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任安書 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寫作思路,認識司馬遷的人生觀、價值觀。
2.掌握更多實詞、虛詞與句式,增強語感,提高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增強語感,提高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教學難點
篩選信息,認識司馬遷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意義。
教學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作家作品,了解背景知識。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掌握一些生字新詞。初步了解司馬遷受辱不死的原因,初步認識司馬遷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導入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鄙勘葋喗韫防滋刂,說出人生有時必須要面對的生死選擇。
只要有生命的日子,有陰天,更有雨天、雪天。面對挫折的襲擊,有的人很快倒下,從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卻在黑暗中舉起堅強的盾牌,從此披星戴月,風雨無阻,把自己帶到了陽光燦爛的明天。
面對困境,你會如何選擇?
而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一位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生死抉擇中已經做出了響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趣異也!辈粌H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下面,我們就通過《報任安書》來走近司馬遷,走入司馬遷的內心世界。
二.了解作家作品,了解背景知識。
1.關于司馬遷和《史記》
身殘志堅的史官奇才--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有“史圣”之譽。主要作品有“史家之絕唱”--《史記》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年表10篇,共52萬字。魯迅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妒酚洝吩短饭珪,魏晉以后,才改稱《史記》。
2.關于《報任安書》
古人早就把它視為“天下奇文”,可與《離騷》媲美。“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就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信題多為“報……書”“答……書” “與……書”“上……書”“寄……書”等,例如《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與朱元思書》(吳均)、《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等等。
這是司馬遷給朋友任安的一封復信。
司馬遷因李陵之禍(對此稍作解釋),被捕下獄,慘遭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表面上看,這是宮中的機要職務,實際上卻是以一個宦者的身份在內廷侍候,為一般士大夫所鄙視。在這期間,任安寫信給他,希望他利用中書令的地位“推賢進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訓和對黑暗現實的深刻認識,司馬遷覺得實在難以按任安的話去做,所以一直沒有復信。后來,任安以重罪入獄,司馬遷擔心任安一旦被處死,就會永遠失去給他回信的機會,使他抱憾終生,同時自己也無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積憤,于是寫下了這篇《報任安書》。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掌握一些生字新詞
1.聽課文朗讀,先整體感知全文。
……
2.思考:古人寫書信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即開頭段和結尾段,一般都是表達自謙和恭敬的言辭。如這篇書信的開頭段: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意思是:我太史公像牛馬一樣的人,今天再拜陳言。再:第二次。結尾段:謹再拜,意思是:我恭敬地再拜。所以我們一般不把它們當作段落看待。這就像我們現在的書信寫作的開頭:某某你好,結尾:祝你快樂。
從課題和背景介紹看,這是一封復信,其回復的內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樣具體展開的?
……
此文大意是講“刑余之人”難以“推賢進士”,唯有隱忍茍活,著書以償前辱之責。
復信目的:對任安“推賢進士”的期望“略陳固陋”。(第1段)
復信內容:①闡述作者受到極端侮辱而不死的原因。(第2、3段)
②表達自己效古之賢人忍辱負重,退而著書的決心。(第4、5段)
③再次表現自己無可比擬的憂憤處境,點明自己有負囑托的原因。(第6段)
3.注意下面幾個詞語的讀音
詘體(qū) 關木索(gùan) 摩滅(mó) 大底(dǐ) 放矢(yì)
前辱之責(zhài) 頭槍地(qiāng) 暴肌膚(pù) 箠楚(chuí) 圜墻(yuán)
囹圄(yǔ) 強顏(qiǎng) 檻(jiàn) 縲紲(léixiè) 慍色(yùn)
倜儻(tìtǎng)
四.分析第一段
1.學生朗讀第一段。
……
2.對照注釋看課文,積累、掌握重點詞句。
曩者 司馬遷再拜言 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
請略陳固陋 闋然久不報 幸勿為過 謙辭與敬辭
……
先前 拜兩拜 情意 誠懇的樣子 你 怨恨,抱怨 效法
固執鄙陋的意見(形做名) 隔了很久 回復 責備
牛馬走、再拜、足下、辱、幸、仆、固陋
4.歸納這段文字的內容
……
先說任安信的內容,再就遲復表示歉意,說明復信是要為自己無法“推賢進士”“略陳固陋” 。
“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陳己志。
5.學生朗讀第一段。
五.小結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
分析第2、3兩段,理解司馬遷忍辱不死的原因;認識司馬遷的價值觀、人生觀及其意義;懂得作者比喻,用典,排比的作用;繼續積累通假、古今義、一詞多義等,理解活用、倒裝等文言現象。
一. 復習回顧
昨天我們學習了昨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被稱為“千古奇文”的文言文,題目、作者分別是--
《報任安書》 司馬遷
這是一封回信,是司馬遷回復好朋友任安的回信,在信中司馬遷以無比激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訴說了自己因李陵之禍所受的奇恥大辱,傾吐了內心郁積已久的痛苦與憤懣。信中還委婉述說了他受刑后“隱忍茍活”的一片苦衷。為了完成《史記》的著述,司馬遷所忍受的屈辱和恥笑,絕不能輕易去死,即使一時被人誤解也在所不惜。
今天我們來分析第二、三段,理解司馬遷受辱不死的原因。
二. 學生朗讀第二段,理解司馬遷忍辱不死的兩個原因
1. 學生朗讀第二段
……
2.結合旁注理解第二段文字
3.掌握下面幾個重點詞語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
請解釋上面一段文字中紅體字的意義用法。
祖先 文獻、歷史、天文、歷法 掌管占卜、祭祀的官 本來 樂師、優伶 世俗之人
輕視(形作動) 失去 和……相比 只 最后、終于 平素 立身處世 這樣
說明自己地位卑微,如自殺,在周圍人眼里罪有應得,死也不能顯示氣節。
這句話暗示作者不會因為受辱而自殺。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
請解釋上面一段文字中紅體字的意義用法。
最好 道理、顏色 彎屈肢體(指被捆綁) 換 通貫,套上 杖刑 通剃 纏繞 極點
運用鋪排的語句,對比“四不辱”,“六受辱”,極言自己所受的恥辱。
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
等到 籠子、陷阱(指監獄) 積累的威力受制 作為 鮮明的態度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說明人的志氣在困辱中會逐漸衰微。暗示自己的志氣也在受辱中消失。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陰,王也,受械于陳;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系獄具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于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
一方諸侯 在 受到……的懲罰 面南背北稱孤道王 超過 穿上(名作動) 通貫,套上 這些 名聲在鄰國都播揚(省略句、倒裝句) 通網,法網 自殺 一樣的道理
運用引典,排比的方法說明無論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可能受辱,受辱是人之常情,不足為奇。
這句話暗示自己為了高尚的事業要像這些古人一樣,受辱不死。
歸納:這段文字點到自己雖然受辱,但不會去死的兩個原因:
(1)自己即使自殺,也不能顯示節氣。
(2)古代許多名人都是受辱不死以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要像他們一樣。
那么司馬遷到底有什么志向能使他如此受辱還勇敢地活下去呢?
