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及本文寓意;
2、了解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
3、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教學重點:1、重點理解“徑流、涘、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2、了解“非……則……”和“見……于……”兩種固定句式,以及“望洋興嘆”、“貽笑大方”兩個成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1、借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
2、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嘆。
教訓步驟:
一、 導語:在小學時,同學們就學過唐朝詩人王之煥的一首千古絕句《登鸛雀樓》。(老師和學生一起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的后兩句十分富有哲理:要想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須再登上一層高樓,這首詩給我們的啟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站得高才能看的遠,現實生活也的確如此,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這個道理,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就有所闡述,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選自《莊子》的《秋水》。(板書課題)
二、 作者介紹: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而稍后,他繼承并發揚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體系,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摒棄一切文化知識。
三、 教師較有感情的朗讀。
四、 學生齊讀(文章短小,只有5句話,文字較淺顯,所以請大家一起朗讀。)
五、 參照注釋,疏通文章大意,重點字:涘si,渚zhu
六、 文章講解:全文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秋水時至……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黃河水漲景象十分壯闊,河伯暗暗高興,驕傲自滿。第二層(順流而東行……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河伯親見大海的廣闊,自慚形穢,淺陋眼見,自我批評。
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時,時令,季節。灌,表現了雄壯的氣勢。河,黃河。涇,同徑,直往,徑直。涘,岸。渚,水中的小塊陸地,沙洲。崖,高的河岸。“不辯牛馬”,表現開闊,辯,同辨。第三句寫河伯驕傲自滿。于是焉,這個時候。美,美景。“天下”和“盡”把河伯的躊躇滿志,飄飄然刻畫的淋漓盡致。“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是個過渡,這又是一番景象。端,盡頭。這里的“于是焉”呼應前一個,這時的情況、時間、和認識都不同。“汪洋向若而嘆曰”對著海神若迷惘地感嘆,這是河伯的自我批評,以天下之美盡在己的狂妄自大,淺陋眼見。“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聽的道理很多,就以為沒有誰比得上自己。若夫,用在句首表示更進一層。少,小看,形容詞用做動詞。聞,學識。輕,輕視。殆,危險。“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我要不是來到你門前,就危險了。“吾將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我將長久地被大方之家恥笑。“非……則”假設句,“見……于”被動句。
文中有兩個成語:“貽笑大方”、“望洋興嘆”
另有一個成語補充:“涇渭分明”
七、 課堂討論:這則寓言包含了哪些道理?(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1、人貴有自知之明;2、謙受益,滿招損;3、自大由于無知;4、知恥近乎勇;5、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6、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八、 莊子子文章特色:1、想象奇特2、構思巧妙3、善用語言和比喻4、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藝術風格,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千,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莊子寫作特色:1、巧設比喻,說明人不能驕傲自滿,用比喻化抽象為形象;2、對比手法,通篇對比。
九、小結:本文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一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會貽笑大方。全文用了比喻和對比手法,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也使我們初步了解了莊子散文的一些藝術特色,感受到先秦諸子散文的博大精深。為了我們對莊子散文有更多了解,大家可以下來欣賞《秋水》的第二段。
[《秋水》(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精選關于秋水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