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全力落實“教師第一資源”觀》有感
中山紀念中學
《中國教育報》2007年10月16日第6版刊登了馬培涵和丁德景合寫的文章《全力落實“教師第一資源”觀》,該文的中心觀點是: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資源,提高辦學質量,學校要全力落實“教師第一資源”觀。這篇文章引發(fā)我思考了另外一個問題:誰是課堂的第一資源?
我很認同馬培涵和丁德景兩位作者的觀點,但是,如果不厘清“課堂第一資源”的問題,我們就很容易誤把“教師第一資源”的觀念,深入到學校的各個領域當中。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什么最重要?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說:“學生不僅是教育對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資源,是動力之源、能量之庫。”學生才是課堂的第一資源。如何落實“學生第一資源”觀呢?筆者以為也要抓住兩個關鍵點。
第一,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天性,改進教學的方法。人類是千百萬年進化而來的生物群體,進化的背后保留著是人類一直承傳下來的學習天性,按照全息理論的觀點,任何一個個體都保留了這種學習天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人生來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每個人都具有學習的潛能。因此,充分利用好和發(fā)展好學生的學習天性,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但在現(xiàn)實教育中,我們看到,許多老師漠視了這一點,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天性對我們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學生貪玩被視為不愛學習而任意指責,學生標新立異被視為學生搞另類異端而橫加干涉,殊不知,玩就是學生學習天性釋放的另一種形式,標新立異就是學生學習天性的極好表現(xiàn)。如果我們老師不能深刻理解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天性,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學將喪失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不僅如此,還會大大扼殺學生的天性,這無疑是課堂的沉重悲哀。正因為如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誡我們注意:“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要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天性,就要切實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不是追求教師“怎么好教”,而應該立足于追求學生“怎么好學”,我們的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的學習內趨為著眼點,教學過程要呵護和遵循學生的學習天性,要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用教學語言去喚醒學生的學習天性,要盡最大可能去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第二,尊重學生的經驗世界,提高教學的效率。一般來說,學生擁有三個知識與情感世界,即經驗世界、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生活世界代表著現(xiàn)在,想象世界代表著將來,而經驗世界代表著過去。對于任何一個學習者而言,經驗世界都具有奠基性和基礎性的作用,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都建立者這個根基上。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因此,要提高教學的效率,必須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經驗世界。
反觀我們時下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一味埋頭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分析,一味陶醉自己的才華和智慧,雖然課堂生動精彩,但是教學效率卻十分底下,學生的發(fā)展緩慢甚至停滯,究其原因,是教師的“教”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教師不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而是“一切從講課出發(fā)”,其根本原因在于嚴重忽視了學生的經驗世界。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是有差異的,差異來源于遺傳與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個五彩繽紛的個體經驗世界,尊重學生的經驗世界,就是要尊重學生經驗的豐富性和差異性。
學生的經驗世界,是課堂的重要教學資源,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好這一資源,我們才能做到并且做好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并最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聯(lián)系方式:
郵編:528454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電話:0760-6620748
[全力落實學生第一資源觀(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學生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4.觀開學第一課有感中學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