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 教案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以日常瑣事平淡中見真情的寫作特色。
2.學習本文善于選取富有特征的細節來抒寫感情的技巧。
教學重點:
以情感人
教學難點:
通過細節描寫感悟作者在敘事中營造出來的抒情氣氛。
教學安排:
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了解作者,朗讀課文基本了解作品的記事抒情,表達情懷的特點,口譯第一、二、三段,繼續積累有關文言知識。
一.導入新課:
在學生閱讀“項脊軒志”注解的基礎上,教師補充:
《項脊軒志》又名《項脊軒記》,是明代作家歸有光的散文代表作。 “項脊軒”是作者在昆山時的書齋名,以此為名,有兩重含義。其一:書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間,從文中“室僅方丈,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歸有光的遠祖歸道隆曾在太倉涇居住,作者自號“項脊生”。把自己書齋命名為“項脊軒”,含有懷遠追宗之意。
史書記載,作者于嘉靖十九年(154)考取舉人,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以后參加八次會試,均沒有考中。事實上,讀完全文,讓我們感受到:歸有光別號“項脊生”,從小就志向遠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項脊”二字,也可理解為歸有光要成為家族頂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如果說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象征著作者的小有建樹,那么作者在向親人們宣誓,他日他一定會讓他自己的功名事業根深葉茂,庇蔭子孫。
“志”: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我們學過的《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也屬這類文體。
二.聽課文朗讀,初步感知文章。
……
1.注意下面幾個詞語的讀音
滲漉lù 修葺qì 垣yuán墻 欄楯shǔn 珊shān珊 爨cuàn
庖páo 先妣bǐ 呱gū呱 闔hé 象笏hù 扃jiōng牖yǒu
2.志”: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我們學過的《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也屬這類文體。說說這篇文章記了哪些事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
記述了“項脊軒”前后兩次修繕變化,回憶了祖母、母親、妻子三代女人的點滴往事,抒發了自己對家道中落,物是人非,懷才不遇的悲嘆。
三.朗讀翻譯第一二兩段,積累有關文言知識。
1.學生默讀課文第一、二、三段。
2.口譯第一、二、三兩段。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面積僅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間百年老屋,灰塵和泥土常從屋頂上漏下來,(尤其是)下雨時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動桌子,環顧四周沒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門朝北開,不能得到陽光照射,太陽一過中午,屋里就暗了下來。我稍微加以修補,使屋頂不再漏雨。室前就開四扇窗戶,院子四周砌上圍墻,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經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來。(在庭前)又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舊時的欄桿,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來的書堆滿了書架,我在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著,自然界的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異常寂靜,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離開。在農歷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墻上,月光下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煞是可愛。
可是我在這里居住,喜悅的感受多,悲愴的感受也多。在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院內外小門多了,隔墻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后來又用墻隔開,變動過好幾次了。家里有一個老媽媽,曾經在這里住過。這位老媽媽,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過兩代人的乳母,母親在世時待她很好。軒的西邊和內室相連,母親曾經到軒中來。老媽媽時常對我說:“這地方,是你母親曾經站過的。”老媽媽還說:“你姐姐小時候,我抱在懷中,(她)呱呱地哭著;你母親聽見了就用手指敲著房門說:‘孩子冷嗎?想吃東西嗎?’我從門外一一向你母親回答。”(老媽媽)話未說完,我(感動地)哭了,老媽媽也流下了(激動的)眼淚。我從童年起就在軒中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她說:“我的孩子,好長時間沒見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這里?真象個女孩子呀?”臨走時,她用手輕輕地掩上軒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家的讀書人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不一會兒,拿了一個象牙做的手板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時用的,日后你應當用它!”回憶往日的這些事,好象昨天剛發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場。
軒的東邊以前曾做過廚房,人們到廚房去,必然從軒前經過,我關著窗門住在里邊,時間長了,能根據人們走路的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竟然沒有焚毀,大概是有神靈保護的緣故吧。
3.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
(1)結合課文,掌握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方丈:一丈見方(古今義)
雨澤:雨水
滲漉:滲透,漏下來。
顧視:環顧四周。顧,環顧,向四周看。
洞然:明亮的樣子
冥然:沉默的樣子
增勝:增添情趣。勝,美。
珊珊:明潔晶瑩的樣子。
再變:變化了兩次。再,第二次,兩次。
類:像。
比去:等到離開。比,等到。
(2)注意下面幾個人稱代詞
予居于此:我
而母立于茲:你
汝姊在吾懷:你,我
余泣:我
久不見若影:你
(3)注意下面幾個加點詞語詞義或詞性的變化
使不上漏:從上面
雨澤下注:向下面
垣墻周庭:用垣墻
前辟四窗:在前面
內外多置小門墻:在內外
東犬西吠:向西 以上名作狀
乳二世:喂養 名作動
(4)討論下面幾個句子的句式特點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判斷句。也,表示判斷。
嫗,先大母婢也:同上。
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又于庭雜植蘭桂竹木”,狀語后置。
雞棲于庭:“雞于庭棲”,同上。
讀書軒中:“(于)軒中讀書”,省略句,狀語后置句。
四.學生朗讀第一二段。
五.作業
1.完成《成才之路》52頁1-9題。
2.閱讀《先妣事略》,體悟歸有光緬懷母親的情懷。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
理解作品表達情意的寫法,學會細節描寫的作用。口譯第三、四段,繼續積累有關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昨天我們學習了一篇古文,作者?題目?內容?
……
歸有光,《項脊軒志》,記述了“項脊軒”前后兩次修繕變化,回憶了祖母、母親、妻子三代女人的點滴往事,抒發了自己對家道中落,物是人非,懷才不遇的悲嘆。
二.朗讀第一、二段,思考:
1.作者說“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結合課文第一、二段,說說作者記述描寫了哪些值得可喜或可悲的事?請大家抓住關鍵句(或文眼)概括文章的悲喜之情。
……
先看老屋:
⑴、文中寫了哪些可喜的事?
