懂了什么?”“讀了這一段話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思維活躍,各抒己見,充分體現了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有不同的體驗,老師們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
但稍作觀察、分析和歸納后,你又會發現不少教師把“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什么”“你想說什么”之類的問題當作“萬能鑰匙”,不根據課文的特點,不分時間場合,不顧班級的實際,一味地使用。結果,學生所思所見十分膚淺,教師又缺乏進一步的指導,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每一節課都應該考慮:這一節課中哪些提問是有效的,哪些提問是多余的,哪些提問需進一步改進。在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時教師的適時啟發,才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門扉。
總之,教師要做到真正領悟課改精神,實現教學方式的真正轉變,就要努力使自身角色由知識的傳播者轉到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組織者與促進者,讓我們在新課改精神的領悟下,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努力為國家輸送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前課改背景下的某些教學行為
作者郵箱: hbjzsyy126.com
[淺談當前課改背景下的某些教學行為(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課改教學計劃
2.高中英語有效教學論文:新課改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合作學習分析
3.教學課改心得體會
9.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10.淺談學校教育教學評價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