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縣實驗小學 張海燕
新課改教學理論認為:語文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語文感悟體驗活動和交流所得語文知識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同時廣泛的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和學生的個性發展。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有效的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學中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呢?結合自己在學習研究《新課標》過程中的感悟,談一點粗淺的認識與體會。
一、創設游戲情境,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說,喜歡游戲是他們的天性。課堂上經常把語文知識溶在小游戲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其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并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我校一位教師在上《比尾巴》這課時,是這樣設計導入環節的:
貼上幾種動物的圖片
師:今天我帶來了幾位動物朋友,那么朋友見面了,你準備和它們打招呼?不過打招呼時可是要有禮貌的哦!
生:小猴子,你好,歡迎你來我們班做客。
生:嗨,小公雞,咱倆做個朋友好嗎?
生:小鴨子,我最喜歡你啦,因為外婆家就有小鴨子,我天天和它們玩。
生:小松鼠,你的尾巴最好看啦,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么?
……………………
打招呼的小游戲,貼近兒童生活,能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融口語交際表達訓練于游戲一體,在特定的氛圍中,通過角色轉換,促使學生主動的投入其中,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帶入文本情境,使其產生主動學習的強大的內驅力。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完成了導入新課的任務,而且還引導了學生完成了課堂練習說話的目標,同時滲透了禮儀教育的人文理念。就在不禁意中,有效的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不過,在這些小游戲中,我們應該注重留給學生自己獨立觀察、思考的機會,在游戲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體驗,或結合具體的現實生活情境去體味和感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特殊魅力。
二、關注課堂生成,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設計是回應理念、凝聚智慧、縱橫信息的創造性的活動,教師不僅應把智慧用在課前的預案的設計上,更要把智慧用在根據學情靈活應變、現場處理上。這就是說,要關注課堂生成,運用教學機智,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還是這位教師上《比尾巴》,不過在感悟課文部分有一環節的設計就過份強調預案,沒有很好的利用課堂生成的動態資源,而是千方百計地在事先設計的預案細節上迫使學生就范,沒有根據學情靈活應變,因勢利導。
師:比賽的結果出來了,你手上的小花你想獎給誰?
生:我想獎給小猴子。
師:你為什么要獎給小猴子呀?(老師的意圖想讓學生說說動物尾巴的特征)
生:因為小猴子長的很大,很強壯,人家打不過他,所以我要把小花獎給他。
師:你坐下,是因為小猴子很大,人家打不過他嗎?要注意聽講哦!
師:想一想,你為什么要把小花獎給哪一個動物?
在這一環節中,這位教師就沒有因勢利導,就略顯得不夠靈動,則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時,感覺非常茫然,不知所措,從而形成無效教學。若關注學生課堂生成動態,因勢利導,靈活應變,就會是另一種教學效果。
師:是呀,小猴子是很強大,(用手邊指黑板上的猴子圖片)那是因為它長著什么呀?
生:哦,是一條長長的尾巴,因為它的尾巴可以掛在樹上,別人打不到它。
這樣,學生就很自然的了解了猴子尾巴的特征。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隨時要把學生視為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予以開發,密切關注學生發展的需要,隨時根據學情調整預案,順著學生的思路隨機誘導,現場處理。有時為了學情的需要,對教學內容及安排順序作較大幅度的取舍和調整也在所不惜。關注學生發展,關注課堂生成,讓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有效的參與課堂教學。
三、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現代學習方式提倡多樣性。新課程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中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深入貫徹課標精神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學習需要自主、合作、探究。所以,語文課中必須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可以相互啟發、相互交流、實現思維的碰撞,豐富智慧。讓學生學會學習,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如:在低年段的生字學習中,我安排學生分小組利用自己多樣的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組詞、形象識字法、自編字謎、其它方法)自主學習生字。在識字方法的交流中,學生的思維真是異彩紛呈.
生:我記住了“踢”,我是這樣記住它的:請勿用腳踢太陽。
生:一個人靠在樹上,你猜他在干什么呢?(休)
生:我發現森林是由許多樹木組成的,所以“森”由三個“木”組成,一個要“木”在上邊,兩個“木”在下邊。
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生學習任何知識的過程都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漢字的學習亦然。新教材在識字內容的編排上順應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這種建構,即把發現規律作為識字的教學重點。在這一環節設計中,我沒有做規律的代言人和講授者,而是啟發學生親歷觀察和發現的過程,實現了學生的識字的主動建構。
再如:學習“木”字旁的字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認讀,然后試著講一講這些字為什么都帶有“木”字旁。這樣在完成識字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發現、感悟規律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識字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識字、獨立識字、識更多的字。達成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是啟迪智慧,教給方法,并讓學生在識字實踐活動中自主完成知識與技能、創造與發現的建構過程。而這種合作、自主、探究性的學習能最大程度上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了學生主動地發展。
四、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中自主發展
生活經驗是幫助學生感悟、體驗語文的憑借。許多語文知識是在生活中獲得的,繼而又滲透到語文課堂促進對其它語文知識的理解。所以,語文知識的獲得,跟生活經驗的聯系是分不開的。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搭建一個充分體驗感悟語文知識的活動平臺,讓他們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文本內容。如:《風箏》這課的教學中,上課伊始,我就問“孩子們,你們喜歡放風箏嗎?為什么?”目的就是為了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回憶起自己放風箏時快樂的心情,從而促進對文本的感悟。在讀中感悟時,我首先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個美麗的風箏,讓孩子們看風箏再次回憶自己放風箏時的心情,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他們嘰嘰喳喳的描述著放風箏的情景,重溫昔日的快樂……所以,在學習課文時,孩子們一直都保持這種興奮狀態。在學習放風箏這一部分時,孩子們情緒更是高漲,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現快樂的句子讀一讀,然后借助生活經驗演一演,學生們表演著課文的內容“我們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大聲的喊叫著。”接著,我又讓學生調動生活積累,讓學生們想一想孩子們在喊什么呢?學生們興奮起來“啊……風箏飛得真高啊!”“你看我的風箏飛到天上去了!”在理解文中難懂的詞語時,我采用了動作演示的方法,先讓學生想一想風箏在空中飛舞的樣子,然后根據這個樣子讓學生表演“翩翩起舞”,讓學生體驗風箏在空中飛舞的狀態。請了幾個學生上臺,看到這幾個憨態可掬的學生在臺上伸開雙臂翩翩起舞的樣子,全班學生都哈哈大笑起來。在笑聲中,在我為學生搭建的體驗感悟平臺上,孩子們不僅理解了詞義,而且還會用呢!他們用這些詞語說的話也是那么精彩!我還用此法學習了“垂頭喪氣”“大驚失色”等詞語。
在教學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只有關注學生課堂的有效參與,才能落實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才能讓他們在學習中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獲得人文熏陶,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主動全面的發展。
作者郵箱: cjkmzhy@163.com
作者郵箱: cjkmzhy@163.com
[關注學生有效參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6.促進的近義詞
7.關注民生社會實踐論文
8.關注生命安全詩歌
10.鼓勵大學生創業促進就業增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