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3、反復讀誦,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4、背誦并默寫五首詩;
情感與價值目標:5、這五首詩,或撫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為壯觀。今天,我們學習詩詞曲五首,讓我們漫步于古詩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禮。
二、學習點撥
(一)學習《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
1、齊讀古詩
2、老師范讀,學生注意其節奏,重音。
3、回顧劉禹錫作品特點:《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秋日》--“我言秋日勝春朝”,可見劉禹錫的作品風格是什么?
4、了解本詩寫作背景:
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答謝白居易。酬,這里是酬謝的意思。
5、再讀本詩,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置身。” 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懷舊……柯人。” 此處作者用了兩個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受害的戰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發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
“沉舟……木春。” 本是劉禹錫感嘆身世的憤激之語,由于它
教師直接引入,開門見山。
初讀,淺識。
作記號。
學生回答。
可由學生完成,也可教師三言兩語敘述。
現在學生中有資料的情況比較多,這部分可抽學生回答,也可由教師念《教師教學用書》。
教學內容 活動形式
客觀上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其意義就不僅局限于詩人的身世之感了。表達的哲理是,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的道理。
“今日……精神。” 點睛之筆,“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6、再讀(或背)全詩。
(二)學習《赤壁》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三)學習《過零丁洋》
思考探究: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2)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注意適時板書。
方法步驟大致同前。
由扶到放,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從讀進行理解。
具體賞析見《教師教學用書》
仍然抓住學生的讀,反復地讀。具體分析見《優秀教案》P228。
布置作業 完成相應的資料部分,背誦已學的三首詩。
板書設計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酬樂天揚州 歸來感慨--用典--悲痛 事、情、景、理
初逢席上見贈》 感嘆身世--寫景--憤激 水乳交融
(酬贈詩) 席間贈言--抒懷--昂揚
《赤壁》 前兩句------興感之由 非凡的史識
(永史詩) 后兩句------借題發揮 豪爽的胸襟
首聯--回顧一生
深摯沉痛
頷聯--國破家亡
《過零丁洋》 追憶過去 丹心垂史
(述懷詩) 頸聯 悲憤憂懼 映照千古
感嘆眼前
尾聯--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八年級下古詩五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八年級下冊窗教案
7.八年級下地理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