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榮昌縣教師進修學校 申群友
( 2006年12月26日 / 重慶市渝北中學 )
近年來,隨著高中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許多在初中基礎并不是很扎實的學生也進入到各個高中學習,使高中教師越來越感到“高中新生一屆不如一屆”。隨著全國第八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部分教師對“雙基”在語文素養中的地位認識不到位,從而淡化、弱化了“雙基”,從而使學生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另外,實施新課程的初中學生進入沒有實施課程改革的高中,高初中怎么適應銜接也成為突出的問題,這些都凸顯了高初中教學銜接研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高初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問題分析
一、兩個系統的封閉性
高中和初中是兩個區別比較大的學段,它們幾乎各自成為兩個封閉的系統。現在高中語文教育和初中語文教育之間未能很好地銜接起來,有人形象地稱之為“鐵路警察,各管一段”。這樣高中語文教育和初中語文教育基本上分別屬于兩個封閉的系統。隨著高中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許多在初中基礎并不是很扎實的學生也進入到各個高中學習,使大家深感“學生素質越來越差”。高初中教師各自為政、互不理解,甚至相互埋怨。
二、課準要求的階段性
國家課程標準體現了的國家意志,規定了國民素養或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國家將高中和初中分為兩個階段,這就決定了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會有所不同,會有各自階段性的特點。我認為這是造成高中語文和初中語文在教學上互不銜接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很多教育相對發達的國一般是直接把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共十二年的課程標準作為一個完整的目標體系來考慮,然后分階段落實各年級的具體目標。整個中小學階段無論是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學習習慣還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都體現著系列化和一致性。由于教學目標的不一致,教學內容、教法學法、教學評價等等方面肯定會有所區別。
如初中的淡化語法,致使一些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甚至有些老師根本就不講授這一部分,結果學生在學習高中的文言文時遇到了很多問題,影響了學生對特殊句式的分析,給高中語文學習造成了許多困難。
三、教學內容的差異性
高中和初中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的不同,決定了其教學內容之間的差異。相對說來,初中語文教材的知識技能密度小、難點少、要求低、坡度緩,高中語文教材的知識技能密度大、難點多、要求高、坡度陡。高中新課程還設置了選修課,突出了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等綜合實踐活動。
下面是天津市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普通高中課程設置:
學習領域 科目 必修學分 選修Ⅰ學分 選修Ⅱ學分
語言與文學 語文 10 根據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潛能和發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礎上,各科課程標準分類別、分層次設置了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 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
外語 10
數學 數學 10
人文與社會 思想政治 8
歷史 6
地理 6
科學
物理 6
化學 6
生物 6
技術 信息技術 4
通用技術 4
藝術 藝術或
音樂、美術 6
體育與健康 體育與健康 11
綜合實踐活動 研究性學習 15
社區服務 2
社會實踐 6
從初中語文知識的結構層次來看,從每冊教材到每個單元再到每篇課文都有詳細的重點說明和預習提示,課后的練習設計也較全面具體,有質有量,如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在每個單元后面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綜合了“閱讀訓練”、“寫作訓練”和“口語交際訓練”。由于對這些知識的層次安排合理有序,學生學起來覺得實在、易接受。而高中教材的課文不僅長,而且課后練習和單元練習題相對少多了,但這些少而精、容量大的題目,它是在初中知識層次的基礎上拓寬加深,遷移性強、知識容量大,體現了語文知識和其它學科的交叉性、滲透性。因此高中語文的教學主要做好由過去的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轉變到對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和拓寬加深的銜接上。初中語文教材主要要求學生加強對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培養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語文卻在此基礎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重在培養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一般將語法和修辭等知識列入附錄。高初中語文教學要求不銜接。特別是語法等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能力不扎實。雖然教學要求是要教學,不考試。實際上,下邊學校是不考試就不教學。
四、教法學法的差別性
比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般采用的主要教學環節是:導入新課--初讀感知--研讀探究(獨立探究,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因很多學生不愿意或者是合作學習,合作探究這個環境很少見,初中語文課堂上那種生動活潑的局面很難見到。這可能與高中課程標準的規定的“發展獨立閱讀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要求和高考的壓力有關。
再比如有些高中老師形象地將初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概括為“讀讀背背寫寫”,有部分學生主要采用機械記憶識記學習的內容等等。
五、教學評價的相異性
