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橫渠四句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6-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學習要點

  1.作家簡介

  馮友蘭(1895-1990),哲學家、哲學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中州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等哲學教授。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等職務。

  學術著作,30年代初出版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肯定了傳統儒家的價值。40年代寫《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等,以程朱理學結合新實在論,構建其“新理學”體系。論著編為《三松黨全集》。

  2.課文內容分析

  這是一篇哲學論文,馮友蘭先生把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闡述了四種境界的特征,提出中國傳統哲學的任務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這一哲學思想。

  3.分析重點

  (1)理清內容脈絡:作者提出哪四種人生境界及其特點?辨析重點語句的含義。結合生活中的事例理解馮友蘭先生的人生四種境界。

  (2)引導學生關注人生的意義,促進思考,精神境界的提高在于做平常事情時候要有精神的追求,明白“圣人”可為,努力使自己從一個自然人成為有道德境界的人。

  4、全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的主旨,中國哲學的任務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11段):根據“覺解”程度的不同把人生境界分為四個等級:

  自然境界:這種人并無覺解,或不甚覺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有意義。

  功利境界:這種人覺解到功利的意義,即利己的意義。 這種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先完全出于利己的動機。

  道德境界:這種人心目中有社會整體,覺解到道德的意義,自覺的為社會利益做事, 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賢人。

  天地境界:也叫哲學境界。這種人心目中有宇宙這個更大的整體,覺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覺的為宇宙的利益做事,這樣,他與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價值,謂之圣人,達到了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

  前兩種境界是自然的產物,后兩種境界是精神的創造。哲學的任務就在于使人覺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為賢人、圣人。

  第三部分(第12段):作者指出中國的哲學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世界未來的哲學要滿足人類對于超越人世的渴望,中國哲學可能有所貢獻。

  5. 辨析重點語句的含義

  (1) 覺解:自覺和了解,也就是覺悟、明白的意思。一個人對他所做事情的覺悟了解的程度決定著一個人的精神境界等級。

  (2) 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怎樣理解?

  課文后面一句話說:“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動機是利己的”。這就是說,他單有利己的動機,至于行為的社會效果,他是不想的,實際情況有兩種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說明他并非不道德。此處的利己動機,跟損人利已是有區別的。

  (3) “宇宙”

  “宇宙”作者認為是包括地球在內的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文中“宇宙”不是一個自然科學概念,而是人文的概念,即天地萬物的總稱。古人把四方上下稱為“宇”,把古往今來稱為“宙”。有“天地境界”的人的眼光與胸襟超越了現實社會,是跨越時空的,天地人物、古往今來皆包藏于其心中。

  (4)“道德行為”與“道德習慣”

  道德行為是人們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能夠進行道德評價的行為。

  是行為主體自由選擇的結果。有益于他人或社會的行為,是有道德的行為;反之,是不道德的行為。不涉及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沒有道德意義的行為,或不是在道德意識支配下的行為,稱為非道德行為。

  “道德習慣”,是個體穩定的行為方式。指個人的某種道德行為已經不需要意志努力,可以自然而然的完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經過長期的訓練、培養而形成的。具有一貫性、穩定性等特點。

  (5)“人與宇宙同一,而在這個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天地境界的人,他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達到“人道與天道”合一,人與宇宙合一。莊子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天本來合一,達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觀,超越了理智。

  6.分析下列事例理解馮友蘭先生的人生四種境界。

  (1)“人之戰”和“蟻之戰”的區別是什么?

  解說:作者認為,有覺解才是人與禽獸的根本區別,才是人生最特殊最顯著的性質。人只有覺解到了“覺解”這種人的本性,人生才真正有意義。道德也必須以覺解為前提,凡可稱為道德的行為,必同時也是覺解的行為。無覺解的行為,雖亦可合于道德,但嚴格地說,并不是道德的行為。螞蟻打仗時,每個螞蟻都各為其群,奮不顧身。從表面上看,與軍人為國打仗,奮不顧身似無區別。但人打仗是很危險的,在這種前提下他仍能奮不顧身,其行為是道德行為。螞蟻打仗時奮不顧身只是一種本能,它對于打仗及其危險并無覺解,所以嚴格地說,其行為并不是道德行為。

  (2)山區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記者前往某山區,碰到個放羊娃,記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對話。記者問:“你放羊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賣錢!庇浾邌枺骸百u了錢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婦。”記者問:“娶了媳婦呢?”放羊娃答:“生孩子!庇浾邌枺骸坝辛撕⒆幽?”

  放羊娃答:“放羊!庇浾吣。

  解說:這就是人生的自然境界。

  (3) 一名兒童趴在地上觀看草間的昆蟲,一名昆蟲學家也同樣地俯伏在地上觀看草間的昆蟲。

  一名房產商在建造一樓群時對部下說:“等樓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記住是我把原來的一塊荒地變成了一群高樓。”另一名房產商也在建造一樓群,他對部下說:“等樓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為一塊荒地變成了一處景觀而感到高興!

  解說:顯然,兒童是順著本能做事,對他所做的事并無覺解,屬于自然境界,而昆蟲學家則是在進行觀察和研究,是在為社會的利益做事,屬于道德境界。

  解說:第一個房產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個則是道德境界,盡管他們的語言表達僅有細微的差別。這就是“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于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

  (4) 若把曹丕和曹植相比,誰的成就大,誰的境界高?

  解說:我們不能把一個人的境界與一個人的成就等同起來。境界的高低,以覺解的多少為標準。成就的大小,在藝術上有藝術的標準,在事功上有事功的標準,我們不能認為一個人有很高的境界,就一定有很大的事功。其成就的大小,不能以境界的高低為標準。 

 

[橫渠四句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3.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4.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5.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6.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7.高一《道士塔》教案

8.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9.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10.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