①修葺后的南閣子;
②母親的慈愛
③祖母的關心與鼓勵;
⑵、文中寫了哪些可悲的事?
①老屋的破舊;
②諸父分家;
③母親的去世;
④功名未就(不效);
2.分析、鑒賞作者對悲喜感情的表現手法。
(1)作者寫先母問兒,大母過軒,等都是生活小事,而且人物的言語也不多,卻感人泣下,這是為什么?(學生討論)
……
教師明確:
①人物的言行切合人物的身份特點;
②事情雖小卻足以傳遞先母的慈愛,祖母的疼惜之情、期待之清;
③這些人事親情的離合變化又是在家道中落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對于一個大家庭來說,興旺時的繁華安逸生活也許算不了什么,但衰頹困頓中的相互支撐更顯的不易,彌足珍貴。(學生要理解到第③小點有一定難度,需要一定的啟發)
(2)寫平常事要抓住容易傳遞情感的細小處,即抓住細節描寫,本文中有哪些細節讓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討論)
……
教師舉一兩例,學生可以自由發言(如小鳥啄食,人至不去;先妣叩門問寒,老嫗門外應答;大母以手闔門,持象笏至;妻憑幾學書等)
小結:以上抓住本文以生活瑣事體現真摯情感的特點,分析了其中的細節描寫以及作者抒發情感的表現手法,總而言之,看似平淡如話,文字也甚為簡略的《項脊軒志》包藏了多么豐富的情感內涵啊,這種從生活實感出發,以真情感動人心的創作風格正是以歸有光為代表的“唐宋派”與前后七子的大不同之初,當然歸有光也不是只寫家室瑣事,他也論道議政的較為嚴肅之作,但他最擅長、影響最大的還是像《項脊軒志》這類的文章。
三.朗讀并翻譯第四、五段。
1.朗讀第四五段
2.口譯第四五段
……
我已經作了上面這篇志,又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到軒中,向我問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時靠著桌子學寫字。妻子回娘家去省親,(回來后)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里有閣子,那么什么叫閣子呢?”從那以后又過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逐漸破敗,也不修理。此后又過了兩年,我臥病在床,在閑暇無聊的時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閣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長期羈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軒中居住。
院中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栽種的,今天已經是干直葉茂,象把打開的巨傘一樣了。
3.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
(1)結合課文,掌握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歸:舊時指女子出嫁。(后面的歸寧,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母親)
無聊:沒有依靠。(古今意,今譯沒有意義)
制:規制,格局
蓋:傘。
(2)討論下面幾個句子的句式特點
其制稍異于前:狀語后置,其制于前稍異。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判斷句。
四.學生朗讀第四五段。
五.作業
1.完成《成才之路》52頁10-16題。
2.閱讀《任光祿竹溪記》,體悟任光祿孤高獨立的人格。
第三教時
教學內容:
領會古代散文敘事中融入濃厚情感的寫法。作業講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1.文章的文體“志”也就是“記”,屬記事類,本文寫了哪些人哪些事?
……
明確: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作者自己、老嫗、母親、大母、妻;涉及到的重要事情有:項脊軒的修葺、自己的讀書生活、諸父異爨、先妣及大母的事跡、遭火不焚、亡妻舊事
2.文章是怎樣將這些零散的材料組合成一個整體的,特別值得注意文章的前后兩部分不是同時期完成的,后兩節是補記的。(學生討論)
……
提示:(1)注意文章中與項脊軒變化有關的句子;(2)注意文章中對親清的描寫
……
明確:文章通篇以項脊軒的變遷為經,以人事變遷、親情離合為緯,經緯交織,既書寫了難忘的人世親情,也書寫了青年主人公歸有光在軒中的讀書生活及理想抱負。
教師可概括為:“軒”的變遷,情的離合
二.朗讀第四五段,思考:
1.“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我和妻子過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我的感情怎么樣?
……
明確:親密無間,恩愛無比
2.作者在回憶先妣、先大母時以“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作結;而在補寫的回憶亡妻部分已妻子親手所植的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作結。二處都很感人,但在表達上有何不同?
……
明確:前者為直接抒情;后者融情于景,借物抒情,意在言外更為含蓄。
3.文章中“不常居”就以交代完后事,按理可以結束了,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文尾加上一棵琵琶樹,一棵亭亭如蓋的琵琶樹,是畫蛇添足還是神來之筆?試作賞析。
……
枇杷樹本來是無思想感情的靜物,但把它的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系起來,移情于物。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只說樹在生長,不說人在思念,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則是: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三.結合全文思考:本文的感情基調是“悲”,作者的“悲”因何而發,他懷念的是什么?
……
作者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懷念的是人,尤其是他所摯愛和懷念的先大母、先母和亡妻。但是作者的構思非常巧妙,寫人卻不從人落筆,而是借軒寫人,借軒抒情。項脊軒是作者抒發內心感受的一個觸發點,是全文構思的一個線索。
四.小結
五.作業講評。
六.作業:
附
板書設計:
變化之可喜(煥然一新)
軒之喜 獨處之可喜(悠然寂靜)
景色之可喜(姍姍可愛)
亦可悲 諸父分餐,東犬西吠,家道敗落
母親亡故,叩門扉曰,母愛難忘【“余泣”】
大母亡故,闔門持笏,遺教難忘【“長號不自禁”】
妻子亡故,問古事、學書,快樂真摯,恩愛難忘
人物 細節描寫 人物特點 作者感情
[項脊軒志教案(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項脊軒志教案內容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