高初中語文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更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采用成長紀錄的方式”,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雖然也提出了“評價應充分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及“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但是由于我國高考的特點決定了最終大家都只看重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學生及其家長作為評價主體的地位根本無法實現。
六、教師銜接的單向性
高初中教師之間不溝通。高中語文教師和初中語文教師在工作上的聯系、溝通、銜接一般都比較少;他們在教學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學方法上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高中教師有與初中教師銜接、與初中教學內容銜接的愿望,他不銜接不行--可能高中的教學目標根本無法實現,但是初中教師不一定有此愿望。
七、心理特征的階段性
高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有差別。
(一)認識能力方面:
1.感知能力
初中生的感知能力明顯發展,表現在其精確性和概括性上發展明顯。高中生的感知能力全面提高。他們的感知更帶有規律性、深刻性和邏輯性。
2.想像能力
初中生的想像能力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高中生的想像能力加速發展,尤其是空間想像越來越豐富、生動和復雜,創造性想像在其想像活動中越來越占優勢。
3.思維能力
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開始占優勢。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和批評性不強。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占有絕對優勢。他們的思維開始成熟,表現在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和批評性越來越強上。
(二)情緒和情感方面:
1. 情緒和情感內容
初中生的情緒和情感內容已日漸豐富,但較膚淺。高中生情緒和情感的內容、形式都更加豐富多采,而且越來越復雜,并逐漸形成高尚的情操。
2.情緒的延續性
初中生的情緒的延續性不如高中生長,高中生的情緒逐漸與前途、理想交織在一起,顯得比較穩定、持久,他們的情緒更多地以心境的狀態表現出來。
3.情緒的表現
初中生情緒表現較強烈,容易外露。高中生的情緒表現并不都是外露的,他們的情緒開始帶有紋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也就是說他們的外部表現和內心體驗不總是一致的。
(三)意志行動方面:
初中生喜歡模仿,善于模仿,他們的動機多變性比較突出,常常很容易被誘因直接引起的欲望所驅使。高中生也喜歡模仿,但是由于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周密性等品質比初中生強,所以模仿的對象一般比較穩定,模仿的盲目性越來越弱。
(四)自我意識方面
1.成人感
初中生的成人感開始形成,顯示了初中生的自我意識急劇發展,要求別人尊重他們的意志和人格。高中生的成人感則表現為要求深入了解和關心自己的成長,他們特別關注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
2.自我評價能力
初中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不強,一般落后于評價他人的能力,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帶有很強的片面性、主觀性和被動性。高中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開始成熟。大部分高中生對自己的分析和評價變得比較全面、客觀和主動。
3.人生觀
初中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比較模糊。高中生時期是形成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時期,但是高中生的人生觀的發展還不穩定。
八、學習環境的適應性
來到高級中學的高一新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由不同的教師任教,學習的情況就不可能是一樣的,需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他們一般都面臨著一個學習環境的適應性問題,新教師、新的同學、新的教室、新的班集、新的學習氛圍……總之,從有形的物質環境到無形的心理環境都是陌生的。這里顯然存在著一個適應期的問題。
高初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對策研究
一、開放兩個教育系統
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開放性。要使高中語文教育和初中語文教育這兩個封閉的系統相互開放。系統的相互開放主要是指高中語文教育和初中語文教育兩個系統要主動聯系、互通有無,要開放優質的教學設施設備、共享教學信息資源。
二、掌握兩個課程標準
高初中語文教師都要掌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熟悉7--9年級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目標要求。
比如課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語文課程主要培養學生一般的語文素養:熱愛祖國語文情感,理解運用祖國語文能力(四大能力: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積累、語感培養、思維發展;品德修養,審美情趣。
高中語文課程除了培養學生一般的語文素養外,還應著重培養“三大能力”:應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一定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中語文和初中語文在階段目標上的主要區別舉隅:
1.現代文閱讀:(1)閱讀方法,由初中“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瀏覽的方法”,到高中“能根據不同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2)理解,由初中“理解主要內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3)分析評價,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到高中的“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學習從不同角度進行闡發、評價、質疑”。(4)鑒賞,高中更強調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2.文言文閱讀:由初中“理解基本內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