請看第三段。
三.結合旁注理解第三段文字
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指代監獄 遺憾(古今義) 平庸到死 文章 顯露
這段話表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之三:讓文采流傳后世。
歸納二、三兩段:
直接表明自己“隱忍茍活”的原因:
(1)不想無謂自殺
(2)要像古之名人一樣受辱不屈
(3)更要讓文采流傳后世
四.朗讀第二、三段。
第三教時
教學內容:
分析朗讀第四五六段,理解司馬遷“以生踐志”的決心,感受他所受恥辱時痛苦憤懣的內心世界,繼續掌握一些文言詞語和句法。
一.復習回顧
昨天我們學習了《報任安書》第二、三兩段。
這兩段文字寫了自己受辱而還要勇敢生活下去的原因:
(1)強調自己即使自殺也將毫無價值,反而會被世人認為是畏罪自殺。
(2)因為古之先人都有受辱的經歷,自己也將學習他們的榜樣。
(3)更因為自己要讓文采表于后世,以償先前之辱。
二.朗讀第三自然段
這段文字提到了自己受辱不死的第三個原因,引出自己將創作《史記》,將“以生來踐志”的決心。
那么,司馬遷為什么會想到寫《史記》?
司馬遷又將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寫《史記》? 《史記》又是一部怎樣的書呢?
請看第四五兩段。
四.分析第四段
1.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2.解釋加點的詞語
3.這段話引用典故,采用鋪排的手法,實際上構成了八個疊句的對仗,兩兩各自對偶,這樣的語言不僅使文章顯得冗長,更使讀者欲悲欲嘆,扼腕切齒。
這種富于變化的語言,有力地加強了文章感情的抒發和文氣的表達,令人激蕩不已。
五.分析第五段
1.(《史記》)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2.解釋加點的詞語
3.這段話介紹了《史記》的體例和宗旨,再次強調自己忍辱負重的目的是為了完成《史記》。這里雖然有成書之后的希望,但更多的是給人無限的蒼涼和感慨。
4.歸納:
這部分,進一步說明自己受腐刑后隱忍茍活的原因,是為了完成《史記》。可分為兩層。
第三段,從“古者富貴而名摩滅”至“思垂空文以自見”,列舉古代被人稱頌的“倜儻非常之人”受辱后“論書策,以舒其憤”的例子來勉勵自己。
第四段,介紹《史記》的體例和宗旨,說明自己“就極刑而無慍色”是為了完成《史記》。
六.思考:課文題目《報任安書》,但是2-4四段文字內容上主要表述自己的心跡,似與“推賢進士”無關,為什么要這樣寫?
……
這似與回復內容無關,實際上有著合理的邏輯關系:
1.作者以此表明自己身份鄙薄,身受腐刑,無法完成“推賢進士”的重任,自然回答了任安的前信;
2.自己忍辱負重,活下來的勇氣就是著述《史記》,這樣反復陳述,自然告訴了任安,我不能完成你的囑托了!
七.朗讀第六段
這是書信的結尾。
司馬遷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憤懣心情。(找出最能表現這種心情的句子)
……
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
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身直為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通其狂惑。
最后與開端想照應,再次婉辭解說無從“推賢進士”的苦衷。
八.簡單分析寫法
1.鋪排
(1)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
(2)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3)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陰,王也,受械于陳;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系獄具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于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2.用典
(1)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2)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陰,王也,受械于陳;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系獄具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于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九.總結
1.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說明任安來信的內容,對答復遲表示歉意,引出自陳己志。
第二部分:申述自己遭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
第三部分:進一步說明自己受腐刑后隱忍茍活的原因,是為了完成《史記》。
第四部分:書信結尾。
2.教育感悟
為了完成《史記》的著述,司馬遷所忍受的屈辱和恥笑,絕非常人所能想像。但他有一條非常堅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價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記》的寫作,絕不能輕易去死,即使一時被人誤解也在所不惜。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持他在“腸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掙扎中頑強地活了下來,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終于實現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業。
今天我們讀著這部不朽的巨著,遙想司馬遷當年寫作時的艱辛與堅毅,怎能不對他的崇高精神無比敬佩。
[報任安書教案(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報任安書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