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者:麻城市閔集中學 陶建軍
教學目標:
(一)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手法塑造瑪麗亞的形象的。
(二)品味課文中的環境描寫、人物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
(三)揣摩語言,發揮聯想和想像,感受課文的畫面感,以及其中唱詞所體現的音樂故事片特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注意檢查下面的字詞的讀音和理解
崢嶸 山麓
鱗次櫛比: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
漣漪:細小的波紋。
佇立:長時間的站著。
嬤嬤
頂禮膜拜:這里形容十分虔誠地行禮。
彌撒
通宵達旦
(二)導入: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薩爾茨堡地方有一個馮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個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師的妻子,在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之后,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到處演唱奧地利民歌和愛國歌曲。
這個故事曾被拍攝成德國影片《菩提樹》,后來由“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改拍成電影《音樂之聲》。
影片獲得五項奧斯卡獎。兩年內放映收入劇增至四千二百五十萬美元,超過《飄》。許多觀眾,多半是婦女,連看十數次,到1971年《音樂之聲》仍然膾炙人口,在美國歷年來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站第三位。
(三)學生朗讀《音樂之聲》
提問:你喜歡瑪麗亞嗎?練習課文中的語句,談談你對她的看法。
學生用下列句式發言:
我喜歡(不喜歡)瑪麗亞,因為從 這段
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她: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以及環境描寫,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解答:修道院院長把瑪麗亞比喻為“天上的云彩”“皎潔的月光”你 認為這個比喻句恰當嗎?為什么?你能用自己的一兩個比喻來形容一下瑪麗亞嗎?
(四)《音樂之聲》這部電影能夠獲得奧斯卡五項獎勵,表明這部電影很美,上面我們分析了瑪麗亞的形象美,除此而外,還美在什么地方?
明白:環境美和音樂美
體會環境美:
請一位學生朗讀描寫環境的語句。
請同學們發揮想像,描繪畫面。
體會音樂美:
找出文章中歌唱的內容,從抒情、押韻等角度體會音樂美。
(五)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藝術效果探討。
側面描寫在文章中,豐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現或無法表現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地加以表現;活潑風趣的議論,增添了輕松歡快的喜劇氣氛。
拓展延伸:
你周圍有沒有像瑪麗亞這種性格的人?注意觀察,寫一段話描寫這個人。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