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復習目標:了解說明文的概念、分類及特點,理解說明的對象及特征,辨析說明方法,把握說明順序和結構,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二、關于說明文。是客觀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或說明事物的性質、狀態、功能、特征,或闡述事理,目的在給人以知識。科普讀物、知識小品、解說詞、說明書等均屬于說明文。中考主要考查說明對象的特征、順序、方法、語言的準確性的理解和分析。內容涉及環境保護、現代科技和身邊的人文環境等。
三、說明文的分類。依說明的對象與說明的目的不同分為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征)和事理說明文(旨在講明事因、物因)。依說明的語言不同特色和表達方式不同分為平實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或科技小品,最大特點是寓科學性、知識性于趣味性、娛樂性之中)。
四、說明文的主要特點。說明性(主要表達方式是說明,也可用描寫、議論、抒情使更生動、更形象、更準確),知識性(要給人以知識,是集中、直接的),科學性(必如實客觀反映事物的實際情況),通俗性(向廣大群眾傳授知識為目的,要使大家易于接受)。
五、說明的對象。是說明的什么事物或什么道理。弄清說明對象可先看題目(很多題目表明說明對象)再抓住首括句或中心句(說明文用這些句子突出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征)。
六、說明對象的特征。所謂特征是這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現在構造(內外),形態(大小、長短),性質(硬、軟、冷、熱),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復雜),功用(廣狹、正反)。說明文的要點往往是事物的特征)。
七、說明的方法。分類別(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按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標準分類,然后依類逐一說明);舉例子(從道理上說不太理解,舉通俗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說明。與對象是包含關系);打比方(把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列數據(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作比較(與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喚起讀者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與對象是并列關系而不是包含關系);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作詮釋(對事物進行解釋。下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外延相等且完整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詮釋不要完整,只是揭示一部分內涵且解釋對象與解釋的外延也可以不相等);摹狀貌(通過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征,說得更具體、生動);畫圖表(事物關系復雜而抽象僅用文字不能明白,有時項目過多,一目了然)。
八、說明順序。使說明內容條理化。時間順序(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后來安排,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一般用于人物生平介紹、科學觀察記錄,事物或事理發生、發展或制作過程一類。程序也是時間順序。要抓住表明時間的詞語)。空間順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或由遠及近。一般用于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征,多用于建筑物的說明。要抓住方位詞語)。邏輯順序(按事物或事理內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內部聯系有因果、層遞、主次、總分、并列等。認識事物的過程指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要抓住表明關系的詞語)。
九、說明的語言。準確性是先決條件,和多樣性、靈活性并存。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或具體,或概括;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說明書文中使用術語和修飾限制性詞語往往體現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從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準確無誤。
十、說明文的結構。總分式(總分總、分總、總分。事物說明文常用。分部分又按并列方式安排),遞進式(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說明書文多用)。
十一、要有廣泛、豐厚的知識儲備,要對科技的最新發展感興趣,培養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現代文閱讀之說明文閱讀(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閱讀給力現代文答案
6.《父親》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