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了解林庚其人;
2、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弄清文章由“木葉”所闡述的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理論;
3、培養學生聯想的能力;
4、引導學生借鑒文章分析詩歌的方法。
教學熱點: 1、培養學生聯想的能力;
2、引導學生借鑒文章分析詩歌的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方面)充分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資料
(教師方面)制作課件、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A、明確教學目標
1、了解林庚其人;
2、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弄清文章由“木葉”所闡述的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理論;
3、培養學生聯想的能力;
4、引導學生借鑒文章分析詩歌的方法。
B、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由名句填空“-----------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落木”導入。
2、簡介林庚其人
林庚,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州,著名詩人,學者。193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中文系,同年開始新格律寫作,1937年后,歷任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學術研究專于中國文學史,尤其長于楚辭、唐詩研究,并將新詩創作和研究唐詩完全的統一起來。對盛唐詩歌情有獨鐘,提出了“盛唐氣象”、“少年精神”、兩個極為傳神深入骨髓的概念。與季羨林、吳祖湘、李長之在早年并稱“四劍客”,與吳祖湘、王瑤、季鎮淮并稱“北大中文四老”。北大教授吳曉音以“詩性與理性的完美結合”來概括林庚先生的學術道路。
C、合作探究
1、讀一讀
請大家找出文中所有的詩句,畫出來并比較一下。你最認可哪一句,為什么?
2、議一議
(1) 例如:“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一句,詩人沒有寫秋葉的飄零,卻讓人感受到秋的涼意,秋風瑟瑟,樹葉像海水一陣一陣蕩漾著悲涼。
(2) 出示文中所引19處詩詞,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文中所引詩句 詩句出處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 《九歌》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謝莊 《月賦》
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月歇山 陸厥 《臨江王節士歌》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王褒 《度河北》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屈原 《橘頌》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淮南小山《招隱士》
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無名氏
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 蕭綱《折楊柳》
皎皎云中月,灼灼葉中華。 陶淵明《擬古》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柳惲《搗衣詩》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沈佺期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庾信《哀江南賦》
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 吳均《答柳惲》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曹植《野田黃雀行》
午陰嘉樹清圓。 周邦彥《滿庭芳》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日暮風吹,葉落依枝。 吳均《青溪小姑歌》
3、比一比
再次閱讀課文,對照上面表格,填寫下面表格。
樹 木
特征
意味
場合
4、找一找
這么一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木葉”較“樹葉”有兩個藝術特征,請大家在文章中找出來。
5、讀一讀
這是一篇文化隨筆,給我們談了一點文藝理論,我們一起來念一下,章第5段前3 句。
6、說一說
(1)詩歌語言有暗示性,其實不少東西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比如紅色代表熱情……
(2)還有幾天就要高考了,我在網上找的幾種花,你會選哪種花送給即將走進考場的同學們呢?(百合、玫瑰、康乃馨、君子蘭)
D、總結拓展
1、小結本次課所學。
2、練一練
請大家完成課本87頁練習二。比較三首詩詞中“梅”這一意象,就其表達的不盡一致的情感,試作一點辨析。
[說木葉(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說木葉優秀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