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語
同學們,傳說:上帝創造了人,但沒有精力照顧好他們,所以給每個人創造了父母。于是有了這么一個地方,它永遠在你的心靈最深處,你愿用一生的時間去呵護他,這個地方,叫做“家”;而有這么一顆心,他讓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顆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父母的心》,讓我們感受一下父母這顆偉大、博愛的心。
二、品讀課文
1、初讀課文:感受父母心
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1)語言簡明
(2)內容完整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讀書非常投入,請大家把你的內容概括寫在小紙條上。(幻燈片投學生作品)
依照這兩個要求請大家對剛才同學的回答作出點評。(學生點評)
總結:由此,我們明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實際上就是要說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
的起因、經過、結果。老師是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講了一對父母因貧窮想送孩子最終沒送出去的故事)
2、再讀課文:揣摩父母心
過渡語:
同學們,剛才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概括,我們或許會發現,文中的父母在送還是不送孩子這個問題上一直是處于猶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們的情感世界產生了哪些波瀾呢?現在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來體驗一下父母內心的真實的感受吧。
請同學們再細讀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間 決定 表情 原因
當天傍晚 送走大兒子 眼含熱淚 難割難舍 貧窮
第二天早上 送走二兒子 無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第二天傍晚 送走三歲女兒 不好意思 和婆婆太像了
第三天上午 全部要回 痛苦 太小冷酷
過渡語:同學們填表很認真,請一位同學把結果給大家說一下(幻)。老師也對文章作了認真地閱讀,我是這么填寫的。
通過這張表格,我們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過程中是煞費苦心,頗費周折的,他們一直處于猶豫矛盾之中,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內心有很多的考慮。那他們究竟考慮了些什么?請同學們到文中劃出相關的語句,請同學先指出地方,然后齊聲朗讀這些語段。
再次研讀課文,根據文中幾次換回孩子原因的有關語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體內涵。(幻)
學生活動:1.先自己認真閱讀,然后思考“父母的心”的內涵
2.四人小組討論各自的觀點。
父母的這顆心到底包含哪些內涵呢?,
老師明確:愛心、孝心、責任心(幻燈)
第11小節, “今天早晨給你送來的二兒子,從眉眼長相到說話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樣。”這個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實質上卻是孝順父母的問題。而孝順父母是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日本有這樣的諺語: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第15小節,從理性角度上看,把孩子送出去也是對孩子的愛,希望他以后能生活地比父母好。而從感情的角度,父母覺得自己太殘忍。“可是,正因為她太小,所以總擔心她是不是會這樣那樣啦,結果是我們兩口子一夜沒睡。把那么個無知的孩子給人家,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當爹的太冷酷無情。”這是一個父親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愛心使得他們做出了要回小女兒的決定。
第11小節,“我就實話跟您說吧,我這心里呀,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樣不好受,再說也對不起我們當家的。”寫出了母親對于當家的一種忠誠,對當家的高度負責一種的責任心,維護當家的利益。
第9小節,“昨晚上仔細地想了又想,大兒子嘛,不論怎么窮吧,也是我們家的接班人哪,況且,把老大給別人按次序也不對,如果可能……”,體現了父親對于整個家族的責任感。
總結: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都明白了,父母在送孩子的問題上之所以猶豫彷徨,是因為他們的心里裝著這么多東西。
同學們,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能立刻作出某種決定的時候,心情往往是比較輕松愉快的,而當我們猶豫不決難以作出決定的時候,內心往往是很沉重的、痛苦的,有時甚至受著情感的煎熬。文中的父母也是如此,他們內心深處正在經受著這樣的煎熬,然而,他們卻無怨無悔,因為他們對子女的愛是那么的真摯,那么執著。
在川端康成筆下,親情是這么美好,這是為什么呢?這和他自身的經歷有著密切關系。下面讓我們共同了解川端康成的經歷。(幻)
川端康成剛滿2歲父親即病故,3歲時母親也離開人世,7歲時祖母病故,后來他被寄養在姨媽家,在他10歲時姐姐也因病死去,15歲時祖父又病逝。這接二連三的不幸遭遇使淪為孤兒的川端康成形成了所謂“孤兒的根性”。
日本評論家認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著隱隱的幽謐和淡淡的哀怨。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種哀怨的情調和傷感的情緒。
3、三讀課文,感恩父母心
過渡語: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曾說過:“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感恩節將至,江蘇電視臺“情感天下”欄目有幸邀請到這三位孩子,他們回憶了自己童年的經歷,節目結束前,主持人請三位嘉賓各說一小段話,他們會說什么呢?請你以其中一個孩子的口吻寫一段話。
學生寫作
學生發言
師生討論
總結:剛才同學們說的都非常精彩,你們都能體會父母的這顆心,看來,平常你們的父母沒白疼你們,你們都是父母的好孩子。
4、再讀課文,評價父母心
過渡語: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告誡自己:遇事要理智點,不要感情用事。于是有人說:本文中父母的似乎沒有理智地處理問題,而是用感情代替了理智,因為他們覺得把孩子送到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就會好些,而留在自己家中,或許一輩子都將生活在貧困中,那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學生發言
師生評價
總結:老師曾經看過這么一篇報道:有一個叫黃留平的人,自幼流落到河南洛陽,等到他成家立業后,一直都有一個心愿,到常州來尋找雙親。他說:親生父母啊,我和你們血脈相連,一生牽掛。無論當年你們是什么原因放我一條生路,我都不會怪你們,我只是想見見你們,你們在哪里啊?
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討論,知道親人的愛不是靠生活條件的好壞來衡量的,親情是任何東西都不能彌補的,所謂“親情無價”。
過渡語:當代作家畢淑敏說:“當我們年輕時候不懂事,當我們懂事的時候不年輕。有許多東西可以彌補,而許多東西無法彌補”所以趁著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多一份關心,盡一份孝心,也許只是粗茶一杯,也許只是淡飯一碗,但在愛的天平上他們是等值的。因為--孝心無價。
最后,我想改用艾青的詩句來結束這節課:“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父母愛得深沉!”希望同學們學會用感恩的心珍視親情、珍愛你的父母!
同學們,將感恩進行到底吧,心動不如行動,今天我們的作業就是回家擬一條感恩父母短信。(音樂)
作業:
擬一條感恩父母的短信。
[父母的心(簡案)(蘇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故都的秋教案詳案
5.秦兵馬俑教案詳案
6.幼兒園教案詳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