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 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和深層含義。
2 了解一些中國新詩不同的風格特點。
3 感知中外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及其聯系。
教學重點 1 鑒賞詩歌中新穎豐富的意象和深刻細膩的思想感情。
2 體味詩歌中蘊涵的哲理。
3感知中外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
教學方法 1 反復誦讀,展開聯想和想象,嘗試分析詩歌中的意象。
2 就自己的理解展開充分的討論,感悟詩歌中蘊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朗讀,展開想象和聯想,初步體會詩歌中蘊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二. 體味詩歌中的意象,討論并歸納總結:
1 、你對《短章》的主旨如何理解?
2 、《風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 、《錯誤》中的“你”是怎樣的一個形象?為什么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4 、《回旋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愿望?
5 、你怎樣理解《在一個地鐵車站》?
三. 認識作者和流派
1 、卞之琳 ☆☆☆個人簡歷:
祖籍江蘇溧水,1910年生于江蘇海門。1933年畢業于北平北京大學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1949-1952)現仍任中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二級)享受終身制待遇;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外國文學評議組成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 ;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現任顧問;曾作客英國牛津(1947-1949)。抗日戰爭初年曾訪問延安從事臨時性教學工作、并訪問太行山區前方、隨軍;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聯大,任 講師,副教授,定級教授,1946復員至天津南開大學任職一年。解放后多次下鄉生活與協助農村工作。著有詩集《三秋草》(1933)、《魚目集》(1935)、《慰勞信集》(1940)、《十年詩草》(19 42)、《雕蟲紀歷1930-1958》(1979)等。
2 、鄭愁予(1933-),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于山東濟南。童年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飽覽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山水風光。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后,一面學習,一面寫作,其作品受到紀弦賞識,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 鄭愁予出版的實際雖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詩在臺灣傳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亞于李后主、李商隱。他的詩中貫穿著兩種互補的氣質神韻。一種是豪放、爽快、豁達的"仁俠"精神,另一種則是曲折動人,情意綿綿,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這兩種氣質充分顯示了詩人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正是這種修養使他避免了臺灣現代詩派的缺點,把中國的傳統意識和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結合得渾然一體,使他成為地地道道的“中國的中國詩人”。正如楊牧所說:“自從現代了以后,中國也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學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于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協作,形象準確,身來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這個評價應當說是十分中肯的,出版詩集有《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蒔華剎那》等。
3 、保爾福爾(1872-1960),數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懈地寫作“巴拉德” (Ballades,民歌形式的短歌),這是他畢生創作詩歌的固定形式。他的作品收入總集《法蘭西巴拉德》,于1896年出版。后多次重版,每次都有所增益,直到1949年還有新版問世。戴望舒稱他為“法國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樸,最光耀,最富于詩情的詩人。”
4 、龐德 (1885-1972),意象派運動主要發起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遷居巴黎。二次大戰期間他公開支持法西斯主義,戰爭結束后,他被美軍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審。后因醫生證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羅斯特等名人的奔走說項,他只被關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龐德結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監禁,重返意大利居住,直至去世。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擊》(1912)、《獻祭》(1916)、《休西爾文毛伯萊》(1920)和《詩章》(1917-1959)等。
