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韌
(西安市第一中學 郵編710082)
“德”甲骨文做“得”(去掉雙人旁),像手執貝形,表示“得到”“獲得”之意,金文、小篆則在甲骨文“得”(去掉雙人旁)的基礎上,添加“彳”符。表示是一種動作行為。《說文》以為是從彳得(去掉雙人旁)聲的形聲字。
在古代漢語中,“得”是個動詞,主要表示“得到”“獲得”或表示情況允許,“能、能夠”等詞義。
在現代漢語中,“得”多虛化為結構助詞,有時充當一個構詞的虛語素。正確把握“得”在現代漢語具體語境中的性質是很有意義的。一些中學語文教師在教授現代漢語語法時,為了方便學生區別定狀補這三種句子成分,常常說:“的”是定語的標志,“地”是狀語的標志,“得”是補語的標志,“得”后面出現的是補語。這句話就有一議的必要。請看下例:
笑得甜 跳得高 跑得快 覺得累
初看上去,這幾個短語結構相似,“得”后均為形容詞,“得”前均為動詞(動詞性語素),如果把“得”看作補語的標志,將其后的詞全劃歸補語,就發生了錯誤。“笑得甜”,“甜”是對“笑”的情態進行補充;“跳得高”,“高”表示“跳”的程度;“跑得快”,“快”表示“跑”的狀態,而“覺得累”,“累”是感覺中體察到的一種情況。前三個短語中“得”后均為補語,后一短語“得”后為賓語。那么,要正確區分“動詞(動詞性語素)+得”后面的成分是補語還是賓語,就應該確定“得”在句中的性質,如果“得”是助詞,其后是補語;如果“得”是虛語素,其后是賓語。
區分方法很簡單,將“得”前的動詞(動詞性語素)用“AA”或“A一A”的形式重疊,如語意通暢,則“得”是助詞,反之,“得”虛語素。
笑得甜 笑笑 笑一笑
跳得高 跳跳 跳一跳
值得學 值值 值一值
覺得累 覺覺 覺一覺
比較中,我們不難發現“值得”“覺得”均是由實語素加虛語素構成的合成詞,“得”后是賓語。有了這種方法,“動詞(動詞性語素)+得”后面跟的是補語還是賓語也就一目了然了。
[說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