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一、 課前三分鐘演講:我所看到的美
二、 導入課文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類古老而永恒的話題。關于“美”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美的標準多種多樣,美的種類五彩繽紛,美的事物更是不勝枚舉。我們也學過不少描寫美的文章,如寫月下荷塘“朦朧美”的《荷塘月色》,寫北平秋天的“清”、“靜”、“悲涼”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十九世紀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關于美的標準是什么呢?他要展示給我們的美的事物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共同討論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出示課題及作者)
三、 出示圖片:奢華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馬俑)、金碧輝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華麗的印度泰姬陵、簡陋寒傖的托爾斯泰墓。你們認為哪座墓最美?
四、 范讀課文,學生思考:為什么茨威格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五、 分析課文: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墳墓特點的詞語。(樸素)
2.“樸素”的外在具體表現在哪里?
1) 遠離塵囂的長方形土堆; (極為普通)
2) 無人守護,無人管理; (入土為安,不勞頓他人)
3) 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甚至連名字也沒有。 (淡泊名聲)
3、托爾斯泰墓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他卻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是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一位世界“重量級”作家。[介紹托斯泰生平(一):列寧稱他為“偉大的藝術家”,從事創作60多年,創造出了許多杰出的作品。“由于這些作品提出的社會問題之重大以及藝術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這么一位偉人,為什么愿意埋葬在這樣一個荒郊野外“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之中呢?(找原句回答)
“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
1)“飽經憂患”在文中表現在哪句話?
“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
2)“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含義?(聯系生平理解)
托爾斯泰生平(二):1828年出生在俄國一古老的貴族家庭。他在從事創作的同時還廣泛研究哲學、宗教、道德和倫理問題,更加認清了沙皇專制的黑暗和剝削階級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觀由貴族地主向宗法式農民轉變。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稅全部放棄。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幾度想離家出走,實現過平民生活的理想。1910年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個醫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車,著涼得肺炎,在一車站下車,死在這個小站上。這位偉大的老人對兒子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愛真理,非常地愛真理。”
名人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社會關注,要合乎規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會遭到非議。托爾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卻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為聲名所累”的感受比誰都深。
3)“新的、美好的啟示”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親手裁種的樹木之下”就能獲得幸福。托爾斯泰生前精神飽受痛苦,希望死后在這樣樸素的墳墓中靈魂獲得安寧、幸福。
4.作者認為他獲得了安寧、幸福嗎? (獲得了) 從哪里體現的? (墓地的寧靜,寫景部分)
“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1)用“風兒”、“俯臨”、“嬉戲”、“溫柔”等溫情的詞語,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偉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2)選取“夏天”“冬天”兩個季節中的景物來裝飾托爾斯泰墓,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人感到一顆偉大的靈魂永恒不變,永世長存。
5.人們參觀此墓時的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
“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世間最美的墳墓(語文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語文版小學課件
8.高一政治試講教案
9.高一化學教案
10.高一安妮日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