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關心、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一些關于“國寶”的特點、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
作者葉永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作品頗多,前期有中篇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榮獲全國第二屆少年兒童文藝作品評選一等獎。后期以報告文學為主,有傳記《張春橋浮沉錄》《王洪文浮沉錄》《陳伯達其火》等。
二、自主學習
本文內容豐富,用語準確,希望大家在這節課中能有所收獲。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全文,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文章重點告訴了我們有關哪些大熊貓的知識?
4.從文中找出能體現說明語言準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5.學生討論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并舉例說明。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總結討論情況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給加點字注音。
憨態可掬 笨拙 瀕危 貘 上林苑 邛崍
璀璨 北碚 分娩 翌日 繁衍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韻,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二、課文探討
1、文章重點告訴了我們有關哪些大熊貓的知識?
明確:(在德國受到“貴賓”待遇。人見人愛。它是特有的珍稀動物,也是最負盛名的瀕危動物。形象:長相俊俏,神態溫馴。在國外受到歡迎。分布地域狹窄。大熊貓的得名。屬食肉目,卻喜食竹,且食量很大。活動范圍與季節有關。性情孤僻繁殖
艱難。因此,它是名副其實的“國寶”。)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要求:熟悉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
2.從文中找出能體現說明語言準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確:由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教師可根據情況補充下列內容:
(一頭成年的大熊貓每晝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
(《上林賦》中列舉了當時咸陽上林苑飼養的近40種異獸。)
(絕大部分山嶺都是懸崖絕壁。)
要求:體會本文語言的準確。
3.學生討論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并舉例說明。
明確:主要由學生回答,教師根據情況予以引導和指導。
(作比較、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列數字、引用說明、舉例子等。)
4.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5.重點研討課文第12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①大熊貓為什么棄葷食素?用原文話回答。
②指出本段文字使用的說明方法。
③“大熊貓有時也顯露食肉的本性”中的“有時”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什么特點?
④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①據科學家研究,大熊貓遠祖雖是肉食動物,后來,由于尋不著肉食,只得吃滿山叢生的竹子,代代相傳,也就養成了吃竹子的習慣。注意:“據科學家研究”不能遺漏。
②列數字。
③體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
④主要介紹了大熊貓棄葷食素的由來和吃竹子的有關情況。)(意思對即可。)
三、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堂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練
見講義
七、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相關練習
板書設計
國寶--大熊貓
一、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二、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
[《國寶-大熊貓》(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關于國寶的故事
10.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