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本課處于議論文單元,是一篇自讀課文,且是議論文單元的最后一課,剛好可以對本單元所學知識做一個小結,同時反饋學生對議論文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教學設計上,先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議論文知識解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引導學生思考論述層次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歸納小結議論文的知識要點。其目的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并能舉一反三進行運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設置情景,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寬容的觀點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也就是一個走出文本的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清結構:本文結構緊湊,思路嚴謹 (重點)
2、學習如何透徹分析問題,說理要辯證 (難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景設置,小組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倡人與人之間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寬容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明確課題。曾經(jīng)有一具美麗的語言這樣描述:“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了踩扁它的腳踝下,這就是寬恕”要做到寬恕,必須有一顆寬容的心。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理發(fā)師給周總理刮臉,總理咳嗽了一聲,刀子把臉刮破了,理發(fā)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總理和藹地說:”這不能怪你,我咳嗽之前沒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這樁小事,使我們看到總理身上的美德--寬容。
“多一些寬容”是作者提出的倡議,認真閱讀課文,看作者如何論述這個問題的。
二、 認真閱讀課文,運用所學過的議論文知識自讀課文
設計目的:遷移,是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本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對學生這一能力的一個訓練,以讓其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一)學生活動:分小組交流討論,把握文章基本結構
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合作的方式解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論證結構。在對論述層次的討論交流中,加強其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討論交流時,老師巡視點撥指導。
1、本文的中心論題
2、論述的結構層次
3、“四互”間的關系,論述方法上有何異同
4、最后一段與中心論點的關系
二)明確交流
1. 本文的中心論題:提倡多一些寬容
2. 論述的結構層次:
概括三個自然段的內容
“寬容的意義”為什么放在第一段
第二段的層次:總-分
3、“四互”間的關系,論述方法上有何異同
逐層遞進,互諒最基礎,互愛是最高要求
先講是什么,再說為什么
互讓、互敬正反對比;互愛排比
4、最后一段與中心論點的關系
補充論證,體現(xiàn)說理的辨證。如果不適當?shù)膹娬{寬容,一味講究寬容,就會導致對丑惡甚至罪惡姑息縱容。
三)聯(lián)系生活,認清錯誤認識,認識辨證說理的重要性。
看三個實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設計思路:初中生的形象性思維還較占主導地位,讓其認識辨證說理的重要性,其實是對他們辨證思維的一個培養(yǎng)。而辨證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關鍵性一環(huán),在整個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中都有不容忽視的指導作用。
師:看來,最后一段的內容不是可有可無,我們可以看到辨證說理、辨證思維的重要性,它也體現(xiàn)了作者構思的嚴謹。
三個實例如下:
◆語文課上,小蘭做其它科的作業(yè)。老師批評了她。小蘭很不服氣說:“你不是叫我們要寬容嗎,你怎么這樣斤斤計較?”對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午餐打飯時,有一個同學總是不按照排隊的秩序,隨意插隊,同學們對他很有意見,可是他說:“大家應該多寬容一下嘛!”請你就這位同學的做法說說自己的看法。 ◆李明放學回家的路上,被校外的大哥哥勒索要錢,李明答應了他們,又不敢告訴家人老師,以后經(jīng)常被迫把自己的零花錢交給這些壞人。你說李明的做法是不是寬厚謙讓?他應該怎么做?
三、 小結方法,學會運用
設計目的:總結是學習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也是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檢查和驗收的功能。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序化,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師:從這篇文章里我們感受到議論文結構的緊湊、思路的嚴謹。通過本單元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小結一下議論文的知識要點。
觀點要明確
說理有條理
論據(jù)要充分
語言需嚴密
四、 設置情景,委婉勸說 ,加深對論點的理解。
設計目的:美國教育家布郎認為:“學習的環(huán)境應該放在真實的社會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習內容跟其形成、運用的社會和自然情境結合時,有意義的學習才可能發(fā)生,所學的知識才易于遷移到其他情境中再應用。只有在真實情境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實生活或其他學習環(huán)境中解決實際問題。
師:希望大家能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下面的活動中。作者在文中提倡多一些寬容,那我們生活中有沒有“少一些寬容”的現(xiàn)象,我們身邊有沒有心胸下狹隘的人呢?
三個情境任選其一,勸說中可運用自己收集的與寬容相關的故事、名言警句等作論據(jù)。分組討論發(fā)言提綱。
三個情景如下:(幻燈顯示)
◆課間,張蕾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業(yè)本掉到了地上,本上還有一個腳印,心里很生氣。她想到李娟曾經(jīng)從桌旁跑過,就去問李娟:“是不是你干的?”李娟一聽就生氣地喊起來:“你調查了嗎?你別冤枉好人?誰證明是我干的?” 兩人為此爭吵不休。
◆陳剛星期五值日忘了掃地就回家了。 星期一晨會時,受到了小組長鄧強的批評,心里很不舒服。在美術課的畫畫過程中,鄧強一不小心把筆上的顏料甩到陳剛的白校服上。這時,一場爭吵一觸即發(fā)。◆黃芳考得不太好,向張華借卷子改錯。放學時,她不小心把試卷弄丟了,當時張華知道了,生氣的說:“你賠。”讓黃芳一連幾天都不敢正眼看張華,過后,張華雖然沒有不依不饒地向她要,但是心里還一直埋怨黃芳。對這件事,發(fā)表一下你的看法。
學生在這個活動中,既運用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又加深了對寬容的理解。
五、 朗讀“互愛”排比句,以“互愛是……”格式仿句,交流仿句
通過朗讀,學生進一步感受寬容的力量。進行仿句練習,積累優(yōu)美語言。
六、 總結:最后,我想用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法國著名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用寬闊的胸懷去學習,去生活,去善待自己,去關愛別人,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是如此美好,如此讓人留戀。讓我們來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做一個待人寬厚的人
七:板書設計
論證 總 是什么
如何做到寬容--怎么樣 四互
結構 分 為什么
對同志的寬容與 --補充論述 辨證說理
對錯誤的批評統(tǒng)一起來
八、課后反思:
這次恰好上到議論文單元,此課是一篇自讀課文,在議論文單元的最后,剛好可以對本單元所學知識做一個小結,同時檢驗學生對議論文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教學設計上,先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議論文知識解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引導學生思考論述層次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歸納小結議論文的知識要點。其目的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并能舉一反三進行運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設置情景,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寬容的觀點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也就是一個走出文本的過程。這一過程的條理線索比較清楚,完成得還不錯。
在教研組的討論時,寬容這個話題引起了同組老師的激烈討論。我想這應該是個能引起爭論的話題。所以在教學設計上預設一些情景想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引起學生的討論。可這一環(huán)節(jié)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學生參與度不夠,沒有形成爭論的高潮。我想可能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我上課理性有余,激情不足,可能是個性使然(這也是其他老師給我提的建議,正在想辦法彌補)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的調動起來;在情景的選擇上典型性不夠,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爭論;討論之前的情緒調動和鋪墊不夠,未能創(chuàng)設一個很好的氛圍;學生對寬容的理解不夠深入,老師沒有找到他們理解角度的切入點。比如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有一個是發(fā)生在班上的真實事件,我開始以為學生會對此事發(fā)表看法并引起爭論。沒想到他們恰恰回避了。看來在備課中備學生的心理也很重要。
[多一些寬容(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