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一、了解本篇消息報道與一般消息報道的不同。
二、準確、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
三、了解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文是一則消息報道,發表于1958年8月31日《紐約時報》上。美國普利策獎主席、新聞學教授霍恩伯格說,這是國際報道獎得主羅森塔爾“寫得最好的作品”。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埃姆羅森塔爾的這篇《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二、簡介普利策新聞獎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分為14個新聞獎和7個藝術獎兩類。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頒獎。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代表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
該獎以約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經營者,先后買下了圣路易斯的《電訊報》和《紐約世界報》,并創立了編輯寫作制--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普利策對報紙的經營與編輯獨樹一幟,強調報紙發表新聞要真實和準確,文字要簡潔和通俗,要花力氣寫好社論。普利策1911年去世,為紀念他的貢獻,人們于1912年設立了普利策新聞獎。
三、初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毛骨悚然(sǒng)和煦(xù)納粹(cuì)
廢墟(xū)不寒而栗(lì)思緒(xù)
踉蹌(liàngqiàng)祈禱(dǎo)呆滯(zhì)嬉戲(xī)
四、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北疚墓17段,請同學大致復述課文內容。
參考:作者先寫布熱津卡現在“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這樣祥和的景象,又說這種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進而寫到當年納粹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暴行;游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重溫歷史,參觀毒氣室、焚尸爐、女牢房、女囚絕育實驗室、長廊上的照片、窒息室等;最后作者再次強調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2苯岷媳疚目魏罅廢暗諞惶猓思考本文與一般的消息報道有什么不同。
一般說來,消息寫作并不突出強調現場感和大段敘事,尤其不需要文學色彩的描寫。比如本題所舉的關于美國人口的調查消息,基本上就是消息的規范式樣:有導語、主體部分、事件的結果,此外,無過多的文字加工,無修飾,更無描寫。
而本文不僅有敘事,有描寫,有幾處還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文采。比消息給讀者的印象要形象、具體而且深刻。借助文采,兼取消息和通訊等新聞形式的各自優點,脈絡清楚,沒有枯燥感。
3閉餛報道首尾都寫到奧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奧斯威辛沒有新聞,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沒有什么新聞”,其實是講,這里的臭名昭著的納粹行徑,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這里從來沒有什么值得張揚的好事;但是,“沒有什么新聞”,“我”還是要寫,要繼續對納粹的歷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讓世人永遠不忘!
4蹦紗獾募中營令人恐怖,作者為什么在開頭偏偏要描述布熱津卡“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這樣祥和的景象?作者又為什么說這種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在記者、在親歷過納粹在這里暴虐地屠戮婦嬰和無辜人民的惡行的人那里,文章開頭描寫的令人愜意的景象仍然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奧斯威辛,在這塊曾經血流成河的地方,盡管“太陽和煦、明亮”,但蒙在人們心頭的陰霾,依舊難以清除!
5弊髡弒ǖ蘭中營,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參觀者的表現?與直接寫展覽本身相比,這樣寫所特有的表現力在哪里?
寫參觀者的表現是側面描寫,它對寫奧斯威辛的狀況有襯托作用。毫無疑問,奧斯威辛集中營,在許多經歷了那段歷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詞了。無需具體介紹集中營中那些粘滿無辜者鮮血的刑具怎樣令人望而戰栗,單是參觀者所不由自主地顯現出的表情、舉止以及驚嘆,就足以使讀者的精神震撼了!
五、教師總結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故事距離我們已經很遠了。現在,我們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不讓戰爭的陰霾再次籠罩在我們頭上。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1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有關新聞教案
2.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亞教案
3.數字1的教案
5.短新聞兩篇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