3.作文:由初中“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到高中的“作文觀點要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材,合理安排結構。通過寫作實踐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分析和綜合等能力等基本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另外,有很多知識在初中是“認識”、“了解”的,到了高中卻變成了“掌握”。
三、了解兩段教學內容
高中語文教師要了解并盡量熟悉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初中語文教師也要了解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以便融會貫通,達到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高一教師必須制定新課前的復習計劃,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和滲透。做到對高初中語文教材“心中有數”,特別是教材上已經安排,但未列入考試范圍的部分也必須使學生保質保量地學好,為主動銜接、滲透打下基礎。
為解決初高中的教材存在著較大的脫節的問題,對中考不再涉及相關的語法知識時,比如詞語分類、短語結構、復句類型等語法知識,比如文言文中諸如通假現象、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識,初中階段要將基礎夯扎實,為高中階段熟練運用打下基礎。高中語文教師要排查初中知識“盲區”,強化高初中知識銜接的針對性。在新生入學時進行一次摸底考試,排查知識“盲區”--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較高的知識或方法。對可能是初高中知識銜接中的漏洞進行摸底,讓授課教師了解學生語文知識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底子,在教學中可以從學生學過的知識內容引出新知識,使知識銜接更有針對性。
四、銜接師生教法學法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高中語文教育應該著眼于未來,而不是為了適應過去;建立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符合高中語文教育規律的語文學習機制。
在初中階段教師主要是疏通知識,講清要點。由于課文比較短淺,常采用講讀、問答式的方法,到了高中階段,還應該指導學生由過去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轉變到對課文深入、細致的閱讀分析上來,對高中語文的教學應該多用一些分析、討論、比較、啟發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本學科知識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并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注意各學科之間的滲透交叉,還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技能的提高,把過去的學會與現在的會學銜接起來。
擔任高初中語文教師,雙方要互閱教材,熟悉課文,爭取在平時的講課中,某些知識點的滲透、穿插、交叉、銜接。
初中教學:有意識地拋一兩句與高中語文有關的話出來,激發興趣,激發求知。高中教學:有意識地點撥、復習初中學過的內容。
高中語文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激發學生興趣,大膽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創設情景,營造氛圍,用教師的激情感染學生的激情,激情互動,提高教學效率,既落實基礎知識,又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發展語感和辯正思維能力。
高初中語文教師都要培養學生受益終身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可持續發展學力。
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如下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書寫規范的習慣;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養成經常練筆的習慣……
五、協調兩段教學評價
教育教學評價是一個很復雜很敏感的問題,只有盡量使高中語文過程性教學評價和初中教學評價協調一點。如很多語文素養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在高初中的語文教學中,都必須重視過程性評價,都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都要堅持評價手段的多樣化,都要堅持評價內容的綜合化。
六、雙向互動教師銜接
開展銜接教研。適當組織一些高初中教師都參加的高中語文教研活動和初中語文教研活動。
如請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等現身說法,做講座、舉行示范課;高一和初三教師互相聽課、講課者說課、全體評課、請高一教師給初三教師做講座,初三教師給高一教師做講座等,從教法、學法、知識內容等諸多方面進行銜接。
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高初中語文教師之間的雙向互動銜接。如可通過連通校園局域網、舉辦網上論壇、發E-mail、上QQ群、編發短信等方式進行互動聯系。
七、依據特征組織教學
高初中語文教學都必須依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征進行。比如,可根據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感知的規律性、深刻性和邏輯性,想像的創造性,思維的獨立性和批評性,著重培養其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評性。
八、創造適宜學習環境
為使高一新生盡快熟悉并適應新學校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教師要大力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成長,可以通過平等親切的面談,也可以通過書面、短信、E-mail、QQ聊天等方式的交流,及時準確了解學生的思想情緒動態,并為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使其適應期盡量縮短。
作者郵箱: rcjxxsqy@126.com
[高初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問題與對策(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隨筆