5、蘆荻、1912年生,現代詩人,原名陳培迪,出生于廣東南海。30年代即從事詩歌創作,與人合編《今日詩歌》《中國詩壇》《詩場》等刊物。抗戰時期曾任桂林《廣西日報》副刊《滴水》主編。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任專業作家。后任暨難南大學教授。著有詩集《桑野》《馳驅集》《遠帆》《蘆荻詩選》等,亦有詩歌理論、鑒賞文章和著作行世。
6、意象派 --意象派是20世紀初最早出現的現代詩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國,后傳入美蘇。代表人物有休姆、龐德、艾米和葉賽寧等。意象派詩歌在創作中表現出的鮮明的藝術特征主要有三點。第一,意象派要求詩歌直接呈現能傳達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繪畫的手法表現意象,反對音樂性和神秘的抒情性,提出在“不要說”“不要夾敘夾議”,只展現而不加評論。第二,意象派詩歌語言簡潔明了,不用沒有意義的形容詞、修飾語,反對賣弄辭藻,詩行短小,意象之間有跳躍性。第三,意象派詩歌注重意象組合的內在韻律與節奏,將意象所蘊涵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從內容看,意象派詩歌多表現一種感傷、苦悶和充滿希望的情調。
四感受中外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及其聯系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數千年的文化傳統中,中國古典詩學以其獨有的審美趣味,形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美學體系,對世界詩歌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開始,中國古典詩歌通過漢學家們的翻譯和東西方學者的互訪與交流大量傳入西方以后,漢詩對世界的影響更是越來越大。這種影響,我們從英美意象詩派與中國古典詩歌的淵源關系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意象派詩人龐德認為,中國詩"是一個寶庫,今后一個世紀將從中尋找推動力,正如文藝復興從希臘人那里找推動力"。中國古典詩歌中生動新穎的形象,對意象派詩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們認為中國古詩中的形象正是他們所追求的藝術特征。因為意象派詩歌理論的核心就是意象,這種意象與中國古詩中的形象可以說屬于同一審美范疇。從意象派詩人所選擇的《神州集》和《松花箋》等集子中,我們隨時可以讀到那些意象鮮明的詩句。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等等。中國詩歌中這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法,一度成為意象派爭相效仿的美學規范。如龐德的《地鐵站上》一詩,被認為是標準的意象派詩例。其中有這樣的詩句:"這些面龐從人群中涌現/濕漉漉的黑樹干上花瓣朵朵……"在這里,那從陰暗潮濕的地鐵站走出的美麗的女人的面龐,成為詩人所捕捉而著意表現的意象。這種寫法,既不同于反映客觀的現實主義,也不同于表現主觀的浪漫主義,而是一種主客觀的結合,感情和理性的結合,并將這種結合借助于瞬間的意象表現出來,在面龐、樹干、花瓣等形象之間,不用過多的連接詞,不用太多的敘述,而是將這些意象進行直接處理,凸現意象的審美價值,這可以說是意象派詩人從中國詩中受到的最普遍而直接的影響。
英美意象派無論是主觀性還是客觀性意象,在經營方法上與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經營略同,但在經營目的上卻相反,它追求意象的堅實清新與含義的單純,反對意象的象征和朦朧。與英美意象派以零度傳達視角來呈示意象、消解自我本質不同,中國古典詩歌最顯著的特征,是以個體主體性為內核來經營意象。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指向性與不確定性的有機統一,從而造成詩旨的多義或審美上的朦朧效應,是英美意象派詩意象堅實清新、詩旨單純所沒有的。我們看到了中國詩歌給予意象派的深遠影響,但也應該看到,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落差,意象派詩人在接受中國詩的影響時也是有局限和誤讀的,他們對中國詩的真諦的感悟還存在著距離。中國傳統詩學講究意、象、言之間的辯證關系,意象只是表現情緒的手段;而意象派把注意力放在意象所引起的感覺上,用感覺和情緒把意象串起來,而不去探求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也不考察或闡發這種聯系的社會意義;意象成了意象派詩歌的終極目標,而這一點,恰恰是意象派詩歌與中國古典詩歌的根本區別之所在。
五 整體感知,歸納總結。
1.《斷章》在這首詩發表后不久,作者卞之琳和李健吾先生有過一次討論。李健吾在一篇評卞之琳詩集《魚目集》的文卓中談到了它,認為詩人對于人生的解釋都是 “裝飾”,“詩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卻埋著說不盡的悲哀。”卞之琳在答復的文章中說,他對“裝飾”的意思并不想著重,“我的意思著重在‘相對’上。”幾年前,他又對詩人周良沛說過同樣意思的話:“《斷章》無非是表達一種相對的、平衡的觀念。你把我當風景,我也把你當風景,你我的形象互換在對方的窗口與夢中。”
詩人的主要意圖是表現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不自覺都會發生這樣或者那樣的相對關系。當然,也可以把它當做情詩來讀。
2.《風雨》以豐富的意象和想象力表達了自己面對難以預料的世事產生的既有信心又有些迷惘困惑的心理。
3、《錯誤》,這首詩不僅寫了閨怨的思婦,而且寫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婦詞,也是一篇游子謠。游子謠,寫游子羈旅之苦;思婦詞,寫思婦幽閨之怨。畢竟,思婦閨怨是果,游子羈旅是因。所以在許多詩人的筆下,這兩個題材和主題往往被糅合在同一篇作品中。鄭愁予的《錯誤》即是如此,選用并糅合了傳統的閨怨、鄉愁題材,使得詩歌更有內蘊,更有韻味。
4、《回旋舞》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寫下了希望全世界的人攜手共建和平安寧家園的美好愿望。童話般的想象展示了“世界大同”的思想。
5.一個地鐵車站》分別呈現了兩組互相對應的意象,把這兩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是詩人的直覺,它使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狀態下迸發出詩歌的火花,產生深刻的意味。詩人自己說它是“一剎那間思想和感情的復合體”。
六背誦自己喜歡的兩首,展開想象改寫《錯誤》。
[中外短詩五首(之二)(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