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識鏈接(見學案)
2. 導入新課
在現代文學名著里,以“城”為名的有哪些,能舉出一些嗎?
有沈從文的《邊城》、錢中書的《圍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蕭紅的《小城三月》、師陀的《蘋果園城》
為什么這么巧合呢?這個“城”是不是有些意味呢?我們今天學習沈從文的《邊城》,看看這是一座怎樣的“城”?
3. 整體感知。讀課文,敘述情節
明確:第三章敘述了第三個端午節,邊城人們緊鑼密鼓地籌備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
第四章追述兩年前第一個端午節,翠翠在河邊看龍舟,巧遇二老儺送時的情形。
第五章回到現在,補敘上一年端午節翠翠和祖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
第六章回到現在寫迎婚送親的花轎來到渡口渡河,撩撥翠翠內心深處的情思,引發了她對愛情的美好憧憬。
4. 讀課文,畫出描寫自然風景的語句,并從中選出一個詞來概括本文自然風景
乃至整個環境的特點
明確:“豆綠色”,象征了純潔、原始和無污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確文中描寫自然風景的語句,然后從中選擇;為了幫助學生,還可以投影沱江風景,突出水的豆綠色,給人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的感覺)。
5.再讀課文,圈點勾畫
①小說環境包括自然風景、社會風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人情),本文的環境美,不僅體現在自然風景上,還體現在風俗美和人情美上。請分別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加以分析總結。
(個人勾畫--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明確:風俗方面寫了兩個節日--端午和過年,重點寫了端午節,官員、士兵和百姓一同參加或觀賞賽龍舟、捉鴨子,一同在吊腳樓下聽唱曲,劃拳行酒:其樂融融。新年也是軍民、官民同樂,舞龍、耍獅子、放煙花,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另外有迎婚送親的花轎隊,路過渡口,送給老船夫“一個小紅紙包”的錢,而從不要過路人錢的老船夫還必須收下。而且這些習俗又是許多年來,“直到現在,還毫無什么變化”。真是淳樸、原始、和樂,絲毫沒有被現實社會所污染。
人情方面官民同樂、軍民共歡,儼然世外桃源;龍頭大哥順順一家人對翠翠爺孫的關懷照顧;爺爺對孤獨老漢的關心,甚至連那么小的還在埋怨爺爺食言的翠翠知道后,也就理解了爺爺;渡船人給老船夫錢,老船夫卻不要,二人竟然為此吵架;順順因為兩個兒子能下水捉鴨子而不再下水捉鴨子了,“但下水救人呢,當作別論。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古樸、淳厚、善良、透明,沒有受到都市物質文明的污染,單純寂寞,如夢一般寧靜而美好。(預設:在社會風俗方面,學生往往忽視了迎婚送親的花轎隊路過渡口時必須給錢的細節,要引導學生找到,并與老船夫為不要過路人給的錢而吵架的細節比較,從而感受到民俗的淳樸。對于人情的分析,往往會失之空泛,所以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文中所有人物及其之間的關系,而這“關系”又必須通過人物的所言所行所想表現。)
②反復詠讀最后一節,從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角度,體會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和情感。
明確:這是一幅非常和諧非常恬美的畫面,嗩吶悠悠,白云悠悠,帶著爺爺的祝愿,載著翠翠的情愫;然后,“守在船頭的祖父睡著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著了”: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寂靜,淳樸,傷感,美麗。這是作者的家園,是他的世外桃源,是他魂牽夢縈的湘西熱土。
(注意學案上這段話: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幾個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有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6.回顧與總結
總結本節課分析小說環境的方法和注意的問題。
明確:要抓住整個環境的特點,從自然風景、社會習俗、人際關系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要通過對具體描寫的具體分析中得出結論,反對架空文本的分析。
7.作業布置
借鑒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分析《祝福》的環境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8.板書設計
《邊城》(節選)
沈從文
豆 天朗風輕水清--風景美 環
綠 淳樸原始和樂--風俗美 境
色 古樸善良淳厚--人情美 美
[《邊城》(節選)(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邊城節選讀后感
4.詩經采薇節選教案
7.高中語文《邊城》公開課教案
10.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