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感悟盛唐詩歌“聲律風骨兼備”的特點及其闊大雄渾、豪邁恢宏的藝術境界。
2.初步熟悉王維、孟浩然和高逋、岑參的生平事跡及其詩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邊塞詩派和山水田園詩派的風格差異。
教學重點:
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是一首吊古傷今詩。鑒賞時應重點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
教學過程:
一、生平簡介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詩人,世稱孟襄陽。其詩與王維齊名,時稱“王孟”。浩然一生有壯志,然終不被用,雖名重當時,卻以隱居終老。在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孟浩然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在他的一些詩歌中,我們或多或少地能在怡人的田園風光里感受到他內心的不堪。開元二十八年(七四零)病故,年五十二歲。
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初唐應制,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抱負,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現有《孟浩然集》。
二、自由朗讀、背誦
三、詩句解釋:
1、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和今。
2、江上留下許多名勝古跡,我們又來登臨。(由于山上有歷史印跡,才來登山)
3、水落下去魚梁顯露出來,天氣寒冷,夢澤顯得格外深遠。(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這是登山所見所想-虛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峴山蕭條、悲涼、邈遠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還在,讀完上面的文字不覺淚水沾濕衣襟。 (為何作者會流淚?)
四、問題探討:
1、首聯看似閑筆,但到了頷聯我們就明白它不是閑筆了,你能說說在尾聯中這閑筆更大的妙處嗎?
明確:詩人因觀覽舊跡而登臨此山,因舊跡而傷懷,因歷史觸動內心,又由歷史聯想到自己,懷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滅無聞”,想到自己不就是這眾多賢者中的一個嗎?
2、這首詩的結尾似乎與我們常見的詩歌結尾不同,最后詩人似乎仍在敘事,詩人僅僅在敘事嗎?
明確:自己像羊公那樣有才華,但自己卻不被重用,抒發內心的憂傷和感慨。
3、這首詩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它的內容,會是哪四個字?
明確:懷古傷今(吊古傷今)
4、今讀其詩,你會有何感想?
提示:感想應從詩人的感想中來。
五、古人評價:
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 --清沈德潛
六、欣賞《唐之韻》第六集《山水詩人》(19分鐘)
[《與諸子登峴山》